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20 返回首页    go 搜狐


IPhone8炸了,小米笑了

苹果正在进入多事之秋。

自Iphone8上市以来,抛开销量遇冷问题,一直风波不断。

先是大规模降价,刚闹完退货风波,又迎来通话杂音。

接着是全球十几起的Iphone 8爆裂事件,让人一点都不省心。

(图片来源相关新闻)

Iphone 8爆裂,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电池包的问题,也有说是玻璃外壳的问题,不管最后板子要打在谁的屁股上,我们今天且捋一捋外壳的问题。

1

Iphone8的外壳,第一次大规模采用了最新的3D曲面玻璃材质。

君临此前在系列文章中曾经分析过,手机外壳的材质,短短几年,经历了从塑料到金属,中间少量厂商采用蓝宝石,最终到玻璃和陶瓷的风云变幻。

今天的主流趋势是玻璃,好处很明显,外观透明洁净、更轻薄,尤其是随着无线充电、5G通信的大时代来临,金属外壳的退出已是大势所趋。

金属外壳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通信信号的天生不友好,比如各大金属外壳手机,大多在背后采用了三段式的设计,其中上下两部分却并不是金属,因为在这些地方必须留出空间来放通信天线。

要都是金属的话,手机信号就彻底挂了。

在5G时代,毫米波长极短,金属外壳的干扰更是致命性的,所以,尽管玻璃外壳有易脆的瑕疵,但各大厂商仍然硬着头皮上马了。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

或许有,陶瓷外壳的硬度更高,不容易刮花、碎裂,而且完全能够满足5G通信需求。

已经有厂商在尝试头啖汤了,比如小米。

(小米MIX2全陶瓷手机)

陶瓷外壳虽好,但跟进者仍然寥寥,原因就是技术的不成熟。

上次新机发布会,雷军公布的成本价格显示,小米MIX的陶瓷外壳成本居然要1000多元,是各家旗舰手机外壳中最贵的,比金属外壳贵了好多倍呢。

背后的原因不难猜测,关键是良率,目前只能达到50%。

2

对于成长股的投资来说,技术存在瓶颈并不可怕,或许恰恰是一次埋伏的良机。

今天我们就八一八隐藏在小米陶瓷手机背后的制造商,三环集团

三环位于潮汕地区,那是一个商人辈出之地,远有华人首富李嘉诚,近有中国首富马化腾,还有将王石拉下马而被放逐的姚振华

无不是叱咤风云的豪杰。

而三环,在前辈们的风光之下,一直默默埋首于陶瓷产品的生产,由于做的只是一些陶瓷基片等电阻的低端零部件,实际上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转机发生在2001年。

在关于天孚通信的相关分析文章(点此回顾)中,我们曾经讲过,由于光纤通信的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陶瓷套管、陶瓷插芯作为接口,高精尖陶瓷零部件的需求起飞了。

虽然,这个领域由于技术门槛的原因,此前一直被京瓷(Kyocera)、东陶(Toto)等少数几家日本公司垄断。

但,中国人还是进来了。

天孚通信,在陶瓷套管领域,全球市场达到5.81%,做到了第一;

而在另一个领域,陶瓷插芯,则被三环集团掌控了全球50%的份额,近乎一家独大。

得益于这项业务的强大,三环2012年营收21亿元,扣非净利润5.46亿元,净利率竟然高达26%!

当然,如此诱人的利润率,谁不眼红?

于是新进者冒头,挑起了价格战的腥风血雨,导致2013年的营收出现了下降,利润率也下降了。

但作为行业龙头,三环岂又怕哉?

别说由于产能规模的巨大,成本早已远远低于对手,这几年,三环甚至还开始搞关键生产设备和上游原料粉体的自主研发,早已实现了全产业链的闭环掌控。

于是三环积极应战,将价格直接削到对手的成本线以下。

结果呢,2016年,三环的陶瓷插芯业务毛利率仍然高达52.4%,而市占率却飙升到了70%以上。

高处不胜寒。

3

主营业务的护城河扩深之后,三环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大计了。

2016年,手机界风云变幻。

为狙击iPhone7,三星在匆忙之中推出了note7,不料却在全球频发自燃爆炸事件,折戟沉沙,苹果也因为iphone7缺乏创新而销量萎靡。

相反,国产手机却异军突起,不仅在本土市场节节高升,也开始从亚非拉向发达国家市场的腹地展开强攻。

审时度势,三环决定在消费电子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

年初,三环发布公告,拟投资2亿元打造一个指纹识别功能陶瓷片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高达7200 万片。

没有太多意外,凭借在陶瓷领域的丰富经验,不到一年时间,三环的指纹识别陶瓷片顺利出货,搭载在小米、OPPO、VIVO、华为、一加、美图等品牌手机上。

今年上半年,以指纹识别陶瓷片为主的半导体部件模块业务,实现营收3.5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27.39%。

同比增速高达79.70%,亮眼之极!

我们都知道,过去一年,正是手机行业指纹识别走进千家万户的风口,做指纹识别的汇顶科技同样业绩骄人,成为A股的当红炸子鸡!

扣住了风口脉搏,自然扶摇直上九万里。

4

尝到甜头,三环再接再厉,这一次的目标就是陶瓷外壳。

2017年2月14日,情人节,三环与长盈精密眉来眼去,合作协议是这样的:拟总投资87亿元,共同开发手机陶瓷外观件及模组,年产能预计可达到1亿件以上。

这个计划可谓相当宏大,如果真的能按时投产,三环的业绩翻个筋斗云完全不是问题!

你算一算,目前陶瓷外壳渗透率不到1%,仅有部分高端旗舰机在使用,如果2020年陶瓷外壳渗透率达到15%,总市场规模就是300亿元!

相比起目前三环20多亿元的营收,一只十倍股已经隐然看到了雏形。

当然,这个市场上不会只有三环一个玩家,各路豪杰已经纷纷进驻——

不过,和三环这个87亿元的投入相比,其他的玩家几百万、几个亿的量级,更像是过家家的,差距未免太大。

风起云涌中,三环孤注一掷,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吊诡的是,热恋不足一年,9月23日,三环忽然发布公告,终止了与长盈精密的合作。

三环对终止合作的解释是,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较长的时间,难以适应手机市场的快速变化。

真实的原因当然不是这样。

长盈精密也是国内手机机壳界的一代天王了,2016年金属机壳销售收入达61.04亿,三星、华为、小米的机壳都源出于此。

2015年,长盈精密投资1600万元打造了一个无人工厂,据说可以在关灯状况下实现手机壳的自动化生产,装配技术上已是业界领先。

三环虽然已经逐渐在攻克陶瓷工艺的技术,但毕竟作为一个机壳界的新兵,加工装配经验上还是有点欠缺的吧,稳妥起见,就找了长盈合作。

没成想,仅仅半年时间,三环就发现,跟自己的陶瓷技术比起来,机壳加工技术并不难嘛,自己都可以搞定,还需要长盈做什么呢?

于是一个大脚,三环就把长盈给踹开了。

5

事实上,陶瓷机壳最难的部分,不是加工组装什么的,而是最上游的氧化锆粉体材料。

在这个领域,掌握相关技术的只有三环、TOSOH(东曹)、京瓷、国瓷等几家公司。

如表中所见,即使掌握了相关技术,不同配方的产品性能也参差不齐。

比如国瓷材料的良率,目前只有30%,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抗摔距离也低于50厘米,并不过关。

技术上离三环最近的就是日本的TOSOH了,Apple Watch 精致的陶瓷版,就是用的TOSOH的粉体材料。

但是TOSOH的产能只有500吨,不及三环的十分之一,并且成本高昂,抗衰强度也不及三环。

真正能够掌控高端技术的,全球独此一家。

从粉体—浆料—成型—烧结,到氧化锆陶瓷后盖的加工,三环已是目前全球陶瓷结构件技术最成熟,产业链最完整的公司,没有之一。

这正是为什么三环敢于投资近百亿元,孤注一掷的原因,魄力来自实力支撑,并且一旦成功,就将享有源源不断的垄断利润。

9月22日,三环电子在南充六期项目开工,计划再新增投资25亿元,建设1万吨高性能电子陶瓷粉体和1亿只手机陶瓷后盖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00亿元。

你听到印钞机的声音了吗?

最后更新:2017-10-18 07:30:42

  上一篇:go 努比亚Z17S评测:惊艳的无边框全面屏 玩法多样的相机
  下一篇:go iPhone 9渲染图曝光:L型大电池、屏下指纹识别!全面屏惊艳没“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