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6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戰狼2》之後,這部華人複仇電影會是十一檔最硬!成龍大哥主演!

今年,說起最硬的華語動作片,我們不得不提《戰狼2》。

冷鋒孤身犯險,帶領身陷屠殺中的同胞展開生死逃亡。

這樣的故事,燃爆了一個夏天。

然而,隨著十一檔的來臨,另一部硬氣的華語電影就要來了。

同樣是動作明星主演,故事同樣發生在異國他鄉。

這次,電影的主角換成了大家熟悉的成龍。

提起成龍,瞬間湧上心頭的第一個關鍵詞是什麼?

毫無疑問,是“動作演員”四個大字。

對於動作片這一類型,成龍的巨大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去年,奧斯卡評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也表彰了他在這一領域的至高成就。

但是,鋪子看到的這部電影,不僅僅是近些年最好的成龍電影,而且還是一部很不一樣的成龍電影——

《英倫對決》

這部片子即將於本月末在國內公映。

之前也和大家聊過,靠國慶那兩天,將會有大約十部國產片同期競爭。

這場廝殺中,有犯罪推理、有爆笑喜劇、有年輕鮮肉…戰況空前慘烈。

一堆片子中,《英倫對決》看起來足夠硬。

皮爾斯·布魯斯南

這一點,在演員方麵就體現出來了。

成龍大哥,不用說,華語動作片的代言人。

布魯斯南,前任007,飛天遁地,槍械搏擊樣樣精通。

馬丁·坎貝爾和布魯斯南之前曾合作過《007之黃金眼》

導演方麵則是請來了執導過《皇家賭場》和《黃金眼》的馬丁·坎貝爾。

三個老手一起合作,讓《英倫對決》不太像一部常規意義上的成龍電影。

一般來說,大部分成龍電影劇情不會太複雜,電影整體會詼諧輕鬆。

這種電影很多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

背景往往是被忽略的,設定通常為了打鬥服務,幻想性和娛樂性占了主導。

可這次成龍遇到了馬丁·坎貝爾,他是什麼樣的導演呢?

他雖然主攻007之類的主流娛樂大片,可通過他的作品不難看出:

《黃金眼》矛盾直指美蘇矛盾,世界兩極,古巴導彈危機;

《皇家賭場》揭示了大基金的灰色地帶,暗示了金融海嘯;

《佐羅的麵具》映照了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殖民地血淚。

《佐羅的麵具》

所以,與其說馬丁拍的是商業娛樂片,不如說是披著硬氣動作外衣的政治驚悚片。

《英倫對決》中,他也駕輕就熟地加入很多現實的元素,讓可看性更高。

這也就是不同於以往成龍電影的第一點,它將目光瞥向了當下的人間世。

故事發生在英倫三島,一個獨立組織借自由之名,在倫敦發動了好幾起炸彈襲擊。

更不幸的是,一起爆炸中,成龍飾演的關玉明和他女兒就在現場。

衝擊波讓關玉明被弄得滿身是血,傷得不輕。

可身上的傷怎麼也比不上心上的,女兒死了。

這是他在世上的唯一親人。

他出生在中國廣西,年少時去了越南討生活,還參加過越戰,

戰火連天中,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先後慘死,唯有小女兒陪著他到了英國。

父女倆還在唐人街開了個館子,相依為命。

而如今,支撐他活著唯一的動力,也沒了。

不過在被下死亡通知單之前,他還要做一件事——

把那幫混蛋找出來,不管對方來自多麼強大的組織。

關於這個故事的來源,最為可信的說法是:

成龍大哥把自己家族的經曆給糅合了進來,

因為他的父親陳誌平(房道龍),早年就是去澳大利亞開餐館謀生。

當然也有人看完預告說,其實就是一個暮年華人版的《颶風營救》。

這種說法,其實不太準確。

因為完全不像,先來說主題,《颶風營救》是拯救,而此片的核心是一個硬漢的複仇。

主題不同,片子所反映的氣質也不一樣。

《颶風營救》是緊張的,有一種“舍我其誰”的霸道強勢;

《英倫對決》更多了些淒迷,有一股“無濟於事”的無力感。

這樣的基調,反映在影片的方方麵麵。

比方說剪輯,《颶風營救》是快節奏的,而《英倫對決》要沉穩得多。

文戲鋪墊比較多,濃鬱的憂傷配合上英國陰冷的天氣,更顯幾分致鬱。

因為哪怕殺光了仇人,又能怎麼樣呢?

人死不能複生,回不來就是回不來了。

這種觸及真實的無力,也是影片不同於以往絕大部分成龍電影的根源。

他的電影,大部分來說,都是趨向歡樂的、鬧騰的。

而《英倫對決》從本質上來說,就像倫敦綿綿不絕的陰雨,不見晴空。

為此,成龍也顛覆了他的演戲模式,呈現出了他演技的另一部分。

注意,這裏說的是另一麵,不是沒有演技。

關於動作演員是否有演技,這可能是最難證明的問題了。

說有吧,角色的塑造得很臉譜化,而一個電影最基本的就是人物;

說沒有,它是最辛苦累人的類型,對於體能和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這樣的怪圈也在成龍身上上演著,可是別忘了成龍電影是什麼?

一半動作,一半喜劇,才是成龍的風格。

喜劇演員的最高標準是什麼?很困難也很簡單,逗人笑。

無疑,這一點成龍做到了。

這種歡樂也有層次:

菜鳥級的,能讓你感受到他的刻意,故意;

骨灰級的,是一種自然的,不強加的笑容。

對於成龍,他的法寶很簡單,就是一伸手一抬腿。

誇張式的動作帶來了連鎖式的反應,出糗,疼得嗷嗷叫。

閃轉挪移間的蹦跳,各色道具的花式玩法。

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成龍算得上喜劇大師。

喜劇有很多流派:默劇、荒誕派、超現實主義……

成龍也屬其中一派,他和世界五大喜劇之王之一的巴斯特·基頓是一派別的。

都善用肢體語言,喜好借各式道具襯托,將自己置於尷尬的境地。

巴斯特·基頓

成龍學習了這位大師很多東西,但他厲害在於,又不止效仿。

父親去澳洲謀生後,把他送去了於占元的學校,學習京戲和武術。

後來他將這些功夫元素,融入到喜劇電影中去,形成了自己風格。

所以,對成龍來說,動作即是喜劇

而要顛覆過往,也要從肢體動作上來做改變。

於是《英倫對決》中,他一反常態,從一招一式著手。

沒有滑頭式的打鬥,沒有小聰明的道具利用,沒有小強式的死纏爛打……

他使用的更偏向於一種更男人、更硬氣的格鬥技巧

生死搏鬥,追求精準打擊,一擊斃命。

這樣更契合身份,也更符合角色的生理狀態。

對敵時,也盡可能使用一些戰術。

挖陷阱,搞埋伏。

這也是近些年比較流行的一種動作風格,《疾速特攻》、《突襲》不少動作片都采用了這種手法。

簡潔明快的動作,隻追求殺傷力的戰鬥,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頗有種李白《俠客行》裏所寫的“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的快感。

除去動作戲,成龍對於文戲上的把控也很不錯。

整部影片,他不再嘻嘻哈哈,大多數呈現的是兩個狀態——老和哀

哀是他的心理,女兒逝去,此生無再可支撐他的東西,哀莫大於心死。

老是他的生理,進入暮年,體能不複從前。

跑動一會就要喘氣,更別提大打出手。

受了傷,會比年輕人更痛苦,

他唯一能憑借的隻有意誌力。

說起來,這也不是大哥第一次顛覆自己了。

之前的《新宿事件》中,他飾演一個去日本找女友的落魄人士。

將移民的心酸血淚演繹得很到位。

《新宿事件》

隻不過在近幾年的片子中,這算是第一次。

他的演技也讓這部片子變得進一步很不一樣,它蘊含著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

在《英倫對決》裏有一幕,鋪子印象很深刻——

成龍一人坐在雙層巴士上,窗外下著稀稀疏疏的小雨。

他的雙眼向前張望,尋找著什麼,但渾濁的瞳孔又似乎沒有方向。

那一刻,他不再是那個功夫巨星,隻是一個失去生活希望的老人。

如果說武戲是肉的話,這些文戲就像是骨,兩者合一,才讓片子有血有肉。

而不是為了打而打,小人物的金剛之怒,隻因為觸碰到了不可逾越的底線。

這也是《英倫對決》的最動人之處,再鐵骨的硬漢,再怎麼剛硬,其實內心,依然是靠那些柔軟的、無形的東西撐著的。

一身的傷痕,滴落的鮮血,渴求也隻是一個完整的家。

最後,《英倫對決》將於國慶前一天,即9月30日上映。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

電影鋪子

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最後更新:2017-10-08 16:37:22

  上一篇:go 迪麗熱巴未進前十 任嘉倫超李易峰排第二 全榜唯一的女星是她?
  下一篇:go 霍建華現身周傑倫演唱會,卻因林心如再次被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