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
搜狐
保險牌照發放收緊 資本轉頭追逐中介牌照
今年保險業的牌照發放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牌照的批複比去年少了很多,短期內很難再有批籌,拿不到保險牌照的資本轉而盯上了保險中介牌照。
今年保監會明顯收緊了保險牌照的發放。從獲批的數量來看,截至目前,包括剛剛獲批的三峽人壽在內,僅15家險企獲批開業,其中近半數是在今年前兩月批複的。在籌建批複方麵,也隻有北京人壽、海保人壽、國富人壽、國寶人壽、融盛財險5家保險機構的籌建申請得到核準。而在2016年,獲批籌建的機構數量達到20家。
此外,被保監會明確拒絕保險牌照申請的公司也多起來了。從拒絕理由來看,涉及股東或擬任高管資質不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經營定位不明確、缺乏創新元素等。去年保險牌照最火爆的時候曾出現了幾百家排隊申請的情況,今年此景不再,甚至有多家公司主動放棄了申請,不少社會資本紛紛退出。監管對牌照審批的審慎態度,讓保險公司批籌幾乎進入“停滯期”。
記者認為,傳統保險牌照一照難求主要在於保監會強化市場監管。6月26日,保監會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開業驗收工作的通知》,涉及加強股東資質穿透性和入股資金真實性審查等內容。保監會同時還對公司治理結構加大檢查力度。
由於監管新規提升了保險業準入門檻,保險監管政策轉向使得傳統壽險、產險牌照獲取難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麵,保險監管一再強調回歸保障,在此背景下,銀保渠道無法持續,中小險企自建渠道成本較高,保險中介將會越來越重要。完善保險中介市場是一個健全的保險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方麵來看,監管方向也會推動保險中介機構加深保險市場的參與程度。保險中介牌照的獲取成為資本切入保險業的一個新入口。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保險中介牌照獲批數量穩步增長。今年已有30家保險中介公司成立,包括10家保險代理公司、17家保險經紀公司,以及3家保險公估公司。互聯網巨頭資本爭搶保險牌照也成為保險牌照江湖微妙變化的一個亮點。10月,騰訊控股持股57.8%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批設立,百度金融也收購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11月,微保與泰康在線聯合推出首款產品“微醫保·醫療險”。互聯網巨頭的介入有利於保險中介的轉型升級,這也印證了保險中介監管的思路,借助保險科技不斷創新,提升專業化的保險水平。
(原標題:保險牌照發放收緊 資本轉頭追逐中介牌照)
最後更新:2017-12-26 07: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