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搜狐
12月限售股數量增至222.5億股 解禁壓力或已提前釋放
點擊查閱12月限售股解禁名單(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A股跨年時點迎解禁高峰。數據顯示,今年12月,滬深兩市限售股上市數量共計222.5億股,較11月環比增加了37.7%,以12月1日收盤價計算,市值達2821.4億元,環比增13.9%。明年1月解禁規模達5693億,為2016年以來單月最大。
理性看待解禁衝擊
在如此規模龐大的解禁壓力下,滬指從11月14日的階段性高點3450.5點一路震蕩下行至12月1日的3317.62點,期間跌幅接近4%。由此引發了市場對限售股解禁的強烈討論。近期,有部分研報和媒體報道將市場短期走勢歸咎於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的“解禁潮”,製造“砸盤幻覺”,向市場輸出恐慌情緒。
對此,本周,四大報齊發聲:上海證券報發布《理性看待限售股解禁減持影響》、中國證券報發布 《數據戳破限售股解禁“砸盤幻覺”》、證券時報發布《限售股解禁並非洪水勐獸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證券日報也在頭版頭條發布文章《勿借解禁周期製造“砸盤幻覺”》,唿籲市場應理性看待限售股解禁減持對A股市場的影響。
國金證券認為,解禁壓力是製約市場風險偏好的因素之一,跨年時點迎來解禁高,峰期將帶來市場波動,應謹慎對待;但A股市場運行由多因素主導,對市場趨勢判斷應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考慮。
個股風險區別對待
在近期的A股市場中,麵臨解禁壓力的個股不少,並且走勢也較弱。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上海銀行。由於公司11月16日有3.46萬名股東的鎖定期屆滿,首次公開發行的共計29.26億限售股上市,該部分解禁股市值高達500億元。在巨額解禁壓力之下,上海銀行11月16日開盤直接跌停。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吳江銀行,其在11月29日也上市一批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共計46197.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31.9%,所涉及股東1006名。在解禁日當天,吳江銀行股價並未下跌,反而上漲了3.98%。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吳江銀行的解禁風險已在解禁日前釋放,11月14日至解禁前夜股價累計跌幅超過20%。因此解禁對於個股的風險需要區別對待,不僅要看股價表現,還要看解禁股東類型及數量、解禁後的收益狀況、股東是否有對衝運作,如延長限售期、大股東或高管增持等。
數據顯示,12月解禁公司中,國信證券的數量最大,將有28億股在12月29日限售到期,其次是12月6日華安證券的19億股、12月11日海南礦業的10億股。12月份解禁數量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較大的是:永吉股份441%、北部灣港371.3%、裕同科技241.8%、蘇州科達239.3%、華安證券237.75%、麥迪科技201.36%等。
股民爭議解禁>>>
爭議限售股解禁:手上有解禁股怎麼辦?近6成網友高喊賣掉!
機構分析>>>
國金策略:12月及2018年1月的解禁高峰 我們需關注什麼?
媒體觀點>>>
四大證券報解讀限售股解禁:並非洪水勐獸 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
(原標題:下月解禁:12月限售股數量增至222.5億股)
最後更新:2017-12-02 1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