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0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李白喝300杯,劉伶喝5鬥,武鬆喝18碗,古人酒量為何這麼大

中國古人讓現代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之一就是喝酒!

據記載,古人似乎全是海量,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竹林七賢”之一、因嗜酒被稱為“醉侯”的劉伶,他的酒癮上來後,一次就要飲五鬥酒;武鬆打虎前,在景陽崗一連喝了18碗……按照這些記載,他們的酒量有多大呢?

李白的300杯無法準確估量,但是古人曾記載“李白鬥酒詩百篇”,能喝1鬥酒。1鬥是多少?按照古代的計量法,1鬥是10升,而唐朝的1鬥相當於現在的6000毫升,換算成老百姓常說的計量單位就是10斤多。劉伶的是5鬥也就是50多斤,武鬆的18碗酒有人也做過測算,大約是20斤。

李白鬥酒詩百篇

這是初步的換算結果,因為古代的計量標準有差異,每個朝代都有所變化。所以,隻選取了上述三人所在朝代來計算的。

一算嚇一跳!這讓喝幾杯啤酒就醉的現代人臉往哪兒擱?人家喝酒都是按斤來的,可以想像一下他們穿越到現代,“大哥,你喝多少?”“先給我來10斤!”然後,然後服務生的臉就綠了。且慢!李白、劉伶、武鬆真要喝上現在酒店裏賣的酒,別說10斤,就是減個零,他也和我們一樣會醉。

因嗜酒被稱為“醉侯”的劉伶

這是因為古人喝的多數是黃酒。在我國,唐宋時期釀酒使用的主要原料是“蘖”(niè),就是發芽的穀子,它釀出來的黃酒被稱作“醴”(lǐ ),度數都在10度以下。即使後來酒曲的出現使度數大增,也不超過20度,趕上酒坊技術差點兒,度數就更低。這樣一說,你大體明白了吧:原來就是啤酒啊,怪不得他們跟喝水似的。

不過,你先不要這麼樂觀。現在13度的啤酒一箱是12瓶,1瓶500毫升,喝一箱大體相當於李白喝下1鬥,但你確定能和李白一樣,酒後寫出一堆語文課本上必背的那些詩嗎?按劉伶的量計算,你要喝下5箱;按武鬆的量,你要喝下2箱還得去把一隻老虎打死,你確定自己能行?

武鬆打虎圖

放在今天看,李白、劉伶、武鬆等人也是大酒量的,在酒場上喝倒幾個是不成任何問題的。

如果你留意一下,會發現在明清之後,就再也沒有誰一次喝幾鬥酒的記載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元朝的時候我國正式出現了蒸餾酒。這是現代意義上的烈性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忌、二鍋頭等都屬於蒸餾酒。這種“先釀後蒸”出來的酒,頭道酒的度數甚至可達八九十度。

“先釀後蒸”的頭道酒最高達八九十度

據傳,蒸餾酒在我國曾出現過,人稱“燒酒”,但也是所謂的“濁酒”,並非主流。古人曾記載“魯酒茅柴,皆為薄酒;龍團雀舌,盡是香茗。待人禮衰,曰醴酒不設”。意思是說,魯酒、茅柴都是不醇的酒;龍團、雀舌是上等香茗。待客的禮儀漸衰微,稱為醴酒不設。

古人用“青州從事”代指好酒,“平原督郵”代指劣酒;還把“清酒”稱為聖人,“濁酒”稱為“賢人”。優劣、清濁之分就在酒的度數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指明了蒸餾酒自元朝開始出現在中國。

蒸餾酒自元朝開始出現在中國

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蒸餾酒度數都在40度以上,最高可達68度。人們經常能見到的: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等全是蒸餾酒。這些酒放在李白、劉伶、武鬆麵前,你再讓他們喝上1鬥看看,照樣誰也不服,就扶牆!

最後解釋一下文中出現的兩個梗。“青州從事”為何代指好酒,“平原督郵”為何代指劣酒;“清酒”為何稱為聖人,“濁酒”為何稱為“賢人”。

我國蒸餾酒都在40度以上,最高68度

晉朝時,晉明帝的駙馬桓溫手下有個好喝酒的主簿,他習慣把好酒叫“青州從事”,次酒叫“平原督郵”。這是因為青州(今山東青州)轄區內有齊郡(今濟南),“齊”與“臍”同音,是說好酒喝下後熱量可直通臍下;平原(今山東平原)有革縣,“革”與“膈”同音,是說劣酒喝下後熱量隻能到膈(胸部)以下。

第二個梗說的是:三國時期,連年戰爭使從事農耕的壯勞力大量減少,糧食供應緊張。為此,曹操在魏國下令禁酒,不允許私自釀酒、飲酒。好酒之徒就偷偷地造酒飲酒,為躲避官府監督,不直唿酒名,而是用聖人、賢人分別代稱清酒和濁酒,以掩人耳目。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台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讚,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最後更新:2017-10-08 00:18:56

  上一篇:go 應采兒、Baby、胖迪、張天愛誰更美?
  下一篇:go 出道多年不拍吻戲,娛樂圈零緋聞,韓雪活成了她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