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無服務器技術大神不得不說的五個技巧

無服務器技術可有助於提高靈活性並降低雲整體成本。為了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請務必精心設計並管理好您的無服務器應用程序。

無服務器計算也被稱為功能即服務,它是雲圈子裏目前最為熱議的新技術。雖然它並沒有真正地擺脫服務器的束縛,但是它確實使複雜應用程序的部署與管理變得更為簡便、更具成本效益。

雲供應商看到了市場對無服務器計算越來越大的興趣,從而推出了他們自己的服務來支持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是第一家使用AWS Lambda來進行市場推廣的企業,而Azure Functions和穀歌Cloud Functions則在若幹年之後才被推向市場。所有這三項服務都讓無服務器技術能夠更容易地在企業用戶中被推廣開去。

下文將介紹SearchCloudComputing收集的五個貼士,您可以看看無服務器模式是否能夠讓您受益。

無服務器計算幫助企業用戶減少對雲資源的擔憂

無服務器計算技術已經進入企業,因為它能夠簡化部署,讓開發人員能夠更多地關注應用程序功能本身而不是諸如虛擬機調配這樣的工作。無服務器技術的新興應用包括了圖像處理、任務管理、工作流程與通知。

對於諸如FireEys公司這類安全廠商來說,無服務器計算模式要比傳統按需實例方式更為節省成本,正在使用AWS Lambda的一名運營工程師Joseph Kordish說。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無服務器技術所帶來的可靠性、靈活性和成本效益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應用程序。檢查用戶的工作負載,以確認它們是否能夠從無服務器技術中受益。

  (FaaS的興起)

針對無服務器計算製訂雲成本管理策略

在所有的雲部署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也包括了無服務器計算。與公共雲模式中空閑應用程序仍然會產生CPU或虛擬機成本不同,無服務器技術隻需要用戶在每次執行應用程序組件時付費。

盡管如此,沉重的工作負載最終還是會讓你在收到賬單時大吃一驚。

第一步是看供應商的價格。一般來說,他們會根據執行應用程序時間的數量、這些事件所使用資源的數量以及它們的運行時間來定價。請注意您的無服務器應用程序將需要的任何其他功能(如數據庫),因為供應商們將為此向您收取費用。

接下來,就請查看您的無服務器應用程序、了解它們擁有多少的組件以及這些組件的運行頻率。對於具有高度可變形的較小型工作負載來說,無服務器技術是更具成本效益的。您可以先對您的無服務器應用程序進行測試以估計其成本。

無服務器計算如何影響雲運營團隊

一些新技術都會對雲運營團隊帶來一定的影響,它們會迫使他們重新思考他們的流程——無服務器技術正是其中之一。

無服務器計算是基於事件的,這意味著一個事件會觸發應用程序的運行。如上所述,恰恰是這一點改變了雲成本管理的實際做法。另外,雲運營團隊還需要改變他們擴展規模的方法。事實上,我們是無法按需擴展所有的無服務器應用程序及其各個組件的,重要的是要確保當啟動新組件來處理負載高峰時,核心業務應用程序的運行性能不會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雲運營團隊還需要使用正確的工具來管理無服務器應用程序。請記住,除了價格因素以外,還要評估供應商的工具集及其運營數據。這些工具不同於確保虛擬機運行性能的傳統雲運營工具,它們對於無服務器應用程序的管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充分利用公共雲中的無服務器應用程序

開發人員和雲管理員都需要為無服務器計算技術所帶來的變革做好準備。

例如,開發人員必須適應無服務器應用程序的結構並了解它們是如何進行數據交互的。與傳統的單一應用程序不同,無服務器應用程序將軟件分解成為許多的獨立功能。雲管理員必須管理每一個功能並跟蹤其運行性能、使用情況以及成本。幸運的是,大部分的雲供應商都提供了相關監控工具。

管理員們還應定期與開發人員共享管理信息,以便實現持續開發並優化性能與成本。此外,由於不同公共雲供應商之間的功能是不可移植的,所以管理員們應當提防受製於單個供應商的風險。

確保無服務器應用能夠使用部署技巧進行擴展

可擴展性是雲的最大優勢之一,但是在無服務器技術方麵還存在著一些挑戰。有著如此之多的功能需要啟動運行,此外用戶還需使用更多資源來支持日益增加的運行負載,分布式負載平衡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遵循適用於無狀態應用程序的最佳實踐,例如使用諸如Apache ZooKeeper之類的工具套件來編寫應用程序,這類工具套件可以管理分布式應用程序副本。

就部署方麵來說,控製是實現可擴展性的關鍵所在。將應用程序副本的數量控製在最小範圍,當沒有更多需求時進行規模縮減。此外,還要執行嚴格的條件使最終用戶能夠創建新的應用程序副本。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11-10 14:35:37

  上一篇:go  健康與風險:數據中心容量管理的新模式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企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