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搜狐
國有股權劃轉給養老金吃“定心丸” 倒逼央企公司製改製
備受矚目的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路線圖終於出爐。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中央和地方企業集團已完成公司製改革的,直接劃轉企業集團股權;中央和地方企業集團未完成公司製改革的,抓緊推進改革,改製後按要求劃轉企業集團股權;同時,探索劃轉未完成公司製改革的企業集團所屬一級子公司股權。
國資國企改革研究人士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國有股權的劃轉以完成公司製改製為前提,因此,未來無疑將倒逼未完成改製的國有企業加快公司化改製進程,以確保能夠順利完成國有股權向社保基金的劃轉。當然,即使沒有國有股權向社保基金的劃轉,國有企業的公司化改革也需加快推進,因為距離年底前完成央企公司製改製的目標越來越近。
記者經過梳理後得知,在過去的16年間,我國共實施了三輪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的政策,前兩輪分別為2001年6月份發布的《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以及2009年6月份發布的《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整體來看,本輪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力度,較前兩輪相比無疑更大。
這主要表現在劃轉比例上,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記者從國資委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國有企業總資產規模為143萬億元,所有者權益為49萬億元,雖然無法明確國有股權所對應的資產總額為多少,但僅從上麵兩組數據也可以窺探出,本次劃轉的資金不會太少。可以預期的是,養老保險金將會多出一筆十分可觀的固定儲備資產。
劉興國告訴記者,通過國有股權的劃轉,可以實質性減輕社保基金的籌集與支付壓力。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通過劃轉國有股權至社保基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國有企業治理規範與管理水平提升。
劉興國認為,為確保這些投資的安全與增值,社保基金將會打造專業投資團隊,加強對投資的監管,從而倒逼社保基金持股的企業加快改革步伐,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改善公司經營績效。
(原標題:國有股權劃轉給養老金吃“定心丸” 倒逼央企公司製改製)
最後更新:2017-11-21 07: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