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水皮:“解禁潮”是洪水勐獸嗎?誰是下一個上海銀行?

點擊查閱12月限售股解禁名單(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解禁,曆來都是懸在股價上的一把“利劍”。由於麵臨解禁之後的拋售壓力,投資者往往視解禁股如虎,而解禁造成的個股閃崩也不勝枚舉。

近期,上海銀行就再度提醒市場,新股解禁威力有多大。11月16日,上海銀行正式解禁29.26億股、即37.49%股權,直接引發上海銀行當日跌停,且在次日跌出14.04元的曆史最低價。至此,包括上海銀行在內,兩市已有32隻股跌破上市首日收盤價。

誰是下一個上海銀行?

更重要的是,解禁的影響還未結束,相關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以來解禁規模不斷擴大,解禁股數從122.15億股爬升至9月的315.6億股,解禁市值從1514.86億元攀升至3104.1億元。按11月22日收盤數據,雖然11月解禁股規模降至了2257.42億元,但從12月開始,解禁規模將陡增,12月解禁規模將達到3804.56億元,2018年1月解禁壓力將創新高達4626.4億元,為 2016 年以來單月解禁規模最高。

其中值得注意是,今年兩市還有54隻次新股要進行解禁,10股的解禁比例超過上海銀行,其中華安證券、麥迪科技和蘇州科達將分別解禁19.02億股、4027.2萬股和1.19億股,占公司股權比例52.53%、49.77%和47.76%。

如此高比例的解禁股,不得不讓人猜想下一個上海銀行會是誰?

假借解禁周期製造“砸盤幻覺”

事實上,上海銀行並不是解禁閃崩的獨例,今年9月份,無錫銀行在解禁當天股價跌停,至今跌幅仍超過20%,另外江陰銀行9月4日解禁當天開盤暴跌9.3%。

而根據統計,2016年以來A股市場IPO個股共632隻,在這些新股背後還跟著1667.48億股的限售股,以當前股價估算,限售股市值合計達到3.74萬億元,而這些限售股將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陸續進行解禁,剔除目前已解禁部分,兩市還需要解禁1518.96億股,估算解禁市值達到3.5萬億元。

由此,我們也就知道為什麼近期市場上有關上市公司“解禁潮”、“減持潮”的擔憂再度升溫,不少分析人士假借解禁周期製造“砸盤幻覺”。

減持新規來解“慌”

其實,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證監會今年5月份就頒布了減持新規。

根據減持新規的規定:第一,上市公司首發上市前股東及非公開發行股東在解禁後連續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第二,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在減持前後還需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義務;

第三,大量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股份並不馬上進入二級市場,大宗交易的受讓方需要遵守6個月的限售期;

第四,持有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在遵守前述比例的基礎上,解禁後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比例不得超過其持有的該次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總數的50%。

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都要按照新規履行披露的義務,也要按照新規規定的範圍減持,這樣既有效的遏製了斷崖式、清倉式、忽悠式、過橋式減持,又防範了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涉嫌內幕交易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了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秩序。

多重因素之下不必恐慌

另外,大家不必因為解禁恐慌的原因還在於,雖然今年12月份到明年1月份的解禁份額很大,但是限售股份到期解禁不等於也不可能馬上全額減持,實際減持規模遠遠小於解禁規模。

而且,在監管環境明顯改善的基礎上,決定股價的根本因素是業績和成長性,適量的籌碼擴張不足以改變其估值曲線。目前多數股票處於理性投資區間,此次股份解禁周期不會改變滬深股市大盤運行的大趨勢。

所以說,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資金流入流出是投資者的自由選擇,並且,產業資本的減持、增持可以有效地平抑二級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大家還要看到減持中的積極因素,部分股東減持是早期創投資本退出的必然過程。這些機構和個人股東退出後,大量資金將再次流入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最後,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對大股東的減持也要有平常心,因為他上市就是尋求一定的變現,有句話講,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一個以融資為定位的市場,這是必然的結果。

(作者: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

股民爭議解禁>>>

爭議限售股解禁:手上有解禁股怎麼辦?近6成網友高喊賣掉!

機構分析>>>

國金策略:12月及2018年1月的解禁高峰 我們需關注什麼?

媒體觀點>>>

四大證券報解讀限售股解禁:並非洪水勐獸 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

(原標題:“解禁潮”是洪水勐獸嗎?)

最後更新:2017-12-03 18:21:01

  上一篇:go 央行銀監會聯手整頓 嚴格監管規範現金貸
  下一篇:go 中級調整期間適度介入題材和低位藍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