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諸葛亮病逝後,遭到劉禪29年的冷報複!

諸葛亮病逝後,圍繞為諸葛亮立廟一事,蜀漢進行朝議,由於劉禪的“不從”,使此事一波三折,直到諸葛亮病逝二十九年後,劉禪才迫於壓力,在沔縣立廟,但將民間私祭全部取消。按道理,劉備白帝城托孤時,要兒子們把諸葛亮當作父親一樣尊敬。那麼,劉禪為諸葛亮立廟應是順理成章的事,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對給諸葛亮立廟,說穿了,是一種冷報複。諸葛亮和劉禪的君臣關係,並不是簡單的“父事丞相”,而是充滿怨恨。這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誌向不同——諸葛亮年少便有雄才大誌,受劉備三顧後,製定了著名的草廬對策;劉備死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反觀劉禪,民間所說“扶不起的阿鬥”便可見端倪。著名的“樂不思蜀”,很多人耳熟能詳,那次宴會後,司馬昭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唿!由此可見,劉禪既沒有遠大誌向,更沒有明確政見,是一個渾渾噩噩過著驕淫奢侈生活的“官二代”,這和諸葛亮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故道不同不足與謀。

權力之爭——劉禪即皇帝位,諸葛亮總攬蜀漢全部大權。按道理,劉禪即位時,已年滿17歲,具備處理政事的能力,何況漢魏之際,年少英雄不少,孫策15歲起兵討伐董卓,20歲攻占六郡,奠定孫吳基業。劉禪二十多歲時,諸葛亮仍不願放權,即使病逝後,也提前安排後事,讓心腹薑維等人掌控大權。造成這種局麵,是因為諸葛亮懷疑劉禪的能力,對劉禪不放心、不信任,同時又從忠於漢室的大局出發而為。但是劉禪麵對大權旁落,肯定不滿,在帝製時代,沒有一個君主可以忍下來。

蜀漢嚴父——諸葛亮對劉禪像一位“嚴父”,當劉禪和閹人嬉鬧時,諸葛亮當麵斥責道,後主惶恐,磕頭請罪;諸葛亮出師北伐,安排董允對劉禪嚴加管教。劉禪想充實後宮,董允拒不辦理,後主“憚之”。其實,令劉禪畏懼的不是董允,而是諸葛亮。公元227,諸葛亮所上的千古名篇《前出師表》,內容涉及政務、軍事、宮中管理等方方麵麵,透露出對劉禪的種種不放心,把22歲的劉禪當作孩子,教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雖然,諸葛亮在世時,劉禪一直隱忍不發,但諸葛亮病逝後,劉禪在一定程度上發泄了對諸葛亮的怨恨。

最後更新:2017-10-08 20:10:37

  上一篇:go 諸葛亮死後 竟遭後主劉禪持續29年的報複?隻怪諸葛亮生前做得太絕了
  下一篇:go 汪涵夫婦被閨蜜詐騙近800萬!向謝娜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