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管理費掛鉤業績 浮動費率基金表現仍有空間

截至10月13日,37隻浮動費率基金的46個份額成立以來的平均收益率達到24.23%。平均收益較高是得益於東方紅產業升級、安信價值精選和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三隻基金成立以來分別取得207.2%、179.5%和120.3%的收益。

傳統主動管理基金公司的業績壓力日益加大,在低成本的指數基金的競爭壓力下,共同基金若不采取積極措施降低費率,將很難留住資金。全球最大的資管和主動管理機構之一——富達國際降低管理費,並將費用更多的與業績掛鉤。

與此同時,國內高費率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在業績表現較差後極其容易遭到投資者贖回,從而引發清盤。受此影響,部分公募基金從較早時候按照浮動費率收取管理費。

根據數據統計,市場現存的浮動費率基金數量達到37隻。從表現上來看,雖然大多在成立後取得正收益,但大多表現依舊不佳。

37隻浮動費率基金

收取方式不同

數據顯示,37隻浮動費率基金大多名字中包含“絕對收益”,此外還包括股票多空型、定期開放式債基、短期理財型基金。而浮動管理費的收取方式大致可以分為新高提取、分檔收取、對稱收取、超出部分收取以及定期收取。

其中,新高提取即提取評價日扣費前基金累計淨值超過以往提取評價日的最高累計淨值、以往開放期間最高累計淨值和1的孰高者部分;超出部分收取也相對類似,對年化收益率高於基準的部分才進行管理費提取;分檔收取則根據超額收益率的高低進行多檔分類;對稱收取則表現為除收取超額收益部分外的管理費外,若是低於同期基準,管理費同步下調;定期收取是指根據上一周期的收益率決定新周期的管理費收取標準。

這樣來看,大多數浮動管理費率基金本質上並不算“浮動”,隻是在收取方式上進行了改變,且大多並不對下跌進行調整。這也是國內浮動費率基金不被市場看好的原因。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指出,國內發行浮動費率基金的初衷可能和海外不同,海外是由於被動指數型基金低成本的競爭,但是國內投資者並不怎麼買被動基金的賬,大多是機構投資者進行配置才會買入,更多的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業績收取更多的費用。

業績表現分化

實際上,這37隻浮動費率基金的業績表現兩極分化嚴重。

據數據統計,截至10月13日,37隻浮動費率基金共46個產品份額成立以來的平均收益率達到24.23%,僅4隻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為負。

但是仔細來看,平均收益較高是得益於東方紅產業升級、安信價值精選和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3隻基金的超高收益,這三隻基金成立以來分別取得207.2%、179.5%和120.3%的收益,如果剔除這三隻後,43隻產品份額平均收益率僅為14.12%。

同樣將周期拉近,今年來46隻浮動費率基金平均收益率6.23%,僅5隻基金份額未能取得正收益。除此以外,金鷹民族新興、新華鑫安保本一號二期、富國絕對收益多策略等7隻基金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今年來表現最好的前三隻浮動費率基金依舊為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東方紅產業升級、安信價值精選,分別取得43.71%、41.63%和32.53%的收益,分別跑贏自身業績比較基準41.52%、29.98%和18.65%,同樣也是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最多的三隻基金。

“這些基金的收益還並未扣除業績報酬,屆時可能會出現回調。”業內人士還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浮動費率基金仍有很大不足。

僅從成立時間上來看,2016年5月之後就不再有相關產品成立,而今年6月監管下發《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收取浮動管理費指引(初稿)》,在政策上對諸多細節進行了規範,包括設置跟投機製,引入發起式資金;對每一種管理費計提進行分別規定,並且設置管理費上限;計提周期不得短於一年;基金經理需五年以上從業經驗,基金經理獎金要遞延發放等。事實上,這讓浮動費率基金的發展變得更加受限。

(原標題:管理費掛鉤業績 浮動費率基金表現仍有空間)

最後更新:2017-10-16 05:48:19

  上一篇:go 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700億
  下一篇:go 央行行長周小川:中國需要將杠杆率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