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搜狐
美股估值高麼?
導讀
從2009年以來,美國股市已經連續漲了8年多了。現在買股票有危險麼?
目前的美股估值算高麼?
如果不買股票,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投資?
在我和廣大讀者朋友們進行交流的時候,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美國股市已經連續漲了好多年啦。現在買股票還來得及麼?美國股票的估值是不是太高了?我是否應該等市場回落了再買?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好好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先來說說美國股票估值的問題。
當我們想判斷某個國家的股市是貴還是便宜時,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標準進行衡量。比如市盈率(PE)、市淨率(PB)、市現率(PCF)、等等。每一個比率的計算方法,也各有不同。比如市盈率,我們可以基於上年度盈利、過去幾年的平均盈利、或者預期盈利進行計算。
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公司每年的盈利可能會發生比較大的上下波動,因此如果以過去一年的盈利來計算市盈率,會發生市盈率上下波動過於頻繁的問題。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美國金融教授羅伯特·席勒提出,應該用過去10年的平均盈利來計算,並剔除通貨膨脹率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10)”。
以周期調整市盈率來計算的話,目前(2017年8月)美國股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在29.90左右。如果我們回顧過去100多年,美國股市曆史上的平均市盈率為16.8倍左右。目前的美股估值,是除了1999年互聯網泡沫之外的第二高值。因此以這個標準來看的話,美股估值偏高。
但是在得出美國股票太貴這個結論前,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拿今天的股票市場估值和過去100多年的曆史平均數對比,不一定合理。100年前的美國,沒有美聯儲隨時準備出手“救市”;沒有證監會監督公司治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沒有嚴格的會計製度。從這些角度來看的話,股市的平均估值本來就應該比100年前更高,因為現在投資股票要比那時候安全很多。
其次,在過去30年間,美國股市發生了兩個明顯的變化:發放紅利(Div)的公司數量減少,同時選擇回購(Buy Back)的公司數量增加。
上麵兩張圖顯示了這一變化趨勢。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發放紅利的公司比例,從1980年代的95%左右,一路下降到2010年的75%左右。而公司用於回購自己股票的資金,則連續上漲,甚至在2005-2007年間超過了它們發放的紅利總額。
從金融統計角度來看,如果不考慮稅費的影響,公司發放紅利和回購股票的效果是一樣的,都是股東的收益。如果公司選擇回購股票,那麼其股價就不會像發放紅利那樣產生下跌,因此公司股價的估值也會更高。
第三,影響公司股票估值的另一個因素是“流動性溢價(Liquidity Premium)”。如果一樣資產的流動性很差,放到市場上無人問津,那麼投資者在購買前就會考慮再三。除非該資產提供足夠誘人的回報率,否則不輕易出手。因此流動性越是好的資產,其溢價越低,價格越高。
在過去30年,二級市場上的股票(大市值)流動性越來越好,同時交易成本越來越低。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投資者,要想買賣美股,在智能手機上點幾下按鈕就能實現。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股票的平均估值上升也算合理。
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美股的曆史估值,確實有這個規律存在。在上文中我提到過,1880年到現在的平均市盈率為16.8倍。但是如果我們從1960年開始算,那麼平均市盈率為19.9左右。而如果從1980年開始算,平均市盈率又進一步上升到21.7左右。當下29.9倍的市盈率,雖然還是顯著高於21.7倍的曆史平均,但是看起來沒有和16.8倍的曆史平均相比如此誇張。
由於羅伯特·席勒教授的影響力,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10)是各大金融機構使用最普遍的股市估值標準之一。但是該市盈率本身並不能被用來做預測。席勒教授本人從1996年開始警告當時的美國股市估值太高,但是納斯達克指數一直要到2000年才開始下跌。
如果投資者從1996年就開始做空股市,那麼他會遭受滅頂之災。如果投資者從1996年開始等待,那麼他就需要連續4年忍受“孤獨寂寞”。這要比絕大多數人想象的難得多。事實上,很多人確實等不到估值回落,在泡沫破裂前又被上漲的股市吸引再度在更高的價位買入股票,導致最後更大的損失。
讀者朋友們也可以這麼想:如果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可以被用來預測股市的漲跌的話,那麼就沒有金融機構和基金經理在像2000年那樣的時候虧錢了。大家都能變成股神了。
我明白,以上的討論還是無法解開很多人心中的那個結:為了防止自己購入過貴的美國股票,我們是不是應該選擇等待,等到市場下跌後再進場購入?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的Elm Partner做過一個很有趣的研究(Haghani and White, 2017),讓我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這篇研究中,作者回顧了美國過去115年的股市曆史,想從中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當股市估值偏高時,如果退出股市進行等待,會不會得到更好的投資回報?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定義“估值偏高”。該研究的作者,將股市估值偏高定義為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高於曆史平均1個標準差(1 sigma)。然後他們統計了在這種情況下接下來3年的股市回報表現。
該研究的作者經過統計後發現,當美股的估值處於“偏高”的情況時,股市價格在接下來的3年中有56%的概率會下跌10%,有44%的概率會上漲30%。
也就是說,如果股民選擇等待而不購買股票,那麼在接下來的3年裏,大約有56%的機會會賺到10%(因為市場下跌),同時有44%的機會會損失30%(因為市場上漲)。將這兩個數學概率結合起來,等待不進場的平均數學期望值為損失7.6%。這就是不購買股票的“機會成本”。
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從3年延長到5年,那麼投資者等待入場時機所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會更大。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時間越長,股市上漲的可能性和幅度也越大。
有很多研究表明,通過擇時來提高自己的投資收益,其難度要遠遠高於任何人的想象。絕大部分職業基金經理,他們產生超額收益的來源是其擇股能力,而非擇時能力。如果您對關於“擇時”的實證研究感興趣,請百度或者穀歌搜索“伍治堅”+關鍵詞“擇時”,可以找到不少相關的研究文章。
因此,應對美股估值可能偏高的更好方法,是在全球不同國家的股市,以及不同的資產之間實現多元分散配置。目前美國以外發達國家股市的CAPE大約為18.5倍左右,新興經濟體股市的CAPE約為14左右,都顯著低於美國股市。
同時,我們需要在不同資產之間定期堅持再平衡。再平衡可以幫助我們自動實現“買低賣高”。當某個資產的估值越來越高時,我們通過再平衡可以不斷的賣出該資產,並買入那些被低估的資產,由此獲取一些額外的投資回報。
多資產分散投資,加上再平衡的配置策略,要比擇時等待最便宜的買入時機的方法科學和靠譜的多。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是《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的作者。在京東,淘寶或者當當搜索書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購買到該書。
數據來源:
Victor Haghani and James White, When has it paid to wait for a stock market correction? Reviewing 115 years of US stock market history, Elm Partner, 2017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5:45
上一篇:
史上最賺錢的“買賣點”精髓,散戶唯一永賺不賠的炒股秘笈!
下一篇:
股票點買係統上線 綠麻雀成配資行業技術擔當
就在剛剛10:35,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同洲電子
就在剛剛10:37,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遠海科
就在剛剛10:38,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孚信息
就在剛剛10:39,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上港集團
剛剛11:34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龍頭股份
剛剛11:39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泰嘉股份
剛剛11:40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同洲電子
剛剛11:35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旭升股份
A股大事突發!周末深夜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大盤必定突破3800點?
周末晚間!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上證指數必須突破38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