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說:不讓孩子玩,三十年後他們找不到工作!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獲得知識?

掌握技能?

取得成功?

贏得尊重?

還是,享受樂趣?

從創立之初的18人團隊,一路奮鬥到四千億美元市值的世界級公司,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居功至偉。而除了創業,馬雲在對教育問題上也有獨到見解。

在今年貴州舉辦的大數據峰會上,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隻能體驗!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的教育),不讓孩子去玩、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簡單來說:在未來,機器可以學習知識,從而取代人類,但經由人類體驗而得來的智慧,才是不可被替代的!

楊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學家、戲劇家。關於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她是這麼說的。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

“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麵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她的思想,在時間長河中仍然閃耀著曆久彌新的光芒。

真正受教育的思維方式還有哪些?

2014年,杜克大學的老師和教工們,給他們2014屆的畢業生畫了14幅漫畫,講述的他們對新一屆畢業生的期許,這14幅漫畫,永不過時,也是真正受教育者終其一生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1

堅持

Stick with it

這或許是老生常談,但你不該感到厭煩。畢竟生命中的很多價值都由它創造。但你要認清選擇: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

2

擁有感恩的心

Give back

“Give back—serve from a sense of gratitude.”

教育讓我們學會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回報是兼具了感恩和慷慨的一種美德。

3

做自己,也要善學習

Be true to yourself

“Be true to yourself.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to be coachable.”

教育讓我們認識自己,同時願意學習,保持一顆謙遜、包容的心。學會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4

靈感來自閱讀

Reading leads to inspiration

保持閱讀的習慣將讓人更有創意。

你可以主動地閱讀專業領域以外的書籍,並作為一種愛好富有激情地進行下去。很多靈感會不經意間從書籍給你的啟發中產生,那便是閱讀智慧的結晶——創造力。

5

慷慨

Be generous

教育讓我們學會對人更加慷慨。一個善意的舉動的背後,可使他人受到千千萬萬恩惠。

6

受教育不代表聰明

Educated≠Smart

“Never confuse being educated with being smart.”受教育和聰明其實是兩回事。

你要知道,真正受到良好的教育的人,不僅僅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它包括:願意聆聽、獨立思考、理性分析、自由想象、不偏不倚的評判事實。

受教育和聰明共通的那個部分,才是你想要成為的人。

7

教育讓你學會反思

Stop and look back

受過教育的人懂得反思。

在你邁向人生新台階時,不要忘了停下了回望過去,思考過去經曆的意義。這樣會幫助你理解這三個問題:你是誰,你想去哪兒,和你該怎麼辦。

受教育者知道要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8

擁抱不確定的生活

Embrace ambiguity

生命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所以你不要害怕生活偏離了計劃。勇敢地接受不確定性。

感情、工作和生活就是因為這份由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才有樂趣、才值得。

9

價值在挑戰中實現

This is your Life

你的個人價值與你所經曆的挑戰是成正比關係的。

走出舒適區。人們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因為熟悉會帶來輕鬆,可是也會帶來停滯不前。你,甘願平庸嗎?

10

學會在拒絕中找機遇

Reframe rejection

重新認識你所經曆的拒絕。

無論你正在朝領導者的位置努力還是在組建一個新公司,你一定常常會被他人拒絕。

與其把拒絕看作終結,不如把它視作機遇,並想想為什麼。

是你詢問的對象不合適嗎?是你還未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來勝任新工作嗎?時間會證明,拒絕其實是給了你潛在的等待、學習和嚐試的機會。

11

關注人本身,而非頭銜

Respect people over job titles

不以人的職位頭銜去衡量Ta是否值得你尊敬,因為頭銜所能代表的實在太少了。

人與人之間的能力由很多因素決定,所以一定會有差別,但是人格上卻是人人平等的。

不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別人,心胸才會更加寬廣,眼界也會更加開闊。

12

“關係”比“索取”重要

Relationships matter

從友好的人際關係中獲得的滿足感,比獲得某些物質上的東西,會讓你更有滿足感。

物質本身隻是工具,可是急功近利的人們卻成了它們的奴隸。

13

人生選擇沒有對錯

No right or wrong

人人都在為一些人生選擇而焦慮操心——比如接受什麼樣的工作與職位。

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明天是確定的。你需要的隻是冷靜地計劃,然後朝著你認為對的方向勇敢的嚐試。

要知道,人生的選擇本沒有對錯,所有的明天,都是前往明天的下一步。

14

別過無意識的生活

Pay close Attention

留心觀察和體會,別讓生活悄然熘走而渾然不覺。

人每天在周而複始忙碌的生活中,常常會忘了自己。而當光陰飛逝,再回首歲月時,我們是否實現了當時的初衷呢?

最後,附上美國已故小說家David Foster Wallace曾在Kenyon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在這段名叫《這是水》(This is Water)的視頻中,他頭一次跟人說起平凡生活的困境——以及那些教育帶給我們的改變。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教育的本質是幫助我們理解了如何去思考,讓我們掌控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這段9分多鍾的視頻,發人深省,建議你讓更多人看到。

最後更新:2017-10-17 17:23:48

  上一篇:go 易烊千璽的長發造型來襲,跟短發相比,你喜歡哪種風格?
  下一篇:go 霍建華因林心如事件形象大跌?胡歌老幹部作風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