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
搜狐
新三板PE整改力度空前 首批3家不合格私募被強製摘牌
曆時兩年的新三板掛牌PE整改即將收官。12月12日晚間,3家掛牌私募在自報不符整改要求後,隨即被全國股轉公司要求強製摘牌。中科招商(832168.OC)、信中利(833858.OC)能否符合要求仍在核查中。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次監管態度空前嚴厲,旨在回歸私募管理人定位的管理業務收入占比80%的要求,成為眾多掛牌PE的煩惱。為滿足監管要求,矽穀天堂(833044.OC)甚至注銷了掛牌主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監管的原則和方向十分明確,預計會有相當一批掛牌私募因為不符合新增掛牌條件而摘牌,對於有幸留在新三板的私募,業務結構和戰略都需要調整,需要更加規範以及回歸管理主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3家PE不符要求被強製摘牌
12月12日晚間,新三板PE整改規則細化後的首批自查報告出爐,除了同創偉業(832793.OC)和久銀控股(833998.OC)自查合格,富海銀濤(834502.OC)、擁灣資產(834606.OC)、銀紀資產(834904.OC)三家皆不滿足掛牌條件,股轉公司發布了強製終止掛牌公告,3家公司將於12月21日摘牌。
由於新三板在2015年掀起PE掛牌熱,一些私募管理機構巨額融資引起市場對實體經濟受擠壓的擔憂,監管者緊急叫停了私募掛牌和融資。
去年5月,股轉公司提出八條私募掛牌的新門檻,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掛牌私募的“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私募機構作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資額不得高於20%。
由於對收入的界定存在分歧,今年10月27日,股轉係統再發《關於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行細化,將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排除在“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並明確“跟投收益”應以PE自有資金出資額不超過20%部分計算。
一家掛牌PE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監管者還是想讓PE回歸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定位。”他指出,跟投隻能是投資自己管理的基金,否則就變成投基金的基金。即使是自己管理的基金,自有資金也不能超過20%,否則會涉及混淆募集資金和管理資金。
以此口徑計算,銀紀資產2015年、2016年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比重分別為0.05%、4.18%,擁灣資產以2016年財報計算的該比例也不過29.88%,均未達到80%。
此外,銀紀資產和擁灣資產還不滿足另一條新增掛牌門檻,“創投類私募機構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20億元以上,私募股權類機構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50億元以上”的規定,銀紀資產和擁灣資產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隻有3908萬元和3.46億元。
富海銀濤也被卡在這條標準上,公司備案機構類型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但截至去年底,公司管理的私募基金累計實繳總規模隻有29億元,低於私募股權類標準。
與去年5月不同,此次監管者態度異常堅決,掛牌PE應當在今年11月10日前提交整改報告,逐項說明是否符合條件,由中介機構出具的文件保證計算過程真實、準確、完整。股轉係統在完成審查後,將擇日對不合規的機構強製摘牌。
一些私募機構對監管不確定性有些分歧。擁灣資產表示,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不達標的原因恰恰是整改期間,股轉限製了PE再融資,對公司擴大基金管理規模形成了一定障礙,而未能達到20億元的標準。
強監管下PE大佬委曲求全
老牌PE機構矽穀天堂為滿足監管要求,也被迫注銷PE身份,公司周二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明注銷程序。目前,掛牌主體的私募基金管理業務全部由全資子公司運營。
矽穀天堂也苦於收入比例要求的限製,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當年投資管理業務收入為2.8億元,而投資收益高達7.2億元,投資管理業務收入占公司全年收入隻有29%。
除了矽穀天堂,此前麥高控股(834759.OC)、天信投資(831889.OC)、蘇河匯(834401.OC)等因基金管理業務收入占營收比例較低的私募機構,也選擇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剝離或者隔離私募管理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10月的新規將整改對象的定義圈定為“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管理人的掛牌私募機構”,這可能意味著掛牌PE或許可以通過注銷掛牌主體的PE身份來達到合規要求。
對於這種處理方式,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總監付立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對監管條文字麵上進行理解,注銷私募資格這種操作有可能通的,但是從嚴監管和防止資金脫實向虛、服務實體經濟的精神角度而言,可能還不能滿足監管的目標,最後還要看監管層如何解釋這一條款。
目前,新三板的27家掛牌私募中已有不少公布了整改方案,如九鼎集團(430719.OC)、思考投資(831896.OC)、天圖投資(833979.OC)、浙商創投(834089.OC)等都已發布公告,稱符合監管規定。
但備受市場關注的PE大佬中科招商(832168.OC)、信中利(833858.OC)目前還未公布審查結果,但如果嚴格新規的收入比例要求,二者都麵臨摘牌退市的風險。
財報顯示,去年,中科招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之和為6.74億元,超過了投資管理業務收入的3.67億元。信中利去年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之和高達10.8億元,也超過了公司投資管理業務收入的4280萬元。
據悉,昨晚公布的是第一批股轉審查和企業自查的結果。股轉昨日公告稱,經審查合格的掛牌私募機構,已按要求披露自查報告及券商核查報告。其他掛牌私募機構是否符合整改要求,目前仍在核查中。
付立春認為,有幸留在新三板的私募機構,業務結構和戰略都會和之前不一樣,現在監管的原則和方向更加明確和嚴格了,掛牌私募需要更加規範以及回歸管理主業,支持新三板自身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對於被終止掛牌公司的投資者訴求,股轉要求,主辦券商應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被終止掛牌公司相關事宜並披露聯係方式,協助做好被終止掛牌公司投資者的溝通工作,指導被終止掛牌公司妥善解決投資者訴求。
(原標題:新三板PE整改力度空前 首批3家不合格私募被強製摘牌)
最後更新:2017-12-14 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