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搜狐
iPhone8“叛變”背後:蘋果欲搶占新時代音樂市場?
從HTC發布第一款采用Android係統的智能手機G1 Dream以來,踏入新時代的手機正以我們希冀,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模式在不斷進化。不斷進化的結果,不僅是催生了Android和iOS之間的鬥爭,更大的作用是方便了消費者的生活模式。就用聽歌這件事來說,不斷進化的係統,不僅在原生係統的層麵支持更高碼率的播放,並且還為更加優秀的音質鋪墊了基礎。消費者也從“能不能聽”,進入到“聽得怎樣”的階段。
不過上麵關於手機音頻解碼的描述,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是針對安卓係統來說的。這些年來,不僅是國產廠商在手機音頻解碼回放上下了不少功夫,就連安橋這樣的傳統音頻設備廠商,都推出了型號為DP-CMX1這台音樂手機手機,試圖以沉澱多年的專業素養,打造一台真正的“隨身音樂播放器(手機)”,在新時代爭取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這樣一說,蘋果和iOS似乎在追求音質的路上,顯得不溫不火。
然而,庫克甚至是已經過世的喬老爺,真的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嗎?
iPhone8能用flac格式:世界變了樣?
說起已經過世的喬老爺子,大家也許會想到剛過去不久的蘋果新品發布會。講真,如果不是有那一台“紀念喬布斯”的作品要發布,甚至可以說要驗證這款紀念作和傳聞中的“全麵屏iPhone”有什麼不同,那麼小編會覺得,iPhone8和iPhone X的發布會也隻有我們這些科技編輯會看而已。即使庫克在iPhone8身上采用了雙麵玻璃屏設計,也無法回到當年iPhone4時代“WOW”的感覺。
不過亮點總是出現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在發布會上,蘋果方麵宣布iOS11支持flac格式無損文件了。
其實早在6月份推送的iOS11 beta1開發者預覽版中,試用的朋友就發現iOS係統開始原生支持FLAC無損音樂,用戶可以在“文件”App中直接播放FLAC無損音樂。而等到新一代手機正式發布後,我們可以在iPhone X、iPhone 7/8係列機型的規格列表關於音頻播放的描述部分,看到官方確認對FLAC音頻格式的支持。
不過,蘋果這個“支持flac無損音頻格式”並不是沒有限製的。雖然還能夠升級到iOS11,但iPhone 6係列和6s係列就無緣支持名單。同時,現在還不得而知蘋果音樂軟件iTunes是否會跟進對flac音樂格式的支持。但考慮到還是有朋友會從電腦往手機導音樂,因此即使現在的iTunes並不支持,要支持也是早晚的事。(部分蘋果手機用戶:iTunes是什麼,能吃麼?)
對於那些下載音樂隻會用“高清,無損,HQ, SQ”來區分清晰度的朋友,可能並不知道什麼叫flac格式。即使知道,也會吐槽說,支持個flac格式有什麼特別的,安卓手機早支持無損音樂文件播放了。蘋果都不好意思說,一說就顯得蘋果很老土的事,小編你竟然還花了兩段話騙稿費?話這樣說就有點不對了。如果讓喬布斯聽到這句話的話,估計棺材板都能頂起來:去你大爺,無損音樂我早就開始玩了!
蘋果的無損之路:其實早就在用無損音樂了
為什麼最近發布的iPhone8和隨之而來的iOS11,現在才開始部分跟進支持flac格式的無損音樂呢?最大原因是,他們早就擁有屬於自己的無損音樂格式。這個名為Apple Lossless,正是喬老爺子時代的產物。
在2004年4月28日公布的iTunes4.5和QuickTime6.5.1登場的Apple Lossless,是蘋果自家的無損音頻壓縮編碼格式,可將非壓縮音頻格式(WAV、AIFF)壓縮至原先容量的40%至60%左右,並且編解碼速度很快。在發布的時代來看,這是和OGG格式一個路子的東西——在小體積的基礎上獲得盡可能好的音質。
結合推出時間考慮,不難看出這是要配合當時發展正旺的iPod推出的無損音樂格式——畢竟當時的熱推產品iPod nano也就隻有2G閃存,雖然在當時來看已經是個不小的數字。鑒於蘋果本來在影音娛樂方麵有自己的一套,而且以當時的性能也難以在隨身音頻設備上實現對flac文件的解碼,並且受限於空間大小,因此這個時候不支持flac格式也是情有可原。隻是沒想到,在隨身設備上支持flac格式,一拖就是13年。
對比現在已經占據了主流低位的flac無損格式來說,在Apple Lossless多年的發展中,也不是沒有可取的地方。就Apple Lossless來說,就有最高碼率為256kbps的AAC格式文件。而在2012年,蘋果上架了Mastered For iTunes服務,旨在為消費者提供以Apple Lossless格式封裝,擁有更佳表現的音樂文件。雖然Mastered For iTunes隻在海外市場發售,但仍然是蘋果在無損音樂時代的嚐試。
既然Apple Lossless的曆史和發展還是挺不錯的,那為什麼蘋果還要在iOS11裏麵加入對flac無損音樂格式的支持呢?小編結合硬件和蘋果音樂事業線綜合考慮,發現原來事情並不簡單。
蘋果新時代音樂布局:收購Beats隻是個開頭
如果當年我們還覺得手上的iPhone 5s有個64G容量已經很大,那麼在iPhone 6 Plus上推出的128G,再到iPhone 7 Plus的256G,基本上已經刷新了我們對手機容量的認知。那麼大的空間,能夠裝下更多的東西,自然也能裝下更多“高清”的東西。放在音頻領域,這無疑是方便消費者將手機作為數字轉盤使用。
“數字轉盤”這個名字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可能不太熟悉,簡單來說,就是不作解碼放大最終回放出聲音,僅輸出數據到第三方解碼放大器上進行處理的音樂播放器。這樣的做法為消費者追求更出色的回放效果提供了極大的可選擇性,結合無損音頻格式進行使用,效果更佳。
這樣看,大容量iPhone不僅更加方便做轉盤,而且在移動時代也更加符合消費者用手機聽歌的習慣之外,還潛藏著蘋果重啟,甚至說是拓展音樂市場版圖的野心。從以往的dock插座,到現在的sonos蘋果智能家居音響係統,無論是蘋果自己還是第三方廠商,都看好未來在音樂市場的發展。
加上之前的收購Beats旗下音頻硬件(小編知道肯定很多人看不起Beats,但的確是賣得很好)和音樂軟件平台業務,在iPhone7上取消傳統3.5mm音頻接口方便用戶對提升音質作出選擇(對於很多不講究的朋友來說一點都不方便),來到iOS11終於支持flac無損音樂格式,蘋果在軟硬件層麵對音樂市場的鋪墊,算是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接下來市場是否買單,就要看蘋果的引導了。
展望未來:蘋果的音樂路正式走進庫克時代
從智能手機還是科技人士手中的潮流玩物,到現在智能手機已經是人手一台甚至更多的生活必須,大眾消費者早就對各種技術的革新感到習以為常,甚至會覺得缺少某些功能的手機已經跟不上日常需求。將現在的局麵命名為“後智能手機時代”,真是一點都不為過。無論是傳統的手機廠商,還是在這個時代全新入場的初創團隊,都試圖為消費者帶來更有新意,甚至稱得上是顛覆的使用體驗。
雖然對iPhone早已失去了感覺,但小編不得不服的是,自喬布斯時代延續下來的創新精神,在庫克這個舵手手上,成為了“科技改變生活”的重要核心。如果說Apple Watch是穩中有升的全新形態生活伴侶,那麼iPhone和iOS,就是原有產物的不斷進化和完美。這兩者的最終指向,是如何優化生活體驗。按照這樣的角度看,在經曆了iPod時代的輝煌之後,蘋果正在試圖創造一個從硬件到軟件,一條龍打通的音樂王國。
在比拚硬件都已經視覺疲勞的時代,連手機都已經機能過剩的市場中,如何建築軟實力,靠軟實力爭取更大的市場,是硬件廠商都在思考的事情。這種美其名曰“閉環生態圈”的做法,其實就是為消費者安排了一個全家桶。吃還是不吃,那得看店家做得好吃還是不好吃了。而蘋果這樣的布局,對於創新能力有所欠缺的庫克來說,也未免不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更新:2017-10-15 00: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