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迎快速發展期 與發達國家仍存差距

10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放春在2017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新聞通氣會上表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但正奮起直追。全社會需冷靜看待人工智能產業,不應過度炒作。

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期。至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已達到239億元。有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381億元,複合增長率達26.3%。

“以前都說學了人工智能找不到工作。現在隻要你說懂‘深度學習’,馬上就能給開出幾十萬的年薪。”看著行業內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楊放春略帶調侃地說道。他介紹,自1981年成立以來,目前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有44個分支機構,“其中三分之一是這幾年成立的”。

楊放春認為,目前“人工智能”這一概念已被過度炒作。“很多不屬於人工智能範疇的電子產品也打著‘智能產品’的旗號搭順風車。公眾和企業時常大肆渲染一些人工智能尚未實現的功能,造成人們誤解。”他希望公眾和行業能冷靜下來思考,客觀認識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律。

楊放春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無論從基礎理論、芯片、係統、生態、軟硬件和項目布局等方麵都與國外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現實。”

今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並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得益於國家近期在政策引導、項目支持、生態建設等方麵的大力扶持,中國在人工智能上正奮起直追。

“之前說芯片差,現在有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旗下的寒武紀芯片;生態環境上國家也在扶持幾大BAT企業積極建設應用平台。”楊放春認為,“當下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團隊的發展速度要快於國外,在算力、數據上都沒有差距,但在算法的研究上還需加強。此外,人才的缺乏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更新:2017-11-10 21:34:08

  上一篇:go 四川自貿試驗區半年報:新設企業16944家
  下一篇:go 寧德時代IPO預披露 多家上市公司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