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美人魚”?周星馳應該沒有騙我們

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新年之初叫座全國,票房一路飆升逼近30億,創下了華語電影票房新紀錄。這部電影的成功,除了周星馳的個人影響力、精湛拍攝製作等因素,還在於人們對海洋人魚文化充滿莫大的神秘好奇感。那麼,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人魚呢?有沒有美人魚呢?

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漫長,詭異的海洋文化在各時期均有記述,其中不少傳世作品均有人魚的描寫。筆者不是古生物研究人員,隻能從存世的正史、文學、小說諸如《山海經》《史記》《博物誌》《搜神記》《述異記》《太平禦覽》《太平廣記》《大德南海誌》《島夷誌略》《元史》等中搜尋人魚的行蹤。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也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多次提及“人魚”。該書《海內南經》雲“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麵而魚身,無足”;《南山經》雲“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麵,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北山經·北三次經》雲“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該書提到的“人麵而魚身”“如魚而人麵”“其中多人魚”大概是關於“人魚”的最早記載。

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有“人魚”的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其中的“人魚膏”大概就是從“人魚”身上提煉的一種燈燭原料。

兩晉時期,《博物誌》《搜神記》也有關於“人魚”的記述。《博物誌》為西晉張華編撰,分類記載異境奇物、瑣聞雜事、神仙方術,其雲“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搜神記》為東晉幹寶所寫誌怪小說,其雲“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與《博物誌》大同小異。兩部誌怪作品中提到的“鮫人”,大概就是“人魚”的另稱。

南北朝時期,蕭梁任昉在著作《述異記》中對“鮫人”作了解釋,其雲“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說“鮫人”是謂人魚之靈異者。北宋《太平禦覽》引《博物誌》雲“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意思是說,“鮫人”不僅會織紗,而且其眼淚可以化作珍珠。對此,唐朝大詩人杜甫有詩《客從》為證,“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珠中有隱字,……開視化為血”,認為珍珠是“鮫人”的血淚所化,時間長了還能化為血。

北宋《太平廣記》講述了大量神怪故事,其中就有“人魚”的記載,其雲“東海有鮫人,可活千年,泣淚成珠,價值連城”,“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詳細描寫了美人魚的體貌特征,並特別指出美人魚還能跟人類啪啪啪。

此外,在《大德南海誌》《島夷誌略》《元史》中也有鮫人潛織水底居的記載。應該說,從中國古代史料中看,美人魚可能是存在過的,也可能是古人憑空想象而來的,這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考證。不過,據美國研究者稱,“美人魚並不隻是傳說,它在我們現實世界中真的存在”;研究者認為,“美人魚是在古猿進化為人類的過程中,一部分古猿進入海中生活,進化而成的類人猿,與人類同一祖先。隻是在慢長的進化歲月裏,人類將其遺忘,成為傳說”。(劉秉光)

最後更新:2017-10-29 11:53:16

  上一篇:go 謝娜的湖南台一姐位置不保,如今挺著肚子也要回去主持?
  下一篇:go 科技進軍金融太可怕!馬雲馬化騰建萬億新帝國,未來撼動四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