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51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都是人见人爱的小众品牌,斯巴鲁和马自达有什么不同?

文|曹臻

图|曹臻、网络

最近斯巴鲁XV换代上市,我才想到这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十一的时候,我恰好去了趟日本,我想,也许这一段行程,会有我想要的答案。

然而,从关西机场开始,到京都、大坂、奈良的几天时间里,我仔仔细细地在街头寻找着HNT(Honda、Nissan、Toyota)之外的日系品牌的踪迹,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至少在这些地方,斯巴鲁和马自达的出镜率,甚至还不及铃木和大发。

我相信在很多中国消费者和汽车爱好者的心里,斯巴鲁和马自达的知名度和好感度是远高于铃木的;至于大发,应该还停留在当年风靡北京城的那个黄色小面的的印象里呢……

斯巴鲁,是特立独行的一抹微弱的亮色

或许斯巴鲁都会非常怀念1990年代,那也正是日系性能车在世界车坛集体表现最为抢眼的年代,今天为车迷所推崇的斯巴鲁WRX和三菱EVO就是那时候“封神”的。

凭借着在水平对置发动机、左右堆成全时四轮驱动等技术上的独树一帜,斯巴鲁迅速收获了全世界的热爱。

而主力车型,比如Impreza翼豹,Legacy力狮和Forester森林人,也均是那一时代的产物。

当然,还不得不提《头文字D》的推波助澜。如果不是这部动漫,恐怕广大中国汽车爱好者们对于日系性能车的了解,不至于如此深刻。

但莫怪我无情——我们的汽车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无聊,或者说越来越“现实”。不仅是日系车如此,整个汽车行业都是如此,尤其在驾驶激情和赛车文化方面日趋保守:

《头文字D》里那些叱咤风云的跑车们,如今大多数都进入了博物馆,再也没有了换代的机会;

性能车在电子化浪潮中,速度越来越快,而留给驾驶者通过个人能力挑战极限的乐趣却越来越少,或者说,纯粹的机械魅力变得越来越少;

最要命的是,出于环保节能等原因,新能源车成为了必然趋势,性能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我本来以为,起码在日本,马路上应该还能见到不少性能车的。实际上,今天的日本街头,多的是小尺寸的K-Car,多的是车屁股上贴着Hybrid标志的HNT,就连大量的厢式货车都会采用Hybrid动力。

偶尔在车流当中瞥见一台斯巴鲁,还是力狮旅行版。而下图中接近于微型车尺寸的斯巴鲁,数量上比起翼豹还要多。只是作为一个中国的车迷,我还挺难接受这样一台跟运动毫无关系的斯巴鲁呢。

不过,当现实主义的车型占了95%以上,在剩下那点市场里,还要面对马自达、进口的宝马、进口的保时捷,甚至还有进口的大众高尔夫R时,“弱小”的斯巴鲁要活下去,就怪不得它会制造K-Car了。

马自达,善于用“运动”来武装任何细分市场

相比斯巴鲁,马自达似乎更懂得如何在运动和现实之间的权衡之术。

在运动车的领域里,其实从不缺少马自达的身影。当年马自达6初登中国市场,靠的就是“前驱王”的美名。时至今日,要想在前驱的范畴内挑选一台具有运动基因的轿车,除了马自达,你还能想到谁?

但为了生存,它可以停了RX-7,停了RX-8,停了转子的研发,转过头制造马自达2和马自达3这样的小车,也可以制造日本街头用以拉货的面包车。

而无论在哪个细分市场,马自达都很善于将自己打造成该市场里的运动车形象代表——并非是极致的操控享受,而是比对手们多一点就好——设计更运动一点,调校更运动一点。从最初的“前驱王”马自达6到近年的“魂动”设计,都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这是一种很讨巧的定位,人对运动的情怀可以说是天性。关键在于,这些人实际上对汽车生活需求还是很现实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运动化的外表罢了,而非彻头彻尾的运动。斯巴鲁亏就亏在,过于强调它的运动属性,很独特,很招人喜欢,却始终没多少人敢下手了。

也因此,目前所有在华销售的日系品牌中,马自达的销量总算还处于中上游水平。

当然,从市场角度来说,比起斯巴鲁,马自达最幸运的一点在于,它早早就开始了在中国的布局。从最早的海南马自达,到后来的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尽管从体量上看,在和中方的博弈中并未占到优势,但好歹是进门了,国产了,为人熟知了。

未来,斯巴鲁和马自达们又何去何从?

眼下,摆在斯巴鲁和马自达们面前的最迫切问题,或许并不是如何从小众扩大市场,而是一个新能源化浪潮正在加速向我们涌来,会不会在这一轮的变革中出现被“拍死在沙滩上”的烈士,现在不好说。

比如近日我国出台的双积分制度,就是新能源化道路上的又一大步。事实上,中国、美国、欧盟这地球上最大的三块市场,都在力推新能源,谁敢不从?

斯巴鲁已经意识到新能源的大势所趋,并决定把研发重心转移到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上。

比如今年上半年,斯巴鲁就公布了新能源发展计划,说会基于现款车型开发插电式混动版和纯电动版车型,第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将于2018年问世,而首款全球化纯电动车则将在2021年发布。

接下来斯巴鲁面临了两个问题:

第一,斯巴鲁的新能源产品,何时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若能在2019年入市,那么时间节点还不算晚。毕竟在华经营的大众、福特、丰田等规模更加庞大的品牌,旗下绝大多数车型尚未新能源化,小而精的斯巴鲁可以说“转身更容易”。

第二,新能源化的斯巴鲁,还是消费者心中的那个斯巴鲁吗?

作为过渡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消费者还能体验到水平对置发动机的魅力;然而进入纯电的世界,那么斯巴鲁引以为傲的整套动力系统、底盘系统以及四驱系统都将不复存在。如同孩子们玩的电动四驱车那样,除了品牌和电池系统的差异,我们很难想象斯巴鲁还会带来怎样与众不同的驾驶体验。

失去传统的斯巴鲁,何以为斯巴鲁?这个看似形而上的自我追问,很快就会成为不少品牌的现实困境。

相比之下,马自达在面对新能源化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紧迫感。两年前,官方还曾表示,短期内无意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产品,而是要继续强化“创驰蓝天”技术的推广,在传统发动机的研发方面,尽可能兼顾排放与动力。

而就在我们欢度国庆的时候,丰田、马自达和电装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电动车的基础技术。丰田和马自达这两个一直“唱衰”纯电动车的品牌,终于意识到Hybrid不是时下主流,要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必须加速在插混和纯电方面的投入了。

只不过按照规划,他们最快也要到2021年,才会向市场投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先期规划的年产能则是30万台。而这个发展的脚步,比斯巴鲁更慢呢。

在这场新能源的变革浪潮中,新兴的新能源车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大品牌依靠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还将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而斯巴鲁和马自达们的命运,让人捉摸不透,也许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也许就此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公司,又或者抓住了转瞬即逝的一点机会,延续着自己的汽车梦。

不管怎样,我很欣赏能坚持理想至今的斯巴鲁和马自达,所以也真心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时代里,依然能够看到它们。

点击播放 GIF/93K

最后更新:2017-10-10 10:56:55

  上一篇:go 保时捷Mission E路测谍照曝光 特斯拉真要捏把汗了
  下一篇:go 宝骏560、长安CS55、帝豪GS三车比拼,哪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