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A股血製品的底你敢抄嗎?

華蘭生物(SZ:002007)發布的半年報業績修正報告,曾引發了血製品板塊的整體暴跌,迄今仍元氣大傷。

公告裏麵說,由於市場因素導致業績不達預期,公司半年報的應收賬款和存貨都出現一定幅度的增長。

這樣的內容一時加大了市場的恐懼,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風險。

下麵談談我是認知對這波暴跌行情的,內容包括自己關心的幾個問題,網上提供的一些答案,和自己的總結。

一、市場方麵的兩個擔優是長期影響嗎?

1、兩票製帶來的影響。

兩票製的推行,使得小型經銷商失去資質,開始出售渠道囤貨,與公司形成了競爭關係,影響公司產品的銷售,導致靜丙營業收入增速較慢。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影響隻是短期影響,因此不影響整個行業的的長期發展。

2、進口產品對於整個行業的衝擊。

由於進口產品相對於國內產品價格較低,因此進口產品的暢銷影響了國內相關企業產品的銷售,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全球的血製品供應情況以及對國內的整體情況有個大概的了解。

美國:全球血漿行業領導者。

全球目前隻有美國血漿用量實現自給自足,並且能夠向外進行出口。

PPTA(血漿蛋白治療協會)公布的2014年美國單采血漿數據:全年單采血漿32,550,293例,達到27695噸;較2013年的29,391,097例增長10.7%,再創曆史新高。

根據PPTA統計,2015年全美有35,464,612人次捐獻血漿。按照825毫升/人次或845克/人次的中位數標準推算,捐獻血漿總量約為29,968噸。

根據近日PPTA(血漿蛋白治療協會)公布的統計結果:2016年,美國共計捐獻單采血漿38,296,234人次,較2015年增長8%。以每人次捐獻825毫升/845克(含抗凝劑溶液)中位數計算,2016年美國共計捐獻單采血漿32,360噸。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整體的血漿采漿量從2012年開始持續增長,年均增長7%。

說來也奇怪,美國人每次鮮血的補貼隻有20-30美金,並非很高,而且本國也消耗不了這麼多血製品,但是美國人民熱情仍然高漲。

歐洲,日韓,其他國家:基本僅能自給自足。

結論

兩票製隻是短期的影響不足為慮,而國外進口產品對於國內的血製品價格和供需是有一定影響的,需要密切關注。

因為美國這些年的產能持續提升,從2014年到2016年增加了接近5000噸,而我國2016年全國的采漿量也才7172噸。

二、未來進口白蛋白產品是否會減少或被限製進口?

根據中檢院的批簽發數據,目前在我國正常批簽發的進口白蛋白有CSL Behring, Grifols, Octapharma, 和來自韓國的綠十字與SK化工等5家。

其中,CSL Behring和Grifols兩家為PPTA(血漿蛋白治療協會)成員,執行PPTA的檢疫期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該標準為自願標準,並非血漿製品生產企業所在國的強製標準。而另外3家企業並非PPTA成員,不執行該標準。

PPTA標準:

1、隻能投產合格獻漿者的血漿,合格獻漿者指半年內兩次體檢、血檢合格的獻漿者(IQPP);

2、合格獻漿者的血漿必須存放60天,期滿後未獲得獻漿者不合格信息的血漿方可投產(QSEAL-Inventory Hold)。

中國標準:

供血漿者在規定的檢疫期滿(90天)時其再次供漿樣本的病原體檢測結果為陰性,實施檢疫期前所采集的原料血漿為檢疫期合格血漿,可以投料生產。

可以說,我國檢疫期標準是全球最嚴苛的標準,且為法定的強製標準。

嚴格說來,進口白蛋白無任何一家能夠達到我國檢疫期標準要求,雖然我國人血白蛋白60%來自進口。

結論

其他品類的血製品開放可能性較低,而未來如果國內血製品公司能夠實現血製品的自給自足,白蛋白的進口標準很有可能按照國內標準執行,這就給國外企業帶來不可想象的難度和困境,有可能導致進口量減少。

三、國內競爭格局是否會複製國際競爭格局?

全球主要由三大血製品巨頭領導,Grifols的159個漿站全部在美國,CSL的128個漿站中有120個在美國,Baxalta的87個漿站中80個在美國。

以全球血製品市場規模190億(不含重組產品)計算,CSL、Baxalta和Grifols三巨頭2015年血製品合計營收116.47億美元,占市場份額的61.30%。三巨頭2015年血製品的營收都在30億美元以上。

全球血製品行業呈現寡頭壟斷的局麵,市場份額前三合計占比61.30%,前7合計占比78.84%。

反觀國內,若隻算國內企業,行業前三占比28.86%,前七占比不超過41.23%。

若算上國外企業,國內市場行業前三合計占比41.23%,前七占比合計65.23%。

對比可以看出國內血製品行業市場集中度低於全球水平,行業並購整合潛在空間大。

結論

行業集中度提高有望向國際情況靠攏,近些年前幾的公司通過並購不斷增加自己的采漿量。

而國家早期的政策法規,還有近年來發布的一些法規都清楚地表明國家傾向於血製品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從而可以更好的規範行業及加強管理。

四、國內產品結構的差異未來會如何演變?

在全球血製品(不含重組凝血因子)消費結構中免疫球蛋白類(靜丙 肌丙特種免疫球蛋白)市場占比51%,位居第一。

凝血因子類和白蛋白類分別以18%和15%分列二三名。

【點擊可看大圖】

由於不允許進口(白蛋白除外)和患者支付方麵的原因,國內血製品市場構成與全球市場構成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全球市場上占比最高,達51%的免疫球蛋白類產品在國內市場隻有34%的占比。

在全球市場上占比達18%的血源凝血因子在國內隻有3%的比例。

上述兩種血製品大類市場占比反映到人均使用量上,可以看到國內靜丙和凝血因子的使用量較國際水平差距。

【點擊可看大圖】

結論

國內的結構占比和國際上的差異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與自身國情有關。

未來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用量有望提升,雖然無法達到美國的人均用量水平,但是存在較大幅度的提高空間,各家公司有望通過產品結構的改善提升盈利能力。

五、血製品是否有較好的替代品?

【點擊可看大圖】

結論

我們通過圖表可以看到,除了凝血因子有重組類產品以外,其他類別基本沒有替代品。

因此血製品總體來講還屬於稀缺品,畢竟人類的血液構成還是相當複雜的,至少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還不可替代。

六、為什麼國內公司的淨利率比國際公司高出較多,未來可持續嘛?

美國的Baxter公司,2014年銷售收入為167億美元,淨利潤為24.9億美元,淨利潤率為15%。

其中,持續經營業務的淨利潤為19億美元,如隻計算持續經營業務的利潤,則淨利潤率為11%。而法國的LFB公司在2012,2013年基本處於非盈利狀態。

國內的血製品公司淨利率高達40%,通過前麵的數據我們知道美國血製品的的采漿量逐年提升,不僅自己已經夠用,還出口賺取利潤,但是產量的不斷攀升,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供大於求。

因此利潤率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而國內的漿站建立困難重重,我國法規規定,必須經過縣、市、省三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逐級審核批準,方可在未設立血站的縣級行政區設立血漿站。

如果這三級衛生部門有任何一級不同意,就建不起來新漿站。說白了國內還是一個偽市場競爭環境,一切還要看具體政策。

結論

國內的漿站供應明顯不足,隻要這個環節沒有市場化,仍然處於政府的監管狀態,血製品企業的利潤率仍然會保持在高位。

並且隨著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和其他產品用量的上升,各家公司的利潤仍然會繼續提升。

但是一旦國家開放漿站的建立,對整個行業的利潤率會形成較大的打擊。

總結

通過上麵的六個問題以及答案,我們大致對血製品行業有了一定的認識。

有利的方麵:集中度提高成為必然,產品結構向國際並軌,漿站仍然受到高度監管,血製品需求仍然旺盛,可替代品種基本沒有,兩票製影響較為短期。

不利的方向:美國血製品供應逐年提高,對於可進口品種價格和供應形成長期影響。

看完這些內容,血製品的底你還敢抄嗎?

最後更新:2017-10-20 10:11:26

  上一篇:go 中國股市發生了一個偉大的轉變:A股漲停勢不可擋!
  下一篇:go A股權威!周五開盤前中國股市宣布一則大消息,A股已經呈現井噴式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