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
搜狐
地方債監管風暴持續 五省份違規舉債64億手法被揭
從嚴肅問責到發文詳列違規舉債負麵清單,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債務(下稱“地方債”)強監管風暴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壓態勢。
時隔近一年半,審計署在近日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中再度披露了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情況,並首次揭露地方舉債手法。其中,海南、江西、陝西、甘肅、湖南5省份的5個市縣,通過出具承諾函等手段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64.32億元。
“雖然相比以前違規金額並不高,但治理整頓地方違法舉債仍不能鬆懈。從審計署披露的操作手法來看,在地方政府違規舉債中,地方銀行和融資平台公司仍扮演著關鍵角色,這需要警惕。”長期關注地方債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鄭春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審計署揭露違規舉債手法隻是封堵地方違規舉債的一環,今年來已有幾十人因違規舉債被處罰,地方債管理已采取終身問責製。在封堵地方違規舉債的同時,財政部也在加快疏通地方政府發債渠道,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滿足和疏解地方融資需求。目前我國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
違規舉債手法全揭露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地方政府借融資平台公司等灰色渠道大規模舉債,帶來地方政府債務迅速膨脹。為了化解地方債風險,2014年通過的新預算法首次將野蠻生長的地方債納入預算管理,明確地方政府舉債唯一合法渠道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為了控製地方債規模,2015年中央對地方政府施行債務限額,給出舉債“天花板”。
盡管地方債監管在不斷加強,但個別地方政府受政績衝動、融資需求等影響,違法違規舉債現象仍有出現。2016年6月審計署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重點專項審計發現,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東和河南4個省份通過違規擔保、集資或承諾還款等方式,舉債餘額為153.5億元。
為了遏製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財政部今年2月首次公布了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手法和處罰情況,涉及重慶、山東、河南和湖北四地。而此次審計署也揭露了海南、江西、陝西、甘肅、湖南五地違法舉債擔保手法,基本將目前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常用手法公之於眾。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在目前已公開披露的9起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案例中,6起案例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包括地方城投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或是政府借款通道,或是借款對象。另外3起案例中,2例是政府部門直接向當地企業借款,1例是直接向當地銀行借款。
地方政府直接向當地融資平台公司借款,陝西省韓城市便是一例。審計署公布的內容稱,今年前7個月,韓城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等4個部門向韓城市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韓城市旅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借款3.57億元,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古城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形成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3.57億元。
更多的地方政府則通過當地融資平台公司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違法舉借債務。
比如審計署稱,2016年1月,蘭州新區管委會全資企業蘭州新區中霖農林水資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向蘭州銀行新區分行借款2億元用於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生態綠化及七號湖調蓄水庫工程,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出具承諾函承諾以財政撥付該局的生態建設資金作為還款來源。
鄭春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目前公布的違法舉債案例操作手法來看,一些融資平台仍然在違規操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說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轉型還需要進一步加快。下一步應繼續推進地方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該關停並轉的就關停並轉,該推向市場的就推向市場。
除了融資平台公司在地方違法舉債中扮演關鍵角色外,當地企業也往往是地方政府借款的對象,手段主要是讓企業墊資或直接借款。
比如,海南省海口市各級財政及國土等政府部門近些年分別發函,共要求61家企業和單位出資墊付征地拆遷資金,並承諾待相關土地出讓金上繳市財政後,由財政安排資金進行償還。截至2017年8月底,61家企業和單位累計墊付征地拆遷資金55.44億元,其中53.43億元尚未償還,形成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
另外,審計署還披露,2016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土地儲備中心向九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貸款,形成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4億元。
鄭春榮表示,審計署此次披露案例中,蘭州銀行和九江銀行等由地方政府直接控製的商業銀行,為當地違規融資提供便利,這些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麵不是很健全,加上與地方政府在人事任命、股權關係上有直接關係,其風控問題值得警惕。
強監管勢頭不減
審計署披露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手法,延續了今年地方債強監管態勢。
多位地方債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央高層重視防風險背景下,打擊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今年3月,財政部公開通報重慶市黔江區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處理情況,包括黔江區財政局局長盧某等人被給予行政撤職處分,開創了地方違法違規舉債問責先河。此後山東省鄒城市、河南省駐馬店市、湖北省黃石市等違法違規舉債負責人也被先後問責。
7月,地方債問責被提至新高度。在7月中旬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談及防控金融風險時指出,“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曾告訴第一財經,這意味著未來官員即使退休也要承擔相應責任,這就避免把債務責任推卸到以後的官員,產生跨代道德風險。
7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這次會議強調了“要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效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堅決遏製隱性債務增量”。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5.32萬億元,控製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17.19萬億元以內。如果以債務率來衡量地方政府債務水平,2016年地方政府的債務率為80.5%,低於國際通行警戒標準(100%)。
“我們講政府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是理性的回答,而且是自信的回答。”財政部副部長劉偉在今年7月底國新辦發布會上說。
(原標題:地方債監管風暴持續,五省份違規舉債64億手法被揭)
最後更新:2017-12-10 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