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搜狐
2017年IPO審核報告:八成企業放行 三季度後審核趨嚴
今年下半年IPO通過率出現明顯的下降,且自7月後出現連續下降。尤其是自今年10月主板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二為一組成“大發審委”以來,在共計審核的36家首發企業中,13家遭到否決,另有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有55.6%。
隨著11月7日最新一次發審會中,6家上會審核的擬IPO企業僅1家獲得通過,創下了2015年IPO重啟以來,單日否決家數、否決比例最高的紀錄。這一幾乎是發審製史上最為“慘烈”的結果如一石激起了市場中的千層浪。
這也隻是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嚴的IPO審核口徑的一個縮影。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截至11月7日,共有約430家企業上會審核,其中348家首發企業獲得發審委的審核通過,66家擬IPO企業首發被否,暫緩表決和取消審核的16家,這也就意味著,自IPO提速常態化以來,今年兩市首發企業IPO通過率僅為不足八成的79.82%,不僅遠低於去年全年的91.14%,在被否決企業數量上,對比去年的18家被否也遙遙領先。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2017年被否的企業中,業績問題仍是IPO審核中的核心問題。盡管目前IPO提速的事實仍在持續,但在審核力度上卻有趨嚴趨緊的勢頭。
“不僅關注財務數據本身,也開始關注經營的可持續性、規範性等一係列問題,這個趨勢很可能在未來成為IPO審核的常態。”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
66家企業被否的背後
據數據顯示,在首發被否的66餘家企業中,創業板占超過半數的約53%比例,遠超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的31.82%和15.18%。
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相較於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由於創業板在業績等要求上門檻稍低,一些首發企業為求穩妥或許會優先選擇於創業板上市。
“雖然創業板IPO門檻會低一些,但發審委更關注首發企業的成長性,而這一點是很多企業IPO最終被否的最大攔路虎。”上述投行人士解釋。
而以首發企業所在地分類,那麼被否的66家首發企業中,廣東省、浙江省、上海三地則占據了半壁江山,三地共計有34家擬IPO企業被否。
若再以月份作為劃分,則今年前十個月中,IPO被否家數最高的月份為6月,達到10家,其次則是5月的9家。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僅過一周時間,IPO被否家數已經達到7家,若在隨後時間中繼續保持這一審核趨勢,則該月被否家數或創下曆史紀錄。
正因此,在今年1-11月中,A股IPO過會率分別為:81.6%、77.8%、94.2%、82%、79.7%、69%、85.2%、82.6%、73.6%、64%、36.4%(11月統計數據截至7日),由此可發現與上半年相比,今年下半年的通過率出現明顯的下降,且自7月後出現連續下降。
另外,自今年10月主板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二為一組成“大發審委”以來,在共計審核的36家首發企業中,13家遭到否決,另有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有55.6%。
隨著IPO被否數量的增加,被否首發企業所處行業也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在今年迄今被否的66家首發企業中,所處行業為製造業的案例最多,占比超過一半。被否企業所屬行業第二多的是軟件行業,占比近20%。
具體而論,被否企業按照行業分布為專用設備製造業被否10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都被否7家,合計17家,占比約為26%。
上文提及的投行人士對此認為,製造業作為行業的大概念,所涉及麵很廣,因此申請IPO的企業數量遠超過其它行業,被否案例數最多也不意外。
國金證券成保薦重災區
在被否企業行業之外,為其IPO服務的中介機構亦同樣備受矚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共有67家券商參與了首發企業的保薦工作,而截至目前IPO被否決的66家首發企業中,有7家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其今年截至目前共有保薦上會項目31個,國金證券也成為保薦項目被否決最多的券商,其保薦項目通過率約為77.4%。
排在國金證券之後的,則是廣發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和招商證券,三家券商今年的保薦上會項目分別有44個、19個和24個,被否的保薦項目分別達6家、5家和5家,其保薦項目的通過率分別為86.3%、73.6%、79.1%。
則今年的IPO過程中,有26家券商實現了100%的通過率。其中,中金公司以15個保薦項目全部獲得通過,成為今年保薦項目在10個以上的券商中成功率最高的,東方花旗證券以10個保薦項目全部獲得通過排在第二。
不過若從保薦項目未通過率來計算,則英大證券和華福證券因各自分別隻保薦1個項目卻遭到否決,不得不麵臨保薦成功率為零的“尷尬”局麵。
此外,在今年66家IPO被否案例中,由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機構的共有15例,排名第二和第三名的則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被否案例分別是9家和8家。三者之和接近被否案例的一半。
而在擔任首發企業的發行人律師中,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目前共有10家被否,排名榜首,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和國浩律師(深圳)事務所分別以5家排名次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有五家律所服務的IPO項目通過率為零。
審核標準趨全趨嚴
數據顯示,在今年被否決的66單IPO項目中,業績問題仍以近六成比例,成為首發企業被否決的最主要原因。
以11月1日被否的無錫普天鐵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天鐵心”)為例。今年前六個月,以製造、研發與銷售電力變壓器鐵心為主業的普天鐵心淨利潤僅有1562萬元,2014-2016年三年間也分別僅有2427.98萬元、1856.87萬元和2923.30萬元,均低於3000萬門檻。
而在發審委給予普天鐵心的反饋意見中,多條均提及其業績問題,並希望其解釋在目前的經營狀況、市場容量、市場環境和產品定價能力下,未來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成長性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影響。
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盡管3000萬淨利潤不是IPO審核的紅線,目前也不會單純就企業淨利潤的上下波動,或者季節性變化而直接采取否決的措施,但企業盈利問題和成長性問題,卻一直是發審委關注的重中之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申請IPO的企業中,2016年淨利潤低於3000萬元的共計有38家,其中26家遭到否決,通過率僅有三成。
中小型項目比如扣非淨利潤在3000萬-4000萬之間的,則有57家,過會率驟升至84%;4000萬-5000萬淨利潤之間的過會率亦有80%;中大型項目5000萬-8000萬利潤規模的,過會率則達到93.33%;8000萬以上過會率有93.75%。
與之同時,隨著10月大發審委的上台,首發企業的規範運作問題、信披問題甚至商業模式問題和募投項目合理性,均成為重點關注的方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規範運作主要涉及公司內控製度健全、合法合規、無虛假記載、無違規擔保、資金管理製度健全、無環保等問題。
典型如11月7日被否的5家首發企業。資料顯示,被否決的5家企業中,有4家去年淨利潤超過1億元,最高的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其2014年至2017年1-6月,同期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1.67億元、1.67億元、4.48億元以及1.88億元。
對於否決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請的原因,發審委給出的反饋意見包括代持、關鍵股東未認定為實際控製人的原因、募投項目必要性以及業務模式等。
“從新發審委上任後首發企業過會率來看,審核風格是趨嚴的,聽說問詢企業涉及的方向也更全麵。”上文提及的保薦人說,“但這次情況(指11月7日的6家過會否決5家)可能是特殊情況,是不是會有延續還需要再觀察。”
(原標題:2017年IPO審核報告:八成企業放行 三季度後審核趨嚴)
最後更新:2017-11-09 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