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搜狐
前三季GDP增長6.9% 物價就業等指標形成“黃金組合”
在這個金色的秋季,中國經濟增長再次驚豔全球。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9.3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
從宏觀經濟的增長、物價、就業、國際收支四個目標來看,我國經濟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經常項目保持順差,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外匯儲備連續8個月增加。“6.7%到6.9%的經濟增長,2%以內的物價上漲,9%左右的廣義貨幣(M2)增速,再加上失業率控製在5%以內,這樣的經濟數據堪稱‘黃金組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前三季經濟增速同比回升
前三季度同比增長6.9%,中國經濟增速始終位於世界前列。而且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並沒有像部分機構此前預期的那樣呈現“前高後低”走勢,而是在一個新平台上保持了穩中向好的局麵,比去年同期6.7%的增速還加快了0.2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婁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的增速比年初部分機構的預測要好。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8%,比上年同期加快0.4個百分點,超出我們之前的預期,對經濟增速向好支撐作用明顯。即便是第四季度略有放緩,但是全年保持6.8%的增速沒有壓力。”
盡管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放緩了0.1個百分點,但細看一些分項數據,仍有優於上半年之處。例如9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創下近年來新高,如果將每季度3個月製造業PMI做簡單平均,三季度為51.8%,還高於一二季度的均值,預示著接下來的經濟增長仍有動力支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0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增速預期較7月份預測值均上調0.1個百分點,分別至6.8%和6.5%,這也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從曆史數據和其他經濟體表現可以看出,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往往會伴隨通脹上升。然而當前經濟增速回升卻並未出現明顯的通脹上升趨勢。今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5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誌宏表示,今年物價漲幅在這幾年中屬於比較低的一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以後的核心CPI同比漲幅是2.1%,也屬於溫和上漲。
陳東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經濟增速回升同時保持很溫和的物價漲幅,一方麵是貨幣管理有效,M2增速連續幾個月保持在9%左右,管住了貨幣的閘門,沒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需求刺激;另一方麵就是供應充足,糧食生產形勢好,食品價格下降,非農產品生產效率提升,供應能滿足居民需求,像汽車等工業產品價格還在下調。
9月調查失業率創5年最低
經濟增長的同時保持物價溫和,對居民生活來說無疑是積極利好。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贏GDP增速。
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比上年同期縮小0.01.
從就業來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比2016年時的目標多出100萬。不過,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萬人,全年1100萬的新增城鎮就業目標即將提前完成。
另外,從統計部門掌握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也比較低,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已連續7個月保持在5%以下,9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僅為4.83%,是2012年以來的一個低點。“經濟增量繼續擴大,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推進,積極就業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就業成為我國經濟運行當中一個突出的亮點。”邢誌宏表示。
除了國內就業、物價等市場環境更加協調,外部環境的改善也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創造了好時機。2016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9%,而今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同比則是大增16.6%。
方正證券宏觀研報認為,9月美國、歐元區製造業PMI均創新高,我國對主要經濟體的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從出口品類上看,不僅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由負轉正,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也受益歐美日新一輪設備投資周期啟動延續複蘇。展望四季度,雖然基數抬高對出口會有一定不利影響,但外需強勁將帶動出口持續複蘇。
(原標題:前三季GDP增長6.9% 物價就業等指標形成“黃金組合”)
最後更新:2017-10-20 01: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