閱讀764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洪小文:中國已成為AI研究最活躍的國家

作者:洪小文,係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人工智能正在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中國作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重要力量,這幾年快速發展,無論是技術、產業、應用,還是學術領域,都取得了令全球矚目的成就。

政策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產業發展,這些年出台了一係列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政策,為人工智能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今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戰略態勢、總體要求、重點任務、資源配置、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等六個層麵全麵製定中國人工智能戰略,意味著人工智能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從數據層麵看,中國相繼出台推動智能製造、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消費升級,大數據成為國家戰略等舉措,讓中國擁有了越來越豐富的數據,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從計算力和創新力層麵看,國家先後出台多個文件促進雲計算產業迅速發展,帶來了計算的便捷化、普世化。政府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湧現出非常多的創業公司,同時也激發了大量傳統企業的創新活力。

中國在政策環境上給予優厚的條件,使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站在很好的起始點上,贏得發展的機會。

學術表現突出 人才優勢凸顯

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性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與美國共同被稱為全球人工智能的“雙峰”。

有這樣幾個數據可以說明中國這幾年在AI的學術領域和AI人才上的突出表現。

去年美國白宮報告《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中介紹,從2013年到2015年,SCI收錄的論文裏,提到“深度學習”的文章數增長了約6倍,同時強調,按文章數計算,美國已不再是世界第一了。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最為活躍的國家,並且對人工智能貢獻最大的群體來自華人。

穀歌AI研究團隊的王詠剛博士作了一個統計,從2006年到2016年10年間,在世界頂尖的期刊,涵蓋人工智能相關的所有科研領域,由華人貢獻的文章數和被引用數,分別占全部數字的29.2%和31.8%。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創新的核心要素。華人在AI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突出。去年,在人工智能發展60年之際,人工智能國際雜誌《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發起,甄選了對AI從思想、理論、技術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AI名人堂》,在入選的60人當中就有7位中國人,如果加上美籍華人一共有9位華人。

未來,人工智能的競爭將更加集中於人才的競爭。人工智能的專業特點使得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也直接構成了行業高端人才競爭激烈的局麵。根據領英數據,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擁有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超過190萬人,其中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總數超過85萬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總數超過5萬人。可以看到,中國擁有一批人工智能的頂級科學家以及良好的人才生力軍隊伍,但如果從人才總量和人才構成的角度看,還存在一定缺口。加強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不容忽視。

人工智能的發展至少經曆了兩次冬天,而這一波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得益於科學家們數十年來的孜孜以求,以及人工智能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技術突破和積累。中國要擁有更強勁、更可持續的AI競爭力,除了關注在產業能開花結果的技術,還需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甚至是那些尚處於“冬天”的領域。靜下心來,投入資源,用不求短期成果的態度,把AI未解的問題,研究出來。

消費AI生機勃勃

目前,人工智能在技術和產業兩個方麵臨近“奇點時刻”,與各個傳統行業的融合也日益加深,並會在部分領域產生變革性的影響。雙創激發了創新活力,其中就產生了包括非常多現象級AI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領先全球。從共享網約車、共享單車到共享餐飲、共享房屋、共享金融等,各種共享模式像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現在,歐洲和美國向中國學習共享經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是39450億元,增長率是76.4%。

在電子商務場景的應用方麵,中國表現也非常突出。從以本地生活為中心的O2O拓展到垂直細分的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眾多行業,線上線下結合解決人們的各種消費需求,正在成為新的消費方式。淘寶、京東製造了“雙11”、“6.18”購物節,中國的電商平台創造出眾多“消費奇跡”。

移動支付中國也是領先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移動支付方式快速普及,加速中國邁向無現金社會。不久前,國外調研機構Ipsos公布了一項移動支付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為77%,全球位居第一。

也許有人會問,從共享經濟到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這些創新的應用與AI有什麼關係。事實上,O2O、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等都基於AI基礎技術。比如,移動支付中的刷臉,是生物感知,O2O的算法是人工智能,共享經濟本身的應用就是AI的應用。所謂的了解和認知,就是我能夠了解你,知道你要什麼,有時候是你告訴我,有時候不用你告訴我,因為基於你的日常消費習慣、產品使用習慣,我就可以知道、了解你,就可以更好地服務你,這就是AI。

除了在消費端,AI在2B的企業應用領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甚至對很多商業領域將產生顛覆作用。通過構建智能係統,AI將成為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引擎,實現對企業業務運營的優化、產品服務的迭代,讓客戶溝通更加密切,並賦能予力員工。這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下一步需要重點關注和發力的方向。在這方麵西方國家有很多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平台公司湧現 加速AI普及化

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曆了幾起幾落,這一輪AI的興起很重要的一個發展特征是普及化和產業化。從“象牙塔”走向了普羅大眾、應用到各行各業。人工智能正在從單一功能設備向通用設備、單一場景到複雜場景、簡單行為到複雜行為的逐漸發展。而這樣的普及化和產業化的發展,需要將AI技術變得更簡單化、便捷化和服務化,這些工作需要各種AI平台化公司來完成,將那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擁有的AI能力,可以像水電一樣便宜而便捷地提供。

微軟從PC開始做計算平台,然後向雲端演進;數據從端的Excel,到SQL數據庫,到數據挖掘,到可視化PowerBI,再加上生產力工具Office365,微軟作為平台公司正從四個維度推進AI普及的目標,讓人工智能為每個人、每個企業所用,並創造價值。

其一是如小娜(Cortana)智能助理和基於情感架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這樣的智能代理,實現人機交互方式的改變。

其二是應用,促進將智能與產品和服務的融合,如與Office、Windows、Azure雲服務的融合,以及麵向縱向行業及業務流程的方案。

其三是服務,把注入到微軟應用的相同能力(如視覺、聲音等認知能力,機器分析能力)開放給全球的應用開發者。

其四是基礎設施,利用Azure開發出全球最強大的AI超級計算機並開放給每個人,讓個人和組織都能利用它的能力。

事實上,在國外包括穀歌、IBM、Facebook等公司都在積極加速在AI上的布局,希望成為AI平台公司。目前在中國也湧現了不少這樣的平台公司,比如BAT,這些公司有數據、有雲計算,還有大量的AI人才和算法。阿裏巴巴正在將其各種各樣AI能力用雲的方式輸送出去,騰訊雲也在推動“AI即服務”,百度開放了自己的神經網絡平台、打造無人駕駛汽車,相信在未來5到10年間,中國肯定還會有其他平台出現。

除了平台化趨勢,AI普及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是公益化。利用技術創新追求商業價值無可厚非。但同時發展科技還要兼顧到每一個人,要能夠在更多維度上造福於人類。特別是在如教育、關注弱勢群體等方麵。很多歐美公司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領先全球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除了商業的驅動,很重要的一點是,有許多創新是從美好的願望出發,從公益的角度開啟,由此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偉大創新。

AI正像水和空氣一樣滲透並賦能各個領域。願大家攜起手來,一起創造更美好的AI新時代。

(《中國電子報》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10-08 08:15:28

  上一篇:go 微軟承認:用戶關心Win10應用最後更新時間
  下一篇:go 微軟Windows Core OS曝光!Win10仙女座係統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