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78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重组折戟业绩承压 中信海直双主业转型难破题

国内通用航空龙头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海直”,000099.SZ)对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医疗”)筹划近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最终以失败告终。

对于重组折戟的原因,中信海直表示:“鉴于中信医疗重要子公司在资产权属、经营资质及历史沿革上存在问题,未完成全部整改工作;以及中信医疗重要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就相关子公司的估值水平和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未能与中信医疗达成一致。”

“还是利益划分的问题。”一位曾数度参与中信医疗内部研讨会议的医疗界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主要还是中信医疗拟注入资产牵涉大股东和少数股东等各方利益,在利益划分和资产权属等方面众口难调,存在分歧。”

尽管中信海直及中信医疗均向记者表示“不便置评”,但据了解,中信海直谋求重组背后正陷入主业单一,业绩不断下滑的困局。而此次重组计划折戟,也意味着中信海直“将由通用航空业务单一主业转变为通用航空业务和医疗服务业务双主业”战略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利益分歧重组折戟

作为一家立足通用航空的公司,中信海直是我国通用航空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业务和通用航空维修业务,此次寄望通过重组布局医疗产业尚属首次。

此前的2017年7月,中信海直公告称,拟对中信医疗100%权益发动重组,并在公告中具体披露了中信医疗资产概况。

据了解,中信医疗持有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有限公司58.04%的权益、杭州整形医院有限公司100%的权益,直接持有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60%的权益等公司股权,并投资中信运城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及汕尾市妇幼保健院等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

但中信海直在公告中称:“对于重大资产重组拟购买的标的资产范围尚未最终确定。”直至此次重组失败,中信海直也未明确拟购买中信医疗旗下资产的具体范围。

“从之前中信医疗拟注入华润凤凰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医疗’,01515.HK)的行径来看,中信海直对中信医疗的资产重组至少应该包含杭州整形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医院’)及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医院’)。”上述不愿具名的医疗界人士称。

记者也了解到,中信医疗2016年曾计划将其所持有的杭州医院70%权益,惠州医院60%权益以12.4亿港元售予凤凰医疗。但最终因收购惠州医院和杭州医院的若干监管审批流程遇到障碍而流产。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是中信医疗成立较早且业绩较好的核心医疗资产。尽可能地实现旗下优质资产的整体上市,对中信医疗资产的增值无疑是利好。”上述医疗界人士表示,上市有利于满足扩张期的资金需求。

而中信海直也堪称理想的重组发起方。“一方面,二者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整合难度小且协同效率高;另一方面,中信海直股权架构简单、业务板块边界清晰、资产债务组成明了,综合来看,重组有望实现二者共赢。”兴业证券刘姓分析师称。

中信医疗会否在上述问题理清之后继续谋求与中信海直的重组?对此,中信海直称:“未来如有合适标的,公司不排除进行收购的可能。”而中信医疗总经理助理刘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仅表示“不方便说”。

“对旗下资产进行重组是中信医疗的内在需要,也与中信集团意志相契合,但不一定会继续选择中信海直作为重组标的。”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中信医疗正处于业务扩张、架构变数较大的成长阶段,业态和组织结构尚不稳定。若后续再有新的资产被收至麾下,不排除注入其他标的的可能,诸如与有利于巩固主业发展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毕竟中信海直通用航空主业与中信医疗的医疗主业无重要关联。”

业绩承压困局难解

谈及此次重组的原因,中信海直表示,通过收购中信医疗,公司将在现有的业务框架基础上,紧抓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原预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由通用航空业务单一主业转变为通用航空业务和医疗服务业务双主业”。

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看来,谋求双主业的行径是中信海直应对业绩乏力的无奈之举。

事实上,中信海直近两年业绩正处于下滑通道。据2016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9.11%和49.28%。“2016年公司面临上市以来最大的挑战,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对公司主业海上石油飞行经营业绩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中信海直表示。

由于成立之初,中信海直便定位于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提供配套的直升机飞行服务,通过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客户提供直升机服务,牢牢占据国内海上石油飞行服务60%左右市场份额,且该主业为中信海直贡献了八成左右的营收。

这种对主业的依赖也引起了中信海直的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以海上石油、港口引航、陆上通航等为主的通用航空运输业,通用航空维修,通用航空培训和资本运营等四大类业务。

但记者梳理发现,中信海直旗下通用航空运输主业,均围绕工农林业等传统通用航空业务展开。在李晓津看来,中信海直主业属传统业务领域,准入门槛低,利润率也相对较低;私人飞机、空中游览、航空体育运动等通用航空的新兴业态消费属性显着,强调个性化、体验性,利润率相对较高,但市场并不成熟。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孙姓工程师的认可。其表示:“更具性价比更高效的无人机凭借无须飞行员、易操作、易降落等特性,近年来俨然成为通用航空领域当之无愧的‘风口’,这对于主营传统通用航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信通航董秘办工作人员也表示:“无人机等新技术冲击传统通航业务并非中信海直个体境遇,而是行业困境。”

此外,困扰通用航空数年的政策壁垒仍然存在。上述孙姓工程师向记者表示,尽管2013年出台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放宽了通用航空的审批,“但通用航空飞行还是难以实现常态化,中信海直需要在行业外部环境成熟之前强化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

(原标题:重组折戟业绩承压 中信海直“通航+医疗”双主业转型难破题)

最后更新:2017-11-12 04:03:51

  上一篇:go 亚太“对表” 携手前行——APEC岘港会议成果盘点
  下一篇:go QFII“重仓”城商行有玄机 消费蓝筹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