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
搜狐
微信聊天禮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懂了嗎!
昨天下午,微信的界麵“換臉”啦!從昨天17時起,細心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發現,微信啟動的地球背景照片有些變化——地球照片變得更清晰、雲層更細致了。微信的啟動頁麵此次呈現的背景照片由“風雲四號”拍攝。
據了解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用戶在微信啟動時,可以欣賞到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祖國全景。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麵首次發生變化,啟動頁背景中的地球圖片由非洲大陸上空視角,變化為我們的祖國上空。
此外,在今年9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下簡稱《規定》),並於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
其中第9條關於微信聊天群的規定也引發網友熱議。一時間“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群聊9不原則”在各種社交平台上廣泛流傳。
“在嗎?”、“hi”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聊天開頭?回答了,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一個人突然加你的微信,也不說是誰,加了以後從來不說話。過了好久問他是誰,他說不好意思,我也想不起來為什麼要加你。最後奇怪地把你刪除。
更有甚者,總有那些明明不熟的人群發消息強行求投票,點讚。
見字如麵,而微信作為一種全新的社交方式,社交禮儀同樣是不可缺的。在微信上會聊天、懂禮儀成為了人們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備素養。
點擊播放
GIF/12K
各種微信群占領了人們的生活
在現實中,隨著“見麵加微信”成為一項習慣性動作,隨著各式與工作、生活有關的微信群層出不窮,微信實質上已經變成了通用型的社交平台。諸如“工作群”、“家長群”、“業主群”等占領了我們的生活。
微信名稱
很多人都會在微信上取一個昵稱。如果微信隻作為社交圈使用,這是完全可行的(隻要不是太荒謬的昵稱即可)。但如果你的微信為商務或職場上的用途,那麼微信名稱最好是真實姓名或者包含真實姓名。因為真實姓名更可以增加個人的真誠度和可信度。
微信表情包的使用是一個加分項
使用表情,“笑哭了”、“捂臉笑”等具體而微、直擊心靈的笑容更為喜聞樂見;衍生的鬥圖更是可以激發出大家的創作熱情,情感無需含蓄,連文字都省了。
微信聊天內容
很多時候,多打一個字,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比如:
好=我同意了
好噠=我開心地同意了
又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樂程度逐漸下降,“哈哈”已經離“滾”不遠了。
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一句話的末尾可以不加“。” 句號顯得很生硬,可以選擇用“~”、表情或者什麼都不加來代替。
之前網絡流傳了一個段子:祝大家早日成為可以在公司群裏隨心所欲發語音的人。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90%的網民用微信,其中有一半每天至少花90分鍾用微信聊天、閱讀、工作和購物,微信堪稱國民對話的場所。 許多中國人把語音信息看做對自己的冒犯,認為語音信息會導致信息過載。有些人根本不想收到任何語音信息。
伴隨微信的普及,各類通過微信平台進行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如今“語音驗明正身”的方式已不再可信。民警提示民眾:微信語音信息可實現克隆,耳聽不一定為實!日前,包括公安部、上海市公安局在內的多地警方都通過官方微博、微信證實:通過發送語音博取信任繼而“借錢”的騙術已在全國多地發生。聲音和相貌一樣,具有獨特性,這一騙術迷惑人的地方正在於此。
點擊播放
GIF/22K
點擊播放
GIF/12K
微信群聊也要把握分寸
盡管不斷有新的聊天“禮儀”出現,但仍然都會遵循著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比如,及時回複對方的信息,尊重才是王道,真誠才值得信任。
當然大部分網友都有“差序格局”,置頂的是戀人,星標朋友最親近,而學生家長群、租房群就僅僅是半熟臉的匯集。
點擊播放
GIF/12K
掌握聊天新禮儀讓你不再尬聊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即時送達,速度和成本保證了數量。但話多就容易貧乏,所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的聯合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延長了聊天時間。
但與此同時多了便捷性,也少了儀式感。
聊天的方式變了,但說起來,這種種“禮儀”,仍然不過是想要傳遞情緒,想要表達感受,想讓屏幕那一端的對方“聽”到你或熱切、或冷淡、或想熱切卻裝作冷淡的心。
盡管網聊“禮儀”是年輕的用戶約定俗成,並不普遍適用,對於老人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從這些網絡移民或者網絡原住民共同的“行為取向”中,或許也能窺見人與人交往之時的“變”與“不變”來。
然而這些大家約定俗成的“網聊禮儀”,不管是語音還是文字,如何把握好“網聊禮儀”這個度還是得因人而異。
編輯:武司宇
綜合:人民日報、中國網、中國經濟網、新華每日電訊、金羊網
最後更新:2017-10-08 1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