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宜信財富:港股的“春天”

港股的春天今年來的顯然特別早。恒生指數自去年12月28日跌至低點21488.8後一路回升,截至3月20日,恒指收報24501.99點,累計漲幅13.57%。

港股牛氣衝天,“兩通”引發的資金推動效應是主線,而估值卻是硬邏輯。伴隨著港股走高,恒生AH溢價指數從去年一度接近150點的高點,逐步下探到120點下方,而3月14日更是創下了116.89點的2014年12月15日以來低位,顯示A股、港股價差已經在逐步縮小,但從上述數據來看,港股仍具有較大的估值優勢。

宜信財富董事總經理、資本市場全球總監、智能理財投米RA負責人兼首席投資官王福星(Frank Wang)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宏觀反彈趨穩,微觀結構也有所改善,而伴隨著內地高淨值人群長期資產配置全球化、多元化趨勢,國內資本市場(包括香港市場)將會是為數不多地依然能夠提供良好流動性和超額收益機會的場所。

資金大舉“南下”

當內地投資人及機構在適應了深港通、滬港通相應規則和進行充分的價值發掘後,已經成為這段時間來港股最強有力的買方之一。

數據顯示,港股通精選100指數,同期從4180點漲到4814點,漲幅15.16%,回到了2005年7月水平,漲幅超過了恒生指數。表明香港股市精華的港股通100隻股票,漲幅領先於港股大盤。而港股通的100隻股票對應購買者正是中國內地投資人或投資機構。

宜信財富大中華多策略母基金負責人表示,從其近期對專業投資機構的調查反饋來看,整體對於做多港股的熱情不減,有部分對衝基金反映他們近期增持了港股頭寸。而國內共同基金對於投資港股更是熱絡,典型者如前海開源基金在過去的18個月中發起了12隻通過“兩通”渠道的基金。此外,從港交所權益披露來看,險資增量資金同樣迅勐,近一年來包括了前海人壽、中國再保險集團、安邦人壽、平安保險集團等10多家險資公司已經在港股市場有所布局。

高盛集團則是預測,今年內地南下資金將繼續走高,在2017年將達到540億美元。

港股已處於牛市初期

王福星表示,宜信財富在今年年初時發布的《2017年資產配置投資策略報告》中,就已經預期“中國股市(包括港股)的吸引力在上升,尤其看多港股”。當時的邏輯是:“滬港通和深港通相繼開通,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則適應後,三地的資金可以更有效地流動起來,因此今年可能會對估值較低的港股價值有很大的提升,並對調整過後的A股市場也有支撐作用。”

而當下港股強勢已如約而至,且持續縮窄與A股之間的折價,所謂“低估值窪地”是否會發行變化?對此,王福星從買方機構的角度出發,認為目前港股仍具有相對的估值優勢,對於此前“資金推動”的整體主線邏輯判斷依然沒變;與此同時,他也注意到了國內宏觀麵上又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從近期公布的各項國內經濟指標來看,總量上的反彈基本趨穩,微觀經濟結構也有趨勢性改善,上遊周期行業出清,中遊結構升級,下遊需求企穩。

同時,王福星認為,當前中國內地資金流入香港不能完全說是投機性質的資金,造成南下資金規模大幅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內地高淨值人群的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需求推動。在過去的數年間,中國龐大的社會財富所對應的境內投資渠道的收益率出現了顯著的下台階,這使得一批睿智的高淨值人群開始在全球範圍尋找投資機會,去年更被稱為“全球配置”的“元年”。而從發達經濟體曆史經驗,在投資者進行“全球配置”時,往往會把資訊更為透明的資本市場當成一個為數不多地,能夠提供良好流動性和超額收益機會的場所。

與之相對應,國內賣方機構如興業證券更是已經旗幟鮮明地指出,港股已經處於牛市初期,市場雖然仍將麵臨諸多不確定性,但2017年港股將呈現震蕩向上的慢牛行情。在牛市初期,南下資金一般優先配置藍籌股以及價值股,成熟的投資者更立足長期投資,更看好有管理機製優秀、競爭力強的績優成長股。

母基金分享“港牛”紅利

從市場參與者角度看,QDII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已經加快了港股產品的設計、報批。借道港股通及QDII,公私募機構近幾個月來積極發行滬深港基金產品,目前僅可以公開統計到的內地發行的滬深港公募基金產品的總規模就超過500億元,想在“早春時節”搶先一步 “播種”的公私募基金呈加速態勢。

宜信財富認為,麵對資本市場,需要學會對風險和收益這對朋友有足夠的認知,學會與風險相伴,在承擔合理風險的基礎之上追求相應的回報。在資本市場很難做到完全控製或去除風險,但投資者可以通過對不同國家 / 區域、不同行業、不同投資策略以及不同投資風格的經理人等來分散風險,以平緩單一因素變動帶來的收益波動,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投資分散化是被實證為最有效管理風險的方法,也是資本市場最應該被重視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後的免費午餐”。

據悉,目前宜信財富發行的大中華多策略母基金,是以國內資本市場(包括香港市場)為主體,平衡A股和港股配置,對衝人民幣貶值風險;囊括商品、債券和量化交易策略,降低波動率的同時撲捉多資產類別的獲利機會;管理團隊踐行“跨地域,跨資產類別,以母基金超配另類資產”的“黃金三原則”,主動管理,積極風控,敬畏市場,順勢而為。

最後更新:2017-10-08 02:17:48

  上一篇:go 散戶如何把握最佳起漲點?學會這5種必漲攻擊形態
  下一篇:go 招贏環球收評:港股整固24000 中資股有望成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