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搜狐
那個拿 iPhone 10的人,其實最焦慮
成 沒
人 有
的容 易
世 二
界 字
——碼頭 薦
淩晨一點,朋友圈已經很熱鬧了,大家都沒睡,焦急地等待著蘋果發布會。
我是被宿友搖醒的。
他的借口冠冕堂皇,他說:
你得了解一下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變化,跟得上城市生活的節奏,第二天醒來就會有很多人刷存在感、歸宿感,麵部識別、全麵屏、沒有HOME鍵、無線充電、AR攝像……
很多人為了跟上城市生活的節奏,做著自己並不想做的事,隻為了跟另外一個同樣工作繁忙、一籌莫展的人搭上茬。
iPhone 8 發布會隻是讓我想到兩方麵,一方麵是日益加重的全民焦慮,一方麵是逐漸喪失的歸屬感。
說來可笑,生而為人,有時候,竟然要靠一部橫空出世的蘋果手機刷存在感了。
生活中城市青年的麵部大致慢慢地同化成一張臉了。
城市青年為了跟上城市的生活節奏,為了能夠跟上所謂年輕人的步伐,連關注的內容也逐漸一樣了,一起追正在大火的IP劇,一起看熱門的電影,一起轉發朋友圈爆款文章,一起在刷微博熱點,用所謂的儀式感來填充寂寞與孤獨,以及靈魂無處安放的歸屬感和莫名其妙的存在感。
當然,我們隻是“習慣”被人無視,而不是“喜歡”被人無視。
不要從別人身上獲得存在感,別人可能也在找存在感呢!
瑞士作家阿蘭·德波頓說,生活似乎是用一種焦慮代替另一種焦慮,用一種欲望代替另一種欲望的過程。
蘋果的營銷手段無非是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點:
擴大、刺激城市青年的焦慮,用購買創新產品的欲望代替存在感與歸屬感,而這一切更加增大全民焦慮,周而複始。
我們總是在閱讀結果,結果被人消費了過程。
我們加班到深夜,這個城市也是燈火如晝、車水馬龍,在朋友圈發了張夜景,回家的路上一直在盯著會有人點讚。
出去消閑的時候,總忘不了發條說說,旅遊或是亂逛,渴望被人關注,卻又展示的不漏痕跡。
你知道一個簡陋的小酒肆,經常去,竟然是因為那裏可以和陌生人玩大冒險。
這個城市千篇一律,你放空自己的隻有一個小地方。多虧陌生,被人消費過程也無可厚非。
生活中這樣的人有很多。
他們一方麵兢兢業業的工作,一方麵很焦慮。
我坐地鐵的時候,總是會瞟向每個行色匆匆的路人,每個人時間似乎都很匆忙。
今天早上,我上班來的路上,聽到一對情侶在竊竊私語。
男人始終背對著我,說:我來北京四年了。
女人一臉平靜,說:我想結婚了。
男人說:再等等。
女人沒有回答,擁抱了一下男人,走下了地鐵。
男人自言自語,說:iPhone 8 都出來了。
他走下地鐵的時候,打了個電話,手中依舊是四年前上市的iPhone 5。
男人很焦慮,混跡在北京,外表給人的感覺是精明能幹,他應該很有知識,在一個行業內待了四年,不至於融會貫通,但最起碼業務能力足以擔當一麵,薪水應該很可觀。
為什麼年輕人焦慮?
不是因為沒有知識,是知道的太多了,但因為沒有上升到智慧層麵,沒有解決方案,知道的更多就有更多焦慮。
白岩鬆說,讀懂時間,你就會有智慧。
你了解了時間的奧妙,你才會慢慢平靜下來,才不會那麼焦慮,因為焦慮從來不解決任何問題,但是時間可以。
舉一個例子,你失戀了,你覺得這個世界完全是黑色的,我作為一個旁觀者,安慰假裝體現友情,不太起作用,真正讓你走出來的是時間。
第一天和第十天就不一樣,等到第三十天的時候,你突然發現你又聽得到周圍的聲音了,你又聽到了鳥叫,你又看這個花兒挺好看,你就走出來了。
人生就是一次漫長的告別,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是什麼在幫你?就是時間。
對待生命焦慮,不要一味的找存在感、歸宿感,為而不爭,並不是悲觀不做了,而是,繼續做該做的事。
002.丘處機的雞賊心理術,如何讓小龍女放棄報仇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作者-
碼頭先生:就這樣吧,寫點,就寫點故事而已。
-------------------------------------------------------------------------
請“關注與轉發”
最後更新:2017-10-08 12: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