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
搜狐
機構預計:2018年CPI溫和上行 PPI高位回調
2017年兩個物價數據呈現不同走勢,PPI在結束了54個月負增長之後開始飆升,持續處於5%以上的高位,預計全年增長6以上。另外一個物價數據,CPI漲幅自2017年2月份開始已經連續10個月處於“1時代”,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全年CPI漲幅不會高於“2”。
對於2018年CPI和PPI將呈現怎樣的走勢?剪刀差能否收窄?業內主流機構預計,2018年通脹將麵臨一定的上行壓力,全年CPI漲幅或升至2.5%左右。隨著高基數影響的逐步顯現,雖然國內去產能與環保限產政策的推進可能會延緩PPI下降的速度,但難改其下行趨勢,預計明年全年PPI同比增長約4%。
2018年物價溫和上漲
2017年以來,CPI同比持續處於低位,除去1月份因季節性因素攀升至2.5%的相對高位,CPI漲幅自2月份開始已經連續10個月處於“1時代”,2017年前十一個月CPI累計同比為1.5%,創下近年來的新低。
從2017年CPI的走勢看,從居民消費價格內部結構看,體現為兩個特征:一是食品價格明顯下降;二是服務等非食品價格漲幅擴大。而食品類CPI走勢低迷很大程度上與鮮菜、豬肉價格低迷有關,導致食品類CPI持續負增長。考慮到食品類CPI在CPI總盤子中占比接近20%,食品類CPI的負增長拉低了整個CPI增速。
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預計,食品端的漲價預期可能成為2017年四季度乃至2018全年支撐CPI中樞的重要因素。這是由於本輪豬肉價格周期已經觸底,未來同比跌幅將溫和縮窄,最快到2018年年中附近同比轉正。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薑超分析指出,2018年豬價大概率會下跌,拖累食品類走勢。
從非食品類看,醫療保健價格分項是推升非食品價格的主要因素,主要受到國家近年來推進醫療改革的影響。薑超指出,2017年服務類漲價很重要的一塊是醫療服務,但隨著醫改的逐步推廣完成,醫療服務價格會逐步回歸常規增長,而2017年基數又較高,會對2018年服務類通脹有所拖累。此外,油價在CPI中占比較低,例如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僅占2%,對CPI推動作用也非常有限。考慮到貨幣緊平衡、經濟趨於下行的背景下,需求端也難以支持CPI的大幅走強。
據此,薑超預計,2018年CPI同比或仍將在溫和區間,略高於2017年;CPI高點或將出現在3月,但之後整體趨於下行,且呈現前高後低的格局。
李超預計2018年CPI溫和上行至2.5%左右,四個季度均值分別為2.0%、2.6%、2.8%、2.6%,通脹整體走勢為先上行、後回落,年中是高點。
李超稱,2018年1月份通脹當月同比可能有較為明顯的回落,主要是受前後兩年春節錯位因素的影響,隨後2月同比增速或將顯著反彈。預計通脹高點在年中的7~8月,通脹高點同比在+2.9%左右。從2018年三季度末~年底,通脹將小幅回落。
目前,業內主要機構觀點,2018年通脹將麵臨一定的上行壓力,但仍溫和可控。對於漲幅有所差異但仍在2-2.5%之間,不超過3%。
PPI或將高位回落
2016年以來PPI同比從-5.9%最高反彈至2017年的高點7.8%,之後持續處於5%以上的高位。2017年1月至11月 PPI同比上漲6.4%,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去產能與環保限產政策的快速推進,即供給端的收縮是推升工業品出廠價格的主要動力,相關的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煤炭開采、化工、造紙等行業PPI同比一直保持在高位。
對於2018年PPI走勢,李超指出,2018年,供給側去產能仍會繼續推進,預計PPI環比仍有上漲預期。一方麵,2017年在去產能的推動下,上遊漲價向中遊傳導,推動中遊行業出清和集中性提升,行業健康性得到改善。預計2018年去產能仍將作為“十三五”重要工作內容得到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中遊行業出清,也有利於漲價向下遊的傳導。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2018年CPI可能會在2.5%左右,低於3%的政策調控目標。PPI會繼續回落過程,可能降至3.5%左右。物價形勢可能表明2018年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關係處在相對良好的狀態。
此外,2017年CPI與PPI之間的剪刀差備受關注,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1月至11月PPI與CPI漲幅差分別為4.3、7.0、6.7、5.2、4.0、4.0、4.1、4.5、5.3、5.0和4.1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何帆指出,到目前為止,PPI與CPI之間的巨大缺口已經保持近一年之久,這意味著來自成本端的壓力維持了一年之久。這種壓力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但至今為止仍未表現出向下遊的順暢傳導。隨著成本持續保持高位,中下遊行業或許會迎來一輪行業出清,進而將上遊價格的上漲傳導至下遊行業。
他指出,2018年來自PPI的持續壓力或許會開始逐漸傳導至CPI。盡管PPI前期的基數效應在消退,但當前PPI仍處於高位。隨著未來環保限產力度的加強,國際油價逐步回升,發達經濟複蘇等因素,國內PPI在2018年或許會獲得新一輪支撐。
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根據中國經濟先行指數預測,2018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2.0%,比2017年增長0.4個百分點,依然處於溫和上漲階段。預計2018年生產價格指數(PPI)為3.6%,同比大幅減少2.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2018年工業品價格的上漲壓力將有所緩解。
最後更新:2018-01-04 14: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