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58 返回首页    go 搜狐


涨出风险了吗?跌出机会了吗?大蓝筹使命完成 成长股回归焦点

收盘后看上证指数的K线图,每每会读出一种中年李宗盛的感觉来:没有高山大海,没有锋芒毕现,没有热血沸腾,只有压抑的冲动,怎么也飞不高的渴望,遍寻不到的蓝色小药丸……以及,越过了山丘,才发现无人守候的落寞,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

嗯,这大约就是慢牛行情的调调,希望犹存,激情欠奉,早盘霜叶红于二月花,下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总是在纠结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交易日。

蓝筹行情越过山丘

过去是盘子越小越好炒,盘子大了没人要,小票跟美女的脸似的,所以,股票是“流动性折价”。

2017年开始,我大A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队稳定股市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响应,从机构到散户,陆续进入大蓝筹,出现了所谓“流动性溢价”,大票就像美女的眼睛似的,越大越勾魂。

貌似价值投资重新主导了市场,一时间,抓大放小,蔚然成风。

确实,2017年的结构性牛市持续得比任何一年都要长,二八定律演绎得淋漓尽致。

初略地统计了一下,百分之二十的股票贡献了百分之八十的指数涨幅,由于百分之八十的股票处于疲弱态势,估计对指数的拖累至少百分之二十。

还有一种统计数据显示,两市百分之二十的个股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交易额。

然而,在翻脸比翻书还快的A股市场,二八定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变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是暂时的相对的。

进入11份之后,大蓝筹轮番下跌,退潮明显,持续大半年的蓝筹行情没准已经越过了阶段性的顶点。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是,股价上涨势不可挡的贵州茅台上周终于跌了!一个交易日-4.24%,创下2017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日成交额高达51亿元,其中沪港通资金净卖出3.82亿元。贵州茅台的股价下跌并非个案,追踪近期的调仓动向,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基金重仓股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国家队基金对2017年涨幅领先的家电、消费、银行、保险等重仓价值股进行了减仓操作,证金公司更是连续六个季度减持贵州茅台。此外,上周北上资金也集中减仓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伊利股份等基金热门重仓个股。

这个趋势一方面反映了投资者的恐高情绪抬头;另一方面,也表明机构普遍认可在结构性牛市中,前期涨幅相对较低的成长板块或已具备轮动机会。

日前基金三季报相继披露完毕,从公共信息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队基金正在对重仓持有的大蓝筹股实施减仓操作,事实上,包括家电、消费、银行、保险等板块在内的重仓白马股正是三季度国家队基金收益的重要来源。

以减仓幅度最大的嘉实新机遇为例,该基金对持有的格力电器、伊利股份、美的集团、兴业银行等皆实施了减仓操作,减仓幅度在20%-40%之间,贵州茅台、康得新、青岛海尔已经退出了嘉实新机遇十大重仓股名单。

证金公司三季度减仓明显。包括贵州茅台、平安银行、伊利股份、三安光电、中兴通讯等今年以来涨幅巨大的个股均在减仓之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超级牛股贵州茅台同样没有幸免,截至2017年9月30日,证金公司持有贵州茅台约1962万股,比2017年年初的2948万股减少了约百分之三十多。

据统计,上周资金流出蓝筹股的趋势有所加速。沪港通、深港通十大成交股排行榜上共有14只个股净买额为负,其中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万科A三只个股连续呈现北上资金净流出。而这14只个股中,共有9只股票位列三季报公募基金前五十重仓股,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更是位列三季度持股公募基金个数排名的前三;其余5只个股中的洋河股份、京东方A也出现在三季报公募基金增持前五十个股名单中。换言之,公募基金三季度重仓的个股,近期正被沪港通、深港通资金大笔卖出。

有资深投资顾问认为,十月下旬,金融和酿酒板块拉升指数,市场陷入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境地,使得市场情绪趋于谨慎,此前的大蓝筹行情或将告一段落。

新经济逻辑有人守候

对于2017年大半年都表现得相当郁闷的成长股板块来说,“风水轮流转,明天到我家”的兆头突然降临了。

标志性的事件是,360作为中概股回归浪潮中备受瞩目的企业,终于扔下一只靴子。江南嘉捷昨天稍早公告,公司将于11月20日13:00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将审议360借壳方案等事项。

监管部门的态度相当鼓舞人心。证监会回应“360回归A股”称,支持境外市场上市的优质中资企业回到境内市场进行并购重组。

2017年全球股市高歌猛进,A股也出现了一波蓝筹股牛市。一夜之间,市场从只听故事到只看业绩,资金流向出现了180度的转弯,于是,大盘股与小盘股的跷跷板现象在A股表现得非常极端。

与抓大放小的价值投资基金相比,有些钟情于成长股的基金却遭遇“滑铁卢”。中邮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任泽松管理的基金,二季度之前的业绩排在中下游,但到了三季度,他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却排在了倒数第25位。

细究其中原因,或许和重仓股走势不佳有关。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在三季度只有2只实现上涨,5只重仓股股价下跌,其中有3只跌幅超过10%,其中旋极信息下跌15.73%、东方网力下跌16.15%、天壕环境下跌19.31%。

公开信息显示,任泽松2017年重仓配置了软件和电子类上市公司,他多年来对操作的解释均为一句话:“我们认为能够穿越周期的更多是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保持了对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以及环保等行业的重点配置”。

可见,任泽松2017年确实比较黑,建议去普陀山善财童子洞烧烧香,转转运。

不过,世事无绝对,像任泽松这样多年来表现卓越的公募大佬,研究水平与投资能力还是无须怀疑的,现在就断言投资新兴产业就一定输,还言之过早。投资是一场长跑,你怎么知道谁会笑到最后?

不管是国家队的减持,还是北上资金的集中出逃,似乎都在暗示着一个变局:面对今年结构性行情下的个股大涨,机构投资者逐渐觉察出了“涨出来”的风险,不约而同地开始采用谨慎,并尝试寻找“跌出来”的机会。

在酿酒板块大涨之后,机构不仅对贵州茅台的投资偏好有所减少,同时对于五粮液等酿酒主题个股也一改之前大举增持的豪气。

在单个板块经历了短期大涨之后,短期出现区间整固的概率较大,谨慎的投资者很可能会选择布局前期滞涨的主题,锚定更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卖方研究机构的口风也发生了变化,从一边倒高举高打看好风中狂舞的大象,到开始关注估值合理的低位滞涨板块。行业配置方面更偏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铁、OLED、芯片、半导体、5G、环保设备等新经济领域。

当大蓝筹轮番上涨的时候,分析师给出的解释是,投资者开始注重上市公司业绩,估值低,有安全边际,这是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过往二十多年的A股历史,大蓝筹无论业绩如何,基本上都是趴在地上,像一滩烂泥。

曾几何时,当市场狂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分析师给出的解释是,买股票就是买未来,有色地产白酒之类的传统产业业绩好估值低,全世界都如此,因为它们只能代表过去。

什么代表未来?当然是TMT、文化创意、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等,尽管它们现在业绩不好估值高,但是,未来的增长会是几何级的。

持续多年的成长股逻辑会因为半年的蓝筹行情而彻底改变吗?这个问题值得怀疑。

我们都是投机者

没有哪一年像2017年这样一种市场格局,让身处A股的投资者自我感觉更靠近价值投资者。所以,我们就看到原来大象起舞的时候比飓风还要恐怖。

我一直搞不大清楚到底是美股还是A股在引领全球股市投资风格,抑或是由于它们出于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而故意针锋相对?

比如,在2017年之前,美股主要由道指成分股中的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引领时尚,投资者最看重的首要是盈利能力。而这个时间,A股则一直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几倍PE的蓝筹股无人问津,除了有险资举牌的蓝筹公司还有人跟风,其他则是长期呆若木鸡,而市盈率百倍千倍的成长股却热得烫手。

而2017年年初以来,美股明显聚焦于成长主题,以亚马逊、谷歌、特斯拉、苹果以及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科网类成长股涨势凌厉,而传统产业的蓝筹股则表现平淡。

这个时间,A股与美股恰好相向而行,迅速抛弃成长股,转身投向大蓝筹股的怀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平心而论,A股长期以来忽视业绩、喜欢故事的所谓主题投资理念确实是不健康的,确实有回归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必要,矫枉过正可以理解。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而股市就是一个狂躁抑郁患者,涨起来是疯子,跌起来是傻子,他不可能保持冷静。投资者的情绪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悲观与乐观,贪婪与恐惧,极难平衡,每每走向极端。

当信仰成长的时候,完全不看业绩,只相信最动听的故事,也不愿去分辨这些故事的逻辑合理性如何。

当信仰价值的时候,又反过来完全不看未来,不相信成长逻辑,只看静态的每股收益,甚至也不看业绩增长速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相信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成长,而是趋势!没错,我们都是投机者,只是有时打着价值的旗帜,有时打着成长的幌子。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有恒久的意志力,你总是需要真的相信一些东西并坚持下去,才能不纠结,让自己少走一些岔路。

我一直记得资深投资家杨绍基先生六年前在广州九龙湖公主酒店机构投资者交流会上的演讲中的一段话:

投资是一项项盖棺定论的事业,股票市场对所有的参与者本质上只承认最终结果,不看重过程的演绎。虽然我们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就像我们在基金产品宣传折页上所写的一样,“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不是写给客户的,其实是写给我们自己的。每一年的股票市场都是新的,每一轮的牛熊交替都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过往的业绩既是光环也是包袱,历史的经验往往化为新的教训。因此,我们一直提醒我们自己,要拥有开放的心灵和弹性的策略,学会尊重事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勤勉不怠,这样才有可能跟上市场的步伐。

上周,我跟绍基先生谈起他六年前的这段话,他说他依然记忆犹新,说是他当年带投研团队时的心理写照,时过境迁,他认为他往后再也不可能写出这样有水平的话。这话虽然是说给将投资行为企业化的专业投资机构听的,强调的是“我们”,是团队、制度、规范和体系,但对于个人投资者和以个人能力为主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样适用。不久前,一位资深期货投资人因爆仓不堪重压走上不归路的消息在微信圈刷屏,这促使我们深思,为何一个从业二十年专注于单一品种交易的老兵仍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见要做到“拥有开放的心灵和弹性的策略,学会尊重事实”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困难。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我与绍基先生经常谈论的话题。利弗摩尔的投机天赋与人生悲剧即使过去了100年,仍然让我们感概万千。然而,100多年来,投资者的天性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投资圈时不时还会有因投资失败酿成悲剧的事情发生,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人性的贪婪所导致的,但绍基对此持保留态度。实际上,对于某些资深投资人来说,在专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登顶的做法,有时还真不仅仅关乎财富,而是一种自我超越甚至是使命的达成。1924年,有人问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马洛里淡淡地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如果你一定要追随马洛里的足印,那我建议你学习王石,氧气瓶、夏尔巴人向导等核心要件齐备后,选个合适的时间窗口冲顶。实在体力不行的,直升飞机搭上去也算,因为你要明白,你只是去短暂体会一下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而不是留在山上。

杨绍基先生告诫投资者说,请记住,没有人认为你必须拥有和马洛里一样的肺,也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你到底有没有登顶,其实你只需要确保每年都能在天气好的时候看得到珠峰的峰顶就可以了,虽然你只是——远眺!

最后更新:2017-11-04 19:33:38

  上一篇:go 11月4日新闻联播要闻
  下一篇:go 黑龙江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创4年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