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6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劉備,他的師父一句話預示了劉備最後結局

諸葛亮這個人在十多歲時便顯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公元197年,諸葛亮十七歲,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諸葛亮開始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諸葛亮這麼自吹自擂,當時人們對他都是不屑一顧的,他的好友隻有那麼幾個,徐庶便是其中之一。寫到這我突然感慨,如果你身邊有特別能吹牛的千萬別否定他,這樣的人說不上什麼時候,也許就飛黃騰達了。

在師父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時年諸葛亮二十七歲。其實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司馬徽曾說道:“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一句話直接暗示了劉備政權的今後結局,就是沒有天時,也就是漢朝氣數已盡,匡扶漢室不過是一場夢而已,也為諸葛亮感到可惜。

那麼司馬徽的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他不是憑空說的,此時曹操雄踞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坐享天時,東吳孫權政權已經經營了兩代,第三代孫權經營的也不錯。所以諸葛亮出山時,確實可以說不得其時。既然已經知道劉備不會得天下,為什麼司馬徽還要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呢?其實很好解釋,司馬徽不忍心諸葛亮的一身智慧與抱負埋沒在鄉野之間,而且諸葛亮自己也有一顆入仕之心。

最後,曹操與孫權手下謀士如雲,即使去了那裏,肯定會遭到同行排擠與打壓,去劉備這裏,幹的好算自己有才華,如果幹的不好……,司馬徽的那句話正好是個台階。所以一代名士司馬徽說話真的是滴水不漏,一方麵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一方麵又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正反兩個道理都讓他說了。在這裏還是寫《三國誌》的陳壽說的到位,他在評價諸葛亮的智慧上寫道: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倆怎麼沒得天下?因此話還有後半句

最後更新:2017-10-08 20:41:00

  上一篇:go 鹿晗新曲《微白城市》MV首發,與女主深情對望
  下一篇:go 10億票房《長城》鹿晗劇照告訴你真相,誰敢再說鹿晗長得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