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如何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透露,發改委日前組織召開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明確了未來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工作重點是低收入群體的增收。將通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並且完善低收入群體精準識別和幫扶機製。

改革頭三十年,中國的經濟取得了持續穩定的高增長,但也帶來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如何在少數人先富起來之後,帶動餘下的多數人一起走向富裕,就成為新時期改革的重大戰略問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波及到中國經濟,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製造業麵臨巨大的負麵衝擊,隻能通過艱苦的經濟轉型才能夠重振中國經濟。經濟轉型不僅僅是企業的轉型,同時也是經濟結構和社會治理的轉變。事實證明,政府主導下的主動轉型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僅經濟增長避免了斷崖式的下滑,還能夠保持6%~7%的增長率,對大國經濟來說,實屬不易。

主動轉型帶來了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過去深層次的問題目前正逐步得到有效遏製。而現有研究表明,近年來好的苗頭正在慢慢呈現,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持續增長;二是居民消費占比在經曆了低穀之後,正在緩慢回升;三是城鄉差距正在顯著縮小;四是居民財產性收入有明顯上升。這些好的苗頭得益於主動轉型的溢出效應。首先,主動轉型帶來現存產業的升級以及新產業的層出不窮,這些產業和過去的傳統製造業相比,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行業的邊際利潤率增大,客觀上帶動了這些行業的就業者收入水平的上升。其次,城鎮化的穩步擴展配合經濟的主動轉型,帶動了城鎮服務業的發展,客觀上一定程度地化解了經濟轉型所帶來的潛在失業壓力。再次,新產業的崛起和服務業的擴展創造了新增勞動需求,對就業者的收入水平提升創造了條件。最後,最近幾年公共政策開始轉向促進公平導向的政策思路,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越來越得到重視,這也大大緩解了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

不過,也應該看到,低收入群體增收,仍麵臨很多挑戰,具體表現在財產性收入的不平等;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不平等依舊較大;區域居民之間的收入不平等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緩解。這些問題既是經濟發展和轉型中必然出現的難題,也是我們不得不麵對和需要克服的難題。加快經濟轉型過程是一個解決這些難題的途徑。經濟轉型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深化的過程,更是一個有序的市場化的過程,經濟轉型需要在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的引導下逐步展開。也就是說,不是要不要產業政策的問題,而是如何確立合理的產業政策邊界的問題。從各國和地區的發展實踐看,即便如英國和美國這些發達市場經濟體,同樣實施著不同形式的產業政策,日本更是普遍采用產業政策手段來調控經濟。我國的產業政策應從過去指向眾多具體的生產或服務性行業轉向以公益品和公共品為主的領域,即政府應主要投資於那些具有較大外部性的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比如國防、科學研究和重大技術創新等,形成國民共進、合作發展的新格局。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城鎮化。城鎮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城鎮化本身並不必然導致不平等。實際上,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城鎮居民內部不平等水平的居高不下並非城鎮化所導致,而是城鎮化過程中,基本公共服務不匹配所致。隨著人口向城鎮聚集,城鎮人口密度相應增加,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會增加更多。如果僅僅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城鎮交通等基礎設施上,可能有助於提高城鎮管理效率,但無助於弱化城鎮內部的不平等。城鎮化程度越高,越容易產生公共服務的規模經濟,因而公共服務的供給越合理,不平等現象就會越弱,從而城鎮的發展會更好。未來城鎮公共服務的供給應側重於均等化上,在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麵做到城鎮居住人口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改變目前基本公共服務差別化供給的不利局麵。這種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供給應是強製性的,同時也是普惠性質的。

要有效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還需要轉變公共政策的設計思路。以扶貧為例,如何識別和有效激勵貧困人口?可行的辦法是采取助推模式。助推型公共政策的設計思路要求政府和貧困地區家庭形成互動機製,同時引入不同村鎮之間以及不同家庭之間的社會交流和比較機製,更有效地顯示貧困人口的信息,改進對貧困人口的激勵,從而提高扶貧的精準度。助推模式還可以推廣到扶貧以外的眾多公共領域,如節能環保、基本醫療和教育等方麵。相比於幹預型公共政策,助推型公共政策能夠更好地發揮地方以及家庭的自主性,並形成良性競爭。政府通過推行助推型公共政策,可以更低的代價來獲得更大的政策效果。

最後更新:2017-10-14 13:48:15

  上一篇:go 重慶8395款新能源汽車 免繳路橋通行年費
  下一篇:go 武漢:建城市級租房平台 個人選房一站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