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搜狐
銀證保三會集體發聲 證監會將持續改革股票發行退市等製度
22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等現身“金麒麟論壇”,暢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情況,證券時報記者整理了如下重點內容: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新時代仍要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衡量標準將先看質量,再看速度。下一步要通過完善產權製度實現產權的有效激勵。
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表示,長期以來中國金融管理中的最大問題是管不住貨幣,這是中國所有金融問題的重要根源。中國金融業改革的目標和願景是建立嚴格、有效的貨幣管理體製,整個金融體係要進一步市場化、國際化,金融的監管職責定位更加準確、清晰,加強監管的有效性,並且分工更加明確,協調更加有力,真正能夠覆蓋金融業麵臨的所有風險。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以及在保險業的體現,是做好保險工作的一條重要邏輯主線。保險產品服務要把人民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獲不獲益、喜不喜歡作為檢驗保險業發展成果的根本標準。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表示,將從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進一步紮實推進基礎製度改革、強化依法全麵從嚴監管、防範風險和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等方麵著力推進資本市場更加高質量、高效發展。證監會將持續改革股票發行、退市等製度,進一步健全優勝劣汰機製,積極引導各類投資者有序入市,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證監會將繼續強化依法全麵從嚴監管,健全以監管會員交易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健全穿透式監管機製,防止監管套利。
以下是根據討論會內容整理的發言要點:
楊偉民:經濟體製改革新部署有三個亮點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關於經濟發展的新部署,最重要的是兩點,即高質量發展階段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對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的準確判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國家的現代化首先要實現經濟的現代化,經濟的現代化必須要有現代化的經濟體係。”
楊偉明進一步指出,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新部署有三個亮點值得關注:
首先,十九大報告在14條基本方略中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作用,將“和”改為了逗號。他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改革,是一項比改革方案還要重要的重大改革,進一步宣示了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決心和立場,對今後的經濟體製改革將帶來長遠的、深刻的影響。
其次,黨的十九大提出經濟體製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製改革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進展,但產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這兩個重點還有待攻破,下一步要通過完善產權製度、實現產權有效激勵。
再次,將過去的“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改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這一修改對今後的國有企業改革,對國有資產管理體製的改革,對國有經濟的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性重組等都會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也是完善國有企業產權製度的一項戰略性的舉措。
於學軍:中國金融管理的最大問題是管不住貨幣
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表示,長期以來中國金融管理中的最大問題,實際上是管不住貨幣。這是中國所有金融問題的重要根源。這不僅是中國金融業長期穩健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重要課題,而且也是金融業改革繞不過去的一道難題。
於學軍表示,2015年之後,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重點建設基金”、棚戶區改造、扶貧等刺激性政策的持續出台,全國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輪組建政府融資平台的高潮,致使債務總額進一步巨額膨脹。而且,後一輪的債務規模更大,期限大幅拉長,結構也更複雜;又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層層嵌套、相互交叉持有,這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帶來嚴重挑戰,倒逼貨幣管理不斷加大流動性投放。
針對 “僵屍企業”,於學軍表示,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國資金供應長期太過鬆馳,這些企業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仍然源源不斷地過度堆積,背後則與中國現行經濟管理體製以及金融管理體製相關聯。
對於近年來被熱議的“債轉股”,於學軍認為,“僵屍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就去搞“債轉股”,將銀行過去的貸款變成股權。銀行將債權變成股權,短期信貸變成了長期持有,企業的流動性問題暫時解決了,卻把這個難題轉給了銀行,企業的流動性問題變成銀行的流動性問題。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一定會對銀行形成倒逼機製,銀行反過來又會倒逼中央銀行進行流動性投放。
對於中國金融業改革的目標和願景,於學軍提出了三點:
第一,建立嚴格、有效的貨幣管理體製。
第二,整個金融體係或者金融業要進一步市場化、國際化,並以此提高我國金融配置資源的效率。
第三,金融的監管職責定位更加準確、清晰,加強監管的有效性,並且分工更加明確,協調更加有力,真正能夠覆蓋金融業麵臨的所有風險。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做好保險工作的重要邏輯主線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從我國的保險供給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以及在保險業的體現,是做好保險工作的一條重要邏輯主線。黃洪強調,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險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迸發、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之間的矛盾,保險供給和服務必須有大的飛躍。
黃洪說,保險行業存在很多為人詬病問題的重要原因,就是背離了行業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的要求。為此,他提出:
首先,保險產品服務要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
其次,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是第一位。
再者,給消費者帶來幸福感是具體要求。
“保險監管的監管理念、資源配置、保險行業的產品設計、保險服務,保險公司的經營願景、戰略規劃、管理流程,都要和這一點緊密結合。”
黃洪還特別說到,這幾年保險行業規模、實力和影響都上去了,但從業人員工作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卻有所減退。保險行業在方向理念等方麵出現了偏差,一定程度上衝淡了保險業理想主義的色彩,讓這個本應是崇高的行業變得不是那麼崇高,甚至給經濟金融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
對此,黃洪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更是保險業發展新的曆史方位。他唿籲保險人,不忘初心、永存愛心、常懷敬畏之心。他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重塑行業理念,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保險業的根本追求。把人民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獲不獲益、喜不喜歡作為檢驗保險業發展成果的根本標準。
二是重塑保險監管,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從監管的定位看,要處理好發展和監管的關係,製定科學的遊戲規則,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防止“市場失靈”和重大風險積累;從監管的資源配置看,要把監管資源向發現風險、防範風險、處置風險傾斜;向風險監管、法人機構監管、重大風險處置等領域傾斜;此外,要大力加強保險監管科技建設,應對和把握新技術給金融保險業帶來的新變化;從監管的實踐看,要敢於作出不同於市場的獨立判斷,敢於質疑,能夠說“不”,拒絕監管上的“父愛主義”,提高依法監管的能力。
三是重塑行業形象,建設國家和人民可信賴、可托付的保險業。這幾年,金融大鱷在保險業興風作浪,保險亂象也相當程度地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黨和人民對保險業的信任。保險業和保險監管要消除這些負麵影響,保險業要圍繞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這個核心、服務實體經濟這條主線、讓保險業再次崇高這個信念,發揮好保險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張慎峰:著力推進資本市場更加高質量、高效發展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從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進一步紮實推進基礎製度改革、強化依法全麵從嚴監管、防範風險和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等方麵著力推進資本市場更加高質量、高效發展,他介紹了證監會的下一步工作計劃。
第一,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進一步完備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能力。
張慎峰表示,證監會將更加全麵的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積極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和債券市場,增強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的發揮。同時,要引導行業機構更加注重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創造價值,專注主業,做精專業,更好的滿足居民多樣化財富管理的需求,提升對中小投資者的服務能力。
第二,推進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的改革,進一步紮實基礎製度。
張慎峰表示,證監會將持續改革股票發行、退市等製度,進一步健全優勝劣汰機製,積極引導各類投資者有序入市,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推動《證券法》、《期貨法》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條例》等修訂和製定工作,強化對發審委和委員的監督製約,完善上市公司自律準則,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積極構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新格局,更好的利用全球市場、全球資源,落實放寬證券期貨行業外資準入的政策,推進境外上市製度改革,完善A股並購境外中資企業政策,推進滬倫通論證,進一步優化QFII和RQFII製度。加快建設國際化的原油期貨市場。支持交易所和協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第三,強化依法全麵從嚴監管,逐步實現市場監管有效。
張慎峰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強化依法全麵從嚴監管,健全以監管會員交易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健全穿透式監管機製,防止監管套利,打好專項執法行動與常規執法案件查辦的組合拳,強化稽查執法處罰力度,堅決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真正使市場的生態好起來,逐步實現市場監管有效的目標。
第四,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投資者合法利益得到很好保護。
張慎峰表示,證監會將堅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要求,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對處置機製,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審慎高效應對,堅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大局,同時不斷完善投資者教育和服務體係,完善多元化糾紛協調機製,擴大試點先行賠付、支持訴訟等投資者賠償救濟方式,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各個方麵落到實處。
第五,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服務的覆蓋麵。
張慎峰表示,證監會將積極拓展多層次、多元化、互補型股權融資渠道,繼續擴大交易所市場,持續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的差異化監管安排,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品種創新,有序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規模,引導期貨市場健康發展,深化期貨市場價格發現、風險管理、服務宏觀決策等功能。
三大期貨交易所闡述下一步發展規劃
此外,包括鄭商所、大商所和中金所相關人士也透露了各自的發展規劃。期貨市場在穩定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在“保險+期貨”試點方麵進行了有益探索,主要期貨交易所均表示要對此加大推進力度,拓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農產品的路徑。
在拓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方麵,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張靜表示,發揮期貨、保險各自的優勢,既穩定了農民的收益,又轉移了相關風險,實現保收和穩收。同時探索了農產品價格改革的新模式,豐富了政策工具,為大麵積推廣農業保險提供了可能,為早日實現精準扶貧提供了可能。此外,張靜透露,鄭交所下一步將深化“保險+期貨”試點,加快推進蘋果、紅棗期貨研發,做實做細白糖期貨、期權市場培育。
大連商品交易所在服務三農方麵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朱麗紅介紹,今年大商所“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亮點頻出,參與試點機構開始嚐試“收入險”,對農民的保障力度更強;引入大型企業集團,探索打通糧食銷售渠道;引入商業銀行,依托“保險+期貨”向有融資需求的農戶發放貸款;另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明顯加大,為財政資金進入探索了路徑。另外,朱麗紅透露,接下來大商所將推出一個涵蓋“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等多種形式,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綜合性的農民種糧收入保障計劃。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張曉剛表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風險管理需求,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相對來說仍不平衡、不充分。下一步中金所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按照“品種豐富、功能齊全、交易適度、運行規範”的原則,基於實體經濟和現貨市場風險管理需求,進一步研究上市新的金融期貨品種;以功能發揮為導向,進一步優化業務規則,提升市場運行效率,促進合理交易規模,增強市場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加大違法違規打擊力度,建設一個更加規範高效的風險管理市場,助力現代金融體係發展。
(原標題:管不住的貨幣成金融問題根源?銀證保三會接下來重點要幹啥,這個論壇有答案)
最後更新:2017-11-23 07: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