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王健林一個億的小目標:其實說的是心理學裏的大腦獎賞機製

預設目標:大腦的“獎賞效應”—多巴胺、內啡肽、催產素、腎上腺素……王健林,小目標,一個億,是心理學範疇!

我們知道,做了好事求表揚是內心的正常訴求,做對事情,做大事情,我們都渴求被認同,希望有獎賞。殊不知,在我們自身,也存在怎這麼一套完整的機製,那就是大腦的“獎賞效應”。

大腦的獎賞機製,和“獎賞效應”是一回事。每當我們作出某一正確的決策或反應後,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這塊區域發送“獎賞”信號,因此大腦皮層也會產生相關記憶,下一次再有類似正確的反應和決策,大腦就會更快作出反應,給予“獎賞”。因此,我們的認知能力也會水漲船高,進一步得到提升,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這一連串的回路,被稱作“獎賞效應”。

早在很久以前,科學家就發現,人的大腦中會分泌很多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素”(Happiness Hormone)。

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普遍的是:可以產生快感的“多巴胺”,能夠帶來激情的“去甲腎上腺素”,負責取樂和鎮痛的“內啡肽”,還有協助我們戰勝困難的“催產素”。

美中不足的是,通常情況下,快樂素的釋放水平很低,也就剛好夠維持我們內心的平靜。什麼情況下快樂素才會光顧我們呢?有什麼規律嗎?不會每次都是不請自來吧?

科學家們告訴我們,隻有當我們完成了我們預設的目標,大腦才會增加快樂素的分泌,作為獎勵,讓人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如此,促使我們進一步去認知未知世界和解決更大的難題。

說到這裏,自己也不由得感慨萬千,感覺自己責任重大而無比光榮。為什麼這麼說呢?人很多時候不是死於疾病,而是無知,缺乏對自己最基本的了解。從而得過且過,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而我,就要為大家娓娓道來自知的緣由,不由得興奮起來。

今天先講一個小方法,那就是“預設目標”。大腦的獎賞機製告訴我們,要想獲得獎勵,你首先得預設一個目標,最好是短期的小目標,實現起來短平快。沒有預設目標,即使你做了,就算做得很好,你也不會有什麼感覺的,也不會有成就感。由此看來,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作為一種預想的方法,設定目標—限製完成時間—重溫目標,每天都要重設目標,可以設定多個小目標。

選擇一個小目標,限製好時間,去專注完成,當任務完成的時候,大腦就會給我們獎賞,你就可以去領取獎品了。

完成目標的感覺是不是很美好?沒錯,那就是大腦的獎賞。這種深層次的獎勵,確實是人類擁有的最好的獎賞了,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質獎勵,也不需要任何的“花言巧語”去安撫。

我們先來聊聊多巴胺:具有獎賞效應的刺激,使中腦腹側被蓋區多巴胺能神經元簇放電增多,此刻,突觸末梢瞬間釋放大量的多巴胺,獎賞峰值很快達到最高,此刻的你一定是心情愉悅,神清氣爽!多巴胺係統因此被認為是大腦的“獎賞中心”。多巴胺升高直接影響情緒,可以調節多種形式的學習與記憶,如刺激-反應聯結學習,增強式學習,工作記憶等等。

其他的快樂素內啡肽、催產素、腎上腺素等在後續的文章裏具體闡述,在此就不一一展開了。

我們繼續說“預設目標”,不得不提到眾所周知的一位企業家,那就是王健林,在他自己企業的新年語裏說到“先定一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此語一出,在網上驚起千層浪。其實,不管王健林懂不懂心理學,至少,他這句話說到點了!戳中了大腦的“獎賞機製”,而且是大眾的大腦中樞。

目標,首先起到方向的作用,前行首先需要方向,一個沒有方向的人他的人生不會精彩。獎賞機製裏的目標,既屬於外部世界也屬於內部世界,內部世界裏的目標既看不見也摸不到,但一旦預設了目標,它就像中流砥柱一樣頂天立地,支撐著我們前行。

生命,於我們所有人彌足珍貴,生活,於我們所有人唾手可得。要珍惜生命,首先得善待生活!平平淡淡是真不假,但隻是真而不足以讓我們的生活出彩。我們讓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無限地生活下去,那就得:隨時隨地定目標,快樂幸福任我行!

特此聲明:本文為劉燁原創,敬請帶出去轉發分享,原創不易多謝支持!

北京讀書堂書吧(微信號haokanshucheng)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讀書堂,伴你讀好書

好看,實用,專業,

每天為您免費推送,

您的貼身書童。

最後更新:2017-10-08 20:16:01

  上一篇:go 胡歌與王凱顏值超高CP開唱聲音太蘇啦 兩人唱歌主持信手拈來!
  下一篇:go 胡歌穿正裝戴圓框眼鏡出席活動,畫風優美,像極了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