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搜狐
南京首現地王虧損停工 近萬億貨值高價地回款不足一成
日前,媒體報道,南京首個虧本地王,京港奧未來墅自帖“封條”停工,施工方稱項目拖欠了兩千多萬工程款,給錢再動工。
南京地王隻是冰山一角,記者日前在廈門實體考察發現,廈門島外很多高價地因為市場陷入調整,地價比房價還高,開發出來必虧無疑,不敢真動工,集體患上了拖延症。
據中原地產統計,2015年來,全國住宅類高總價地王地塊單宗地塊成交金額超過65億的地塊合計有50宗,貨值近萬億,有29個項目基本確定了案名。按照正常的節奏,從2016年及2015年的30宗高總價地塊看,2576.8億的土地款,獲得的網簽銷售額僅僅277.5億,銷售回款率隻有11%。
地王“虧本賣”
據了解,京港奧未來墅項目是2016年4月15日拿的地,樓麵價22353元/平米,今年9月份開盤,單價2.5萬/平米。
雖然南京對新房有限價,京港奧未來墅開盤當天也隻賣了七成,所以並非限價導致的結果,因為周邊二手房隻能賣到2萬多,這本身就是市場價,即使沒有政府限價,也賣不了更高價。
據業內人士透露,該項目還有一筆中融信托34億的融資即將到期,而其今年銷售額最高不超過5.6億,開發商的資金是個大考驗,即使虧本也得賣,必須回籠資金還款。
“地價都一兩萬了,房價還不得賣三四萬嗎?”地價高,所以房價會更高的邏輯,是很多二三線城市的購房者,堅信房價要漲而擠破頭搶房的一個原因,購房者一致認為,房企不會虧本賣房。
2016年,尤其第三季度,是一二線城市地王頻出的高潮期,按照開發周期,預期在2017年下半年入市回籠資金,有的城市是因為政府限價,開發出來沒錢賺,比如長沙,而有的城市,是因為調控後市場已經轉向冷清了,即使政府不限價,也沒錢賺,比如廈門、南京、蘇州、合肥等城市,合肥文一集團今年就出現貼著成本,甚至是虧本甩賣項目的情況。
某房地產信托機構的人士告訴記者,對有些城市來說,如果是高價搶的地,現在就成了燙手山芋,如果市場好,項目本身就不愁融不到資,一旦開發出來沒錢賺,現在也不會有大房企接盤,起碼是過幾年等市場到了要反彈的時候,但這一過程中,肯定會有些小房企撐不下去。
拖延不動工
一家福建的地產商在2015年12月,深圳樓市的高峰期,拍下了兩宗住宅地王,其中一塊樓麵地價最高8萬/平米,另一宗5萬多,但也拖了2年,最近才開始動工。
業內人士透露,該地塊一直不敢動工的原因,也是因為地價太高,周邊的別墅產品大概在10萬左右,高層7萬多,開發出來沒什麼賺頭。
“隻要在2年內開工,都是合規的。”該地產商對記者說。
記者從深圳規土委了解到,現在沒有收回土地之說,房企可以申請延期。一般來說,土地出讓後,合同會約定什麼時候開工、施工、竣工時間都會寫明,通常竣工時間是1-2年,假如時間到了,開發商還沒有開工,就可以申請延期,開工期隻能延期一次,但竣工期可以無數次延期。延期一般是半年、一年、兩年。延期半年的違約費是出讓金的5%;一年是10%;兩年是20%。違約金最高也隻有出讓金的20%。但出讓金並非土地總價,地價是包括出讓金和配套費的。如果延期2年都沒有動工的話,會再收閑置費,具體會由評估公司評估,投資了多少,工程施工量達到多少,如果達到項目投資額25%以上,就不算閑置。
2012年國土資源部出台規定,土地閑置2年不動工,政府將無償收回。但很多土地拖延動工,都有各自的“招數”,比如改規劃,這一點回旋餘地就很大。
地方對於出讓的土地管理也是有緊有鬆,海口管理比較緊,據當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已經收回了幾塊閑置地。
而廣州一個公司也對記者說,他們有塊地,從2009年拖到現在一直沒有動工,地價漲了10倍,土地證做了抵押,直接套了5倍的錢出來,也不用交閑置費,政府說收地收了幾年也沒有動真格。
記者日前在廈門實體考察發現,島外很多高價地不敢真動工,地價都3萬多了,房價也隻有3萬多。據當地房企對記者說,高價地的項目選址隻能把項目先圍起來,放個挖土機在工地上,有人來監管時,就挖幾下,沒人管時就不挖了,能拖多久拖多久。
“開工後,工程可以慢慢建,建好了還可以捂盤惜售,反正應付方法多的是,總之,就是盡量拖時間賣,拿了高價地後,到開售,至少可以拖個三五年,又迎來新一輪周期。”上述廈門房企說。
六成地王股權變動
據中原地產統計,2017年來一線城市合計成交住宅土地198宗,成交金額達到了3715.15億元,創造了住宅土地年度成交紀錄,從溢價率看,則隻有18.76%,是最近多年來的最低點。部分城市甚至開始出現了之前很少見的流標,截至目前,2017年下半年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流標已經達到了44宗,其中一線城市北京出現一宗,廣州出現2宗。
今年6月份,一家開發商在深圳高價拿了塊地,樓麵地價4萬多。拿地之時,該房企拿地人士對記者表示,“別看現在貴,但可能過幾年就不貴了,過去大膽擴張拿地的房企現在都是贏家,保守的房企都落後了幾條街,所以不想再用過去的經驗畏手畏腳了。”
然而半年快過去了,該地塊也沒計劃開工。“我們在很多城市拿的項目都是地王,現在隻能拖著,等到能賺錢的時候再賣,行情不好沒錢賺。”該房企直言不諱的對記者說。
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最近在公開論壇上表示,對房企而言,調控最大的風險是土地買貴了,隻要土地便宜,調控也不怕。
但一家上市房企高管對記者坦言,房企真的很難避免不在狂熱期去搶地,通常會跟散戶買房一樣,很難在逆周期拿地,因為低迷期,銷售不好,回款不足,為了過冬,有錢也不敢去拿地,所以往往是跟風高價拿地,而且曆史經驗表明,過去搶的地王,過幾年回頭看,簡直是白菜價,尤其是在激烈的土拍現場,看到別的大房企都來了,大家都預期後市房價還要漲,也容易導致房企大腦發熱。
據中原地產統計,因為涉及的資金體量大,50宗高總價地塊中有32宗地塊產權在拿地後出現了變動,占比高達64%,其中部分項目都由拿地時的單個企業變成了聯合體操盤,包括上海、北京、武漢等城市的高總價地塊大部分都出現了股權的變動。
“隻要不全是高價地,大房企倒沒什麼問題,內部允許項目出錯,集團可以計提虧損,中小房企就不同了,本身項目就不多,一兩個被拖累,整個財務就受影響,”一家上市房企高管對記者說,特別是這幾年崇尚高周轉的公司,拿了項目也沒法拖延,一旦市場轉冷,資金回籠變慢,就容易陷入困境,因為有的土地款都是靠貸款,需要銷售回款還債。
(原標題:南京首現地王虧損停工 近萬億貨值高價地回款不足一成)
最後更新:2017-12-16 05: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