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搜狐
職業投資人揚韜:結構牛剛迎掌聲 看多茅台等大消費股
結構牛格局才剛剛迎來掌聲
——專訪職業投資人、知名博主揚韜
編者按:2018年的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即將發生怎樣的新變化、新趨勢?《紅周刊》為此特推出《2018,A股在期待》係列,邀請學界、投資界知名人士給出獨家觀點。我們期待,擁抱思想,揚帆市場。
本期《紅周刊》之《2018,A股在期待》欄目專訪了揚韜,他指出市場的結構分化格局將會加強,藍籌股的向上趨勢還在繼續。他建議投資者必須踏實地做好研究,用價值投資選股,行為分析擇時。
在11月23日上證指數大跌2.29%的當天,揚韜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了一項小調查,來測量市場“信心指數”。在2589個投票中,認同大盤股繼續領銜市場的占33.1%,認為小盤股將會登場的占10.2%,認為市場開始向下調整的占24.2%,認為股市調整即將全麵走牛的占15.3%,沒有判斷的占17.1%。雖然設了5個問題,可他心裏設定的核心隻有一個問題,即市場結構牛行情是在大盤股還是在小盤股,而調查的結果剛好印證了他的想法——大盤股的勢頭依然。
這就是揚韜,典型的職業投資者。而他自稱,自己隻是在市場中打拚了20多年並存活了下來。這20年來看過的太多、經曆的也太多、趟了很多坑、也有很多斬獲。
當然,關於揚韜最多的新聞還是源於2012年的一次“賭約”。當時,他和價值投資者、否極泰基金經理董寶珍打賭,5年內貴州茅台市值將跌破1500億(當時茅台股價在200元之上,市值高於2000億元),甚至會跌到1000億。董寶珍回應,如果市值跌破1500億,他裸奔30分鍾。結果隻用了一年時間,茅台市值破了1500億元,董寶珍如期踐諾。這一事件影響極廣,揚韜贏了。但當今天茅台市值橫亙在7700億元上方時,穩持茅台幾年的董寶珍獲利頗豐,於是市場再度翻出以上事件,指揚韜“贏了賭局失卻了掌聲”,而董寶珍“輸了賭局贏得了掌聲”。
被認為是茅台“看空者”的揚韜,恰恰是被誤會最深的人。他覺得茅台在當時的時點必然跌下去,而今天的茅台——即使股價站在600元上方依然看多。“200元時看空,沒有錯。600元時看多,也沒有錯。隻要邏輯是正確的,就可以做這樣的判斷。投資不能死守著一個觀點。時間變了,條件變了,邏輯變了,投資的策略就應該變。我從來不是死多頭,也不是死空頭,我做的是賺錢的事情,不是死守什麼成規。能賺錢,就做,這是職業投資者。”對於茅台,他認為以10年的長度來看,市值可上10萬億。當然這在許多人看來,這種說法幾近瘋狂。“隻要邏輯正確,市場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未來的市場可能會仙股遍地
《紅周刊》:在11月23日,您做了一次微博調查,看好大盤股的依然是占多數。您是怎麼看從那一天開始的調整的?
揚韜:做這個調查,我就是想看看市場認可什麼。如果這個調查放在2016年,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小盤股是主力軍,大盤股不行。但從這次調查的結果看,投資者們普遍認為的是小盤股不行,大盤股會繼續導演行情。
這是好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大盤股的價值,加入到它的投資行列裏來。單就中短期而言——到春節之前這段時間,有些小盤股也可能會漲得好一些,因為有些比較優質的個股跌得太多了。
《紅周刊》:今年的市場是一九分化、結構牛,您也曾在今年2月提出在“劉士餘時代”A股可能開啟長達5年以上的牛市。您怎麼看這場結構牛的投資風向?
揚韜:在劉士餘入主證監會後,市場風向吹向了價值投資。查閱資料可知,今年的重組事件比去年少很多,而且定增數量也明顯下降。2015年和2016年定向增發實際募集資金規模都在1萬多億以上,分別達到了1.37萬億和1.55萬億元,今年截至12月8日,A股市場重組實際募集資金規模為8758億元,即使加上年內過戶的341億元交易額,總計也僅為9000億元,是去年的58%左右,下滑得非常明顯。這都是打擊炒殼、炒題材和炒概念的成果,相應的,業績、基本麵優秀的藍籌公司成為市場成長的主推動力。
今年IPO發行審核效率提高,保持了每周10家左右的速度。臨近年底,我們看到IPO發行速度有些下降,每周5家左右。因為IPO發行降速,市場有些聲音就覺得市場要回到小盤股上、新股上,但實際上政策導向還是傾向於藍籌股的。
現在大多數好的藍籌股籌碼主要在機構手裏,散戶拿的並不多。雖然有些股票短期內看價格有點高了,但從中長期來看,市場給出的估值並不高。
《紅周刊》:您剛剛提到一些小盤股還是有機會的。
揚韜:對,但更多是短期機會,小盤股更多在於精選好股票。發達市場的曆史顯示,小股票雖然漲幅大,但真正漲幅大的是生存下來並變成大公司的股票——很多小股票最後是“死掉”的。精選小股票非常考驗投資者的研究實力。
《紅周刊》:市場生態在逐漸改變,A股市場未來會不會出現香港市場仙股遍地的情況?
揚韜:概率很大的。有人希望證監會繼續搞重組,把一些小股票、垃圾股搞上來,但這是走回頭路,監管層不會這麼做。這種做法不利於好的市場理念的形成。
隻要當前的市場格局繼續,很多小股票將來就會跌到1、2元還沒人要。從A股曆史上幾次大的底部來看,殼資源的價值絕大多數都是5億左右,這還是基於可以重組或定增的基礎上給出的。當把定增和重組的路堵死,這些殼就會被打到2、3億元,可能還無人問津。
價值投資選股
《紅周刊》:A股的新風向讓價值投資得到空前的響應,您對公司基本麵的研究很深,您又是怎麼用價值投資理念指導投資的呢?
揚韜:我一貫的方法是價值投資選股,行為分析選時。首先是用價值投資分析確定標的是低估的,但並不是發現低估的公司後就買入,因為資金不一定會關注。那麼時點應是該股在不斷地漲的過程中。
《紅周刊》:那您什麼時候賣出股票呢?
揚韜:還是要分析基本麵,如果公司的價值出現高估,出現嚴重的泡沫,就賣掉。如果沒有嚴重高估,出現基本麵的變化導致公司的估值發生變化也要賣出。
不過,有很多投資者在買進和賣出的關係上處理不好。但交易目的是賺取合理收益,當發現可能出現較大損失時,要敢於賣出。比如貴州茅台,200元的時候是高估的,你的目標是100元,那麼即使有浮虧也要出來。100元以後再重新做,這會使自己的資產穩步增長。
《紅周刊》:看來您是個交易性的價值投資者。我們順便聊聊茅台,最近茅台是非很多,市場分歧也比較大。茅台的市盈率是否出現了高估的情況?
揚韜:PE、PB這些指標來自技術分析,把這些指標神話,就落入了技術分析的俗套。這種技術教條地使用,是分析不出一隻股票有沒有泡沫、有沒有價值的。
《紅周刊》:您是用什麼方法來判斷茅台的價值的?
揚韜:主要是用市場認可的估值(非公司PE一項)水平,超出這個水平很多的情況下才會有泡沫。2014年我在9元左右持有金豐投資(後改名“綠地控股”),後來漲到30多元再到40多元,我是2015年股災前,40多元(前複權最高股價42.53元,編者注)賣出的。
當時是綠地控股要借殼金豐投資,綠地當時房地產銷售額比肩萬科,而萬科市值2000億元,金豐按照重組後的市值不到1000億元。所以,10元以下持有是安全的。方案獲批股價到了40元以上且市值超過萬科後賣出,不到半年,利潤三倍多。
因此單純地看一家公司的PE,不管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都是不對的。
《紅周刊》:那麼茅台呢?
揚韜:關於茅台,2012年8-9月,茅台股價在200元之上。其後,茅台持續陰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股價跌幅達到50%,緊接著又跌了半年,跌幅逾30%。投資,就要擇時進,擇時出。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好股票不等於隨時都能買進和持有。100元買進茅台,不意味著到了600元就有泡沫。
未來10年茅台估值能上10萬億元。我是這麼計算的,如果給茅台25倍市盈率估值,隻需要每年有4000億元淨利潤,就可以有10萬億元的市值。而4000億元的利潤,隻需要未來每瓶酒賺2500元就行了。那意味著茅台酒的出廠價隻需要達到3000元多一點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茅台819元的出廠價5年不變,考慮通脹因素,實際是降價了,未來還會這樣嗎?10年的通脹情況會怎樣?如果計算通脹因素,茅台3000元出廠價還貴嗎? 看看今天的日本清酒,好一點的清酒哪一款不要上萬日元?價格貴的甚至要三四萬日元。日元今天計價的標準,不就是人民幣二三十年後的樣子麼?既然這樣,一瓶茅台賣1萬元人民幣有什麼不可以?每瓶酒出廠價8000元又有什麼意外呢?
《紅周刊》:您這個分析角度到很新穎。
揚韜:所以有時候和投資者接觸,我都會說做好研究是第一位的。研究是做好投資的根本基礎,研究占我自己全部投資精力的80%以上。基本麵分析、財務分析等選股;買和賣選時,可能後者更難,很多人是做不了的。還有20%的經曆用在決策上,就是決定怎麼買賣,買和賣的比例——這也不簡單。
散戶市場格局或長期存在
《紅周刊》:我們注意到市場對外開放的形勢越來越明朗,很多人認為這也是A股藍籌會繼續走牛的一個重要原因。您怎麼看這個趨勢?
揚韜:讓外資買我們的股票是好事,未來中國的GDP會超過美國,金融實力也會是世界最強,中國股市的市值也會變成世界最大的。目前,外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很小,將來也許會有10萬億元以上的二級市場的股票被外資持有,目前隻是剛剛開始。
《紅周刊》:明年6月,A股會正式納入MSCI指數,會帶來哪些明顯改變?
揚韜:A股納入MSCI指數後,很多主動型的基金會來買,市場規模會很大,最終引導我們股市投資國際化——那是惟一正確的道路。股市投資從來不存在內外之別,外資的投資思想會引領我們的投資思想。另外,市場對基本麵,對業績的偏好會越來越強。
《紅周刊》:就投資者而言,是否因機構的增多而會改變風格,甚至有些散戶將被動淘汰出市場?
揚韜:因為散戶各方麵的水平差一些,淘汰小散戶大約是個曆史性的趨勢。隻不過我們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我們的投資者數量非歐美國家可比,因此水平不高的小散戶會長期存在,水平比機構還高的中大戶也會長期存在。這些中大戶在國外也是被歸為散戶範圍的。這樣的話我們這個市場就會形成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並存,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規模遠超其他市場。所以,投資者教育的工作還是任重道遠的。
看多茅台為代表的大消費
《紅周刊》:再說說這輪市場的調整。
揚韜:11月中下旬以來的調整,是因為很多資金的撤出。一方麵是有些股票漲了很多了,賣方獲利了結;另一方麵新股發行減少,而且打新收益持續降低,很多持倉市值股票被賣掉。很可能在今年12月到明年2、3月份新股發行數量會更小。這對長線投資者來說,是個很好地買入機會。目前市場好的股票,是那些調整比較充分的股票,比如鋼鐵、水泥、煤炭和化工等,板塊輪動的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紅周刊》:這輪調整的幅度和長度會是怎樣的?
揚韜:上漲趨勢中的調整,我認為中國股市的長期牛市早已經開始了。
《紅周刊》:總結起來,結構牛和板塊輪動會是2018年A股的主要特點?
揚韜:是這樣。2018年A股結構分化的趨勢會繼續,市場重心還在大藍籌。
《紅周刊》:以10年為一個長度,您認同“近在嘴邊”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嗎?
揚韜:完全是這樣。有觀點認為茅台的未來利好都已經明確,那麼就變為了利空。這不對。歐洲人、美國人也喝烈酒,茅台還不是他們喜愛的產品。那麼未來,茅台肯定會上外國人的餐桌。
我們還要看到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沿線國家將會分享這個戰略的紅利,慢慢富裕起來,這些市場是巨大的,成長的時間可能會長達幾十年。我們的消費產品一定會跟隨進入這些市場,這時候我們怎麼能看淡消費股呢?
《紅周刊》:就是說消費股還有很好的前景?
揚韜:肯定。
《紅周刊》:消費股以外呢?還有哪些板塊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
揚韜:還有科技股。很多人說我不懂科技股所以不炒科技股。我們的科技股比如騰訊、阿裏、網易和百度等都很好,隻是海外上市而已。360回來,市場給它3000億的估值。如果回歸得多了,市場可能就改變不炒科技股的觀點了。
另外,新能源汽車、電池甚至原材料,以及環保和5G都有不錯的前景。5G行情走5年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5G商業化遠遠提前了。2019年5G商用,2020年可能就大範圍應用了。
《紅周刊》:您對哪些行業或板塊感到悲觀?
揚韜:惟一不看好的是整天炒概念的、垃圾的、沒有主業或主業不明確的,不好好做事情的公司。
最後更新:2017-12-10 21: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