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搜狐
速評:華為Mate 10來了,你還會等iPhone X上市嗎?
自iPhone X發布以後,暢讀科不南就被無數人問起:“到底是選iPhone X,還是買華為Mate 10?”
答案自然是等等看,因為一則iPhone X未開賣,就算開賣了也未必能搶到。二則華為Mate 10也都隻是小道消息頻傳,還未正式發布。
終於,華為Mate 10和Mate 10 Pro在幾個小時前在德國發布了,所有的配置、功能和外觀都水落石出,但是暢讀科不南心中依然沒法給出明確的答案。
或者說,華為Mate 10讓人糾結的地方在哪兒?
華為的粉絲們,請原諒暢讀科不南用一種挑剔的眼光來看Mate 10係列,畢竟這個產品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代表著國產手機的價值高地。
言歸正傳,本次華為Mate 10發布,讓人感到遺憾的的有如下幾點:
遺憾1:大賣點人工智能 很難觸及用戶痛點
首先,整個Mate 10的官方宣傳,無論是發布會還是餘承東微博所發的“十大突破點”,人工智能芯片都是首屈一指的賣點。但比較遺憾的是,華為關於“人工智能”的宣傳,並沒有引發用戶的共鳴,或者說真正觸及用戶的痛點。一切都隻停留在“聽起來很牛”的階段。
這個結果,皆因最近大家被“人工智能”轟炸得有點疲勞了,花樣繁多的人工智能產品雖然讓人眼前一亮,但能觸及痛點的少之又少。除非華為能把人工智能做得十分紮實,又能讓人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實用之處,否則光靠紙麵炫技,很容易就被用戶“慣性對待”。
華為Mate 10搭載的麒麟970處理器,開了人工智能的先河,但是還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AI歸根到底,除了硬件外,軟件和算法更重要。而能否落實到應用場景之中,真正為用戶帶來便利,才是考核AI的硬指標。前者硬件一經推出很難改變,但後者則可以隨著時間推移不斷進化。當年iPhone一代剛推出時,也不乏用戶抱怨難用,但是隨著操作係統的迭代和AppStore的上線,新的革命就此開始。因此,我們對華為Mate 10的人工智能,理應保持觀望,但也應充滿期待。
遺憾2:除了處理器升級為麒麟970,其它方麵升級不大
我們知道,iPhone X比iPhone 7,在外形設計上有了巨大的變化,不但采用了齊劉海全麵屏,人臉識別技術,甚至取消了Home鍵並為此開啟了全新的iOS手勢交互方式。但是作為國產品牌的龍頭老大,華為Mate 10 Pro除了處理器升級為麒麟970,其它方麵卻並未發生質的改變,18:9的屏幕一個月前就有品牌發布了,大家期待的人臉識別技術也欠奉。
餘承東提到的“十大突破點”,除了麒麟970帶來的AI外,甚至有“隨行翻譯”、“慧眼識物”、“手機投屏”這種軟硬件結合、更偏軟件的功能。像徠卡升級攝像頭、4000mA超長續航、快充安全無憂等功能,也帶不來驚喜。
遺憾3:屏幕選擇略保守,全麵屏已不再新鮮
華為Mate 10係列在屏幕上的選擇可以說比較保守。Mate 10采用了16:9的傳統比例屏幕,得以保留了正麵Home鍵,而Mate 10 Pro則采用了最近旗艦機流行的18:9比例的AMOLED屏幕,而且采用的還是1080P的分辨率。
對於3000元價位的旗艦機來說,這種屏幕配置比較合理。但是基於Mate 10係列的定位,和三星Note 8、Galaxy S8的曲麵屏或者iPhone X的屏幕比,隻有18:9這一個亮點,還是略顯不足。
小結:挑剔的遺憾,並不會影響Mate 10係列的成功
這三個遺憾,更像是手機玩家的遺憾。如果結合華為Mate係列的受眾來看,就有點“雞蛋裏挑骨頭”的意思。
別忘了,Mate 係列麵向的是成熟穩重的商務人士,甚至已經成為了成功商務人士的象征,這個群體注重的是大氣的設計、可靠的做工、穩定的通信以及流暢不卡頓,再加上傑出的拍照以及Mate 10各種小功能的升級優化,對該群體來說誘惑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Mate 10係列還未開售,就已注定成功。
至於iPhone X,我想Mate 10係列的目標用戶,是不屑於和“小屁孩們”一起去搶iPhone X的。
我們是“科技一點”:
暢讀科不南用有趣好玩的方式,
獨家解讀科技圈的——
最新趨勢、產品分析、老大秘聞...
一言不合還送高科技小禮品玩耍~
(送過無人機,移動電源等等)
原創不易,轉載請進
最後更新:2017-10-17 17: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