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iPhone 8開售,北京上海杭州的現場很尷尬,但在鄭州,情況完全不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什麼鄭州能生產出iPhoneX,而美國依然造不出蘋果手機?

/

9月22日上午8點,蘋果iPhone 8/8 Plus正式開售。之前在蘋果官網預訂成功的消費者,可以在蘋果零售店取貨。與此同時,蘋果在中國的運營商合作夥伴也開始售賣合約機。

可是,現場很尷尬,據搜狐科技報道,在北京華貿中心的蘋果零售店外,早上來門店取貨的消費者隻有零星幾個,原本為了便於排隊而設置的圍欄也變得毫無用處,工作人員不得不將其拆除。

中企哥注意到,遭到冷遇的可不僅是北京的蘋果零售店。在上海、杭州等全國其他幾十家線下蘋果店亦是如此。

據都市快報報道,22日,在杭州市平海路的蘋果零售店,早上6點多來了三四十個保安,黑色的柵欄也一早架勢十足地列了一整排,拐了好幾個90度的彎,但現場沒有人排隊。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據東方網報道,位於上海國金中心的蘋果零售店,截至八點開售時一共三名排隊者。

蘋果店門口的黃牛也沒了前兩年的活力,畢竟他們心裏都清楚,這 iPhone 8還沒發售,黃牛渠道的價格已經比蘋果官方定價要低了。一些人打著電話,高頻次說出這一句話:不值錢啦,已經跌破發行價了。

很多網友評論,iPhone 8遇冷在預料之中,因為大家都在等 iPhone X。

但來自FactSet的數據顯示,9月11日時,蘋果市值高達8349億美元,到本周五收盤時,卻已經跌至7825億美元。也就是說,蘋果新品發布以來,市值已蒸發500億美元。

過去一個月內蘋果的市值變化

一半蘋果手機來自鄭州富士康

在鄭州,情況完全不同,關於蘋果的話題很熱,尤其是位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內的富士康廠區,這裏從9月9日,蘋果新品手機出貨首日起,就是最繁忙的地方。

截至9月14日,鄭州海關已經監管出區超過118萬台蘋果新品手機,其中90.24萬台銷往國外,主要運往美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地。

據統計,自2010年10月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以來,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檢驗檢疫局已檢驗監管了超過4.5億部蘋果智能手機,涉及13種型號的產品。可以說,全球一半的iPhone來產自鄭州。

蘋果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晚。上世紀80年代,為了降低成本,康柏、戴爾和惠普等一些規模最大的美國科技公司紛紛拆除國內的生產線,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主要是亞洲。但蘋果並沒有這麼做,因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認為軟硬件的開發必須緊密結合在一起。

然而,資金問題最終迫使蘋果改變路線。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Mac銷量暴跌,庫存激增,蘋果不得不選擇外包這種他們並不熟悉的做法。1997年回歸蘋果後,喬布斯讓新上任的運營負責人庫克製定具體方案。

在庫克的領導下,蘋果將更多業務外包給富士康。當時的富士康已經是台灣一家很有前途的合約製造商,與康柏、IBM和英特爾等美國大品牌合作。通過與富士康合作,蘋果得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強項上——設計和營銷。蘋果先設計出新產品,而後由富士康設法以較低成本進行量產。曾在亞洲工作的前蘋果高管喬·奧沙利文表示:“富士康擁有出色的模具工程師,並且願意投入巨資,跟上蘋果的發展步伐。”

在2001年蘋果推出iPod並取得巨大成功時,富士康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實力和專業技術,能夠滿足每款熱銷的蘋果產品對生產的要求。富士康不僅可以快速生產樣機和提高產量,同時還能夠在高峰期招聘到幾十萬工人。

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頗有影響力,進一步促進了富士康的發展。多年來,他頻繁前往大陸,為iPod、iPad和iPhone的生產爭取補貼、廉價土地、工人和基礎設施。前蘋果高管、曾參與iPod設計的托尼·法德爾指出:“富士康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要歸功於郭台銘。他說過如果他辦廠,中國政府會向他提供部分建廠資金。與蘋果的合作極大地壯大了郭台銘的實力,沒有人能夠與他競爭。”

為何選擇鄭州?

2007年第一款iPhone推出後,富士康決定擴大生產規模,開始在中國各地考察新廠選址,導致渴望引入富士康的城市間爆發激烈競爭。

將生產基地搬遷至鄭州之前,富士康在深圳的主要iPhone工廠在2010年發生了多起工人自殺事件,這個沿海城市的工資水平比內地要高。富士康表示,選擇鄭州有許多因素,包括這裏離工人的家鄉更近,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適宜。

富士康在一份聲明中稱,當地出台了親商政策,並且政府持續投資建設發達的基礎設施來支持製造業,這是河南對於富士康業務的吸引力所在。

鄭州認為,這裏是農民工的一大來源地,引入富士康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政府記錄顯示,鄭州官員為富士康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以及誘人的投資政策。他們承諾富士康可享受用電和運輸費用折扣,降低所需繳納的社會保險及其他費用,同時為建造廠房和容納幾十萬員工的宿舍提供15億美元資金。

此外,鄭州還為該項目設立了一個特殊經濟區,同時為富士康提供2.5億美元貸款。當地政府還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大幅擴建距離工廠僅幾公裏的機場。

在政府與富士康簽約後短短幾個月,廠房拔地而起,證照獲批,裝配線於2010年8月投入運行。就這樣,鄭州政府將中原一片麵積巨大的土地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工業園。

在鄭州,當地官員相信鄭州的iPhone工廠會持續創造巨大收益。根據《紐約時報》拿到的政府記錄,鄭州政府高層曾在2014年8月召開一場特殊會議,討論與富士康“深化合作”。鄭州的富士康工廠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iPhone生產基地,這讓他們感到非常自豪。

鄭州政府表示,當地的富士康工廠讓鄭州躋身中國最重要的出口中心行列。鄭州富士康當前的產能已達到每天50萬部,鄭州的稅收也因此快速增加。官員們將其稱之為“鄭州速度”。

鄭州“iPhone之城”:一款產品成就一個城鎮

2010年,富士康開始在鄭州興建iPhone組裝廠。如今該工廠已擁有25萬員工,是世界上最大的iPhone組裝廠。人們把鄭州工廠稱為“iPhone城”。

伴隨著iPhone的成功,中國也成為了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的中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中國政府鼓勵高科技製造業,希望將製造工廠提升到價值鏈的更高位置。這一轉變改變了中國數百萬人的生活,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

與一個世紀前美國的公司城鎮一樣,“iPhone之城”也主要圍繞一款產品來運轉,依靠這一款產品來創造財富。

在“iPhone之城”,購物中心、餐館和卡拉OK等場所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以滿足富士康工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與此同時,“iPhone之城”所在地河南省的電子產品出口量迅勐增長。

政府對iPhone工廠落戶河南是很歡迎的。中央批準設立了一個國家級自由貿易試驗區,河南省為富士康園區投入資源進行施工建設,並吸引人口遷入“iPhone城”。

在生產淡季,富士康工人每月的工資約為1900元。在旺季,計入加班費可超過4000元。雖然該收入水平不算高,但要比在村做農民時好許多。

資料顯示,目前富士康在鄭州有多家工廠,包括位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的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這是鄭州富士康的總部。另外,在鄭州的出口加工區還有一家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被稱作經濟開發區分廠;位於中牟白沙鎮還有一家富鼎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通常被稱為富士康中牟縣分廠。

此前曾有媒體探訪鄭州富士康後發表的報道稱,這裏有94條生產線,雇用了35萬名工人。這裏大約每分鍾可以組裝350部蘋果手機,每天的產量達到50萬部。

在富士康鄭州工廠大門外幾百米就是鄭州保稅區海關,富士康在這裏完成將生產完成的手機賣給蘋果公司的手續。然後,停靠在鄭州機場上的UPS、聯邦快遞等跨國快遞公司的大型貨運專機將這些手機運送到全球各地。據稱,一架寬體波音747飛機可以運載15萬部手機。每逢一款新型手機推出前夕,從鄭州富士康的工廠到鄭州保稅區海關,再到鄭州機場都會先後經曆一段最繁忙的時期。畢竟全世界每兩部蘋果手機就有一部從這裏走出。

蘋果為何無法成為“美國製造”

“讓工作崗位回到美國”、“讓製造業重新回到美國”,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施政的一大焦點。他的政綱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讓美國公司在美國本土開設工廠,給更多美國人提供就業崗位。據外媒報道,特朗普曾向蘋果公司CEO庫克表示,希望蘋果能回美國建廠生產iPhone手機。特朗普還承諾,如果蘋果將製造轉移回美國,他將為蘋果提供稅收方麵的優惠政策,包括大幅削減企業稅金。

不過,從此次蘋果發布的新款手機來看,“中國製造”依然是無法改變的現實。

盡管在中國銷售的蘋果手機價格明顯高於美國本土,但其實“中國製造”是幫助蘋果手機控製成本的最重要因素。有人按照特朗普的“美國本土製造計劃”進行過測算,如果蘋果手機回到美國生產,那麼零售價格將大幅上升。以當時在美國本土零售價969美元的iPhone7 Plus為例,如果在美國本土生產恐怕價格將漲到2000美元,漲幅超過100%。

事實上,很多專業人士認為蘋果回到美國生產不切實際的真正原因在於美國缺乏足夠的產業工人和配套產業鏈。

首先從工人來說,由於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推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政策,將這類產業大力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美國則主要從事研發與設計方麵的工作,因此美國很多大學甚至早就關閉了製造技術和製造科學方麵的專業和課程。庫克在2015年接受采訪時曾算過這樣一筆賬,“美國蘋果的高管估計,他們將需要8700名工業工程師來監督20萬裝配線工人;而在2014年,在美國完成大學級工業工程項目的總共隻有7000名學生。”

此外,由於美國已經脫離電子製造工業很長時間,相關的配套產業很不完整,無法形成一個龐大和複雜的供應鏈。而配套產業對於製造業特別是零部件繁雜的電子製造業尤為重要,不僅僅是在於配套半徑越短會使物流成本越低,更為關鍵的是,充足的配套產業能夠滿足製造業中訂單量劇烈波動時帶來的原材料需求變化,即能在短時間內湊夠緊急訂單所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這對於製造上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強大的配套資源供應,可以有效降低製造上的原材料庫存量,從而減少資金的占壓等。

顯然,即便蘋果有心回歸美國製造,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根據蘋果公布的2016年供應商名單顯示,其在全球有766家供應商,中國大陸地區的供應商為346家,占據將近一半。真正在美國生產的隻有69家。像屏幕、芯片、鏡頭等iPhone的元器件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回到美國製造將拉長元器件的運輸距離,這樣會支付更多的物流成本。而短時期內要在美國及其周邊國家湊足這麼多的供應商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綜合編輯:牛雪珺

參考來源:

《鄭州為何造出全球一半iPhone》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張欽

《揭秘鄭州“蘋果城”:獨得恩寵 但挑戰隱現》來源:新浪科技

《揭秘鄭州“iPhone之城”:一款產品成就一個城鎮》來源:新浪科技

《鄭州富士康產iPhone要先運到海外再運回中國嗎?不需要》來源:澎湃新聞,作者:韓聲江

值班編輯:張秋穎

審校:劉佳玲

最後更新:2017-10-08 20:20:53

  上一篇:go iPhone 8上市了 來聽聽早期用戶的感受吧
  下一篇:go iPhone 8首發前所未有遇冷!有些門店顧客還沒員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