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0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諸葛亮怕火之謎

《三國演義》描繪諸葛亮(字孔明)長於火攻,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與周瑜一起定計火攻曹操於赤壁、火燒滕甲兵、火燒上方穀等,堪稱“火戰之神”,但是,前史上的諸葛亮卻最忌用火。

1.布景

綜觀三國戰爭史,以火作為兵器的人隨處可見。意圖各不相同:為了進攻需求。劉備與火有著不解之緣,是與火接觸次數最多的三國人物,也是用火進攻次數最多的三國人物,總計四次,其間用火進攻三次。第一次是放火燒了博望坡,偽裝成逃跑假象,誘惑夏侯惇追擊,用伏兵將其打敗。第2次是配合東吳周瑜舉動,在赤壁大戰中火燒曹操戰船。第三次是“火燒圍鹿角”(《三國誌·魏書·夏侯淵傳》),大北張郃和夏侯淵。劉備每次用火,均能到達戰略目標,誠可為是三國年代的放火專家。為了防衛需求。吳王黃武元年(222年),魏將夏侯尚率數萬之眾兵圍南郡,並分兵三萬做浮橋渡江,大舉進攻東吳。東吳大將潘璋因地製宜,采伐蘆葦數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三國誌·吳書·潘璋傳》)。說來也怪,東吳的上萬勁旅,夏侯尚毫不在乎,但是,這風吹草動的蘆葦卻抵上十萬雄兵,還未施行點火,夏侯尚便喪魂落魄,望風而退。為了逃跑需求。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為了逃避關東義軍的追擊,“乃徙皇帝都長安,燃燒洛陽宮室”(《三國誌。魏書·董卓傳》),這是三國年代最早的一次放火。為了損壞需求。董卓部將李傕與郭汜相鬥,戰於長安,“傕質皇帝於營,燒宮殿城門”(《三國誌·魏書·董卓傳》),並施行掠奪。李傕一方麵是損壞國都,一方麵以此為手法,掠奪資產。用火作為兵器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一,本錢低價。用火資料可所以草,是樹木,是房子或營寨等。其二,施行便利。無須運用其他工具,一點便著,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能夠構成燎原之勢。其三,容易到達意圖。用火進攻可使對方防不勝防,一旦著火,無法潑滅。正因為如此,三國烽火也就越燒越旺,燒出一部共同的三國放火的前史。

【以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最後更新:2017-10-16 09:31:11

  上一篇:go 辦辦:共享充電寶倒閉,馬雲微博自稱文藝青年,個人能繳公積金了?
  下一篇:go 鹿晗關曉彤半年後必分手?最大贏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