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韓雪峰:物流“集聚”,老鐵紮心了

作者 | 韓雪峰

來源 | 物流沙龍

前不久的一段視頻,老鐵紮心了,物流的操作過程完全處於露天的馬路上和樹林裏。此時此刻的物流就是為了一個維係生存,為了吃口飯,因為此時的物流已經完全的沒有了所謂的行業的尊嚴(即使很多的物流的集聚地是違建的,其實也要給一個生存和工作的場所),物流行業在很多的城市成為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物流是一個未來的朝陽產業,但是很長時間內都是伴隨著“散小亂差”環境惡劣,人多車多,慢慢成長起立的。由於曆史的原因,固定的區域基本都是處於城市的邊緣或是環境相對較差偏遠的地帶、成為很多大城市的眼中的釘,納稅又少,問題多多等等,這是物流給到諸多人麵前的一個負麵極端。

物流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電商,就是快遞,就是倉儲,其實完全不一樣。物流是生產與製造業的主要合作夥伴,是一路陪伴和相隨的最好的聯動者。不要以為足夠優惠的地方政策就會有製造業隨之而來,一旦這些到來後發現,所需的原材啦進不來,所生產成品運不出去,再好的地方政策又能如何。

在今天物流不能先行,就沒有所謂的商流。就好比曾經的口號,要想富先修路。今天很多的內陸的城市應該深深的體會到政策好的好的了不能再好了,但是真正的製造業進來,發現最簡單的儲與運與配成本高的離譜,如何實現精準的競爭與降本增效?

另一方麵,國家三番五次的提出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國家相關部門三番五次的走到基層進行實地的調研,推動物流的優化,推動物流效率提升,助力國家供應鏈的降本增效;一帶一路講的就是國家供應鏈,物流就一定要先行其暢!

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很多由於曆史原因形成的物流物理集聚地成為了開發商和當地政府眼中的香餑餑、成為了商業開發的一個餡餅,物流外移成為了一個永恒的話題。物流最怕什麼?最怕無休止的搬遷,最怕居無住所!放眼看看,今天經濟總量排在前麵的區域和城市,物流的暢通,哪個不是頂呱呱?

廣州:物流起源地、中國物流巨無霸的起家地;

深圳:物流哪個體量不是千萬級別、中國供應鏈最牛的城市;

浙江杭州:都是有著超前的計劃與規劃、提前布局物流產業;

江蘇蘇州:在最重要的城市中規劃相匹配的物流載體,助力蘇州生產與製造業走上全國,布局的內陸港更是成為走向全球的重要載體;

成都:更是把物流發展成為政府督導的行為,成立專門的物流辦;對於物流進行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和管理,蓉歐班列已經成為成都走向世界的橋梁;這些都是計劃、規劃、管理相結合的典型案例、是城市發展與物流協同的案例、更是物流蓬勃發展的驅動力!

反之我們很多的優秀的大城市,把物流當成了一個社會的包袱,成為了一個被驅逐的對象,恰恰忘記了物流“集聚”的效應。其實很多城市的物流發展就好像野草,在缺少的監管下,無序的生長,很多地方特色的物理集聚成為曆史留下的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糾葛著太多的複雜成分。

加上很多城市的物流在野蠻發展中,缺少城市的規劃,缺少管理的支撐,物流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個髒、亂、聚集太多的負麵、成為治安治理的負麵、成為無法體現價值的負麵、這些都是現實血淋淋存在的事實。

基於這些,很多城市的物流管理實現一刀切,大規模的外移,實現拆與堵的過程中,忘記了“疏導”,忘記了物流的物理成本與距離成本最終體現在價格上,體現在成本上。如何更好的優化和成為疏導的關鍵:

1、規劃合理的物流運作區域:這是一座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更是一座城市生活的必須品,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物流是必需品,很多城市的環路已經修到了七環,六環以內都是屬於貨車禁行範圍。

大家想想,一旦是這樣的格局,一個合理的物流運作區域就成為了一個城市的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必須品,合理的物流運作區域可以設在環路與環路遠離市區沒有問題,需要規劃出,加強管理,實現無序到有序的轉變。

2、建設一個屬於城市的綜合物流載體:一座城市的發展需要物流,需要交通設施尤其是基礎設施的完善;一個城市不僅隻有快遞、電商還有農業、蔬菜、還有生活必需品與生產必需品。一個城市綜合物流載體涵蓋了從生產到運輸再到配送,涵蓋了一個行業的規範與管理,集中的行政管理與一站式的小微企業服務,相信一定能實現助力式發展。

3、打造一個完全社會化的管理模式:一站式的綜合物流載體,輻射一個城市的一個區域,有條件的可以圍繞城市的四方麵打造一個涵蓋了多位一體的交通運輸智慧平台,實現大型貨車入城的交換平台,打造一個涵蓋了貿易、物流、交易、倉儲、配送、幹線運輸、城市綠能源配送、行政管理中心、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的大型城市物流載體;

不僅僅局限國家建設投資,最好是打造符合經濟發展,符合市場發展的社會化運作管理模式,混合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增強活力,體現物流集聚的效能。

4、不隻是堵、更主要是的導:正所謂上有政策,下遊對策,即使在嚴格的城市管理製度依舊還會出現一個漏洞,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堵得時候進行導流,實現真正意義的疏導作用,而不是一陣風,更不是趁機出現再次分配利益的陰暗麵。

不相信一座城市不需要物流,更不相信一座城市沒有物流工作和生活的場所。物流的本質就是貨物的流動,這是一個“兩個密集”的行業,一個是人口密度集中,屬於勞動效率相對低下的行業;一個是車輛集中,屬於大型貨車的行業。所以很多城市一看人多車多就已經開始出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如何正確的引導物流業的快速轉型升級成為關鍵。

5、借助資源與外力實現資源互補與城市優化:在很多優秀的城市裏麵,有很多優質的資源,但是很多屬於閑置的狀態,比如很多的社區店,很多國有企業的社區店,國有企業的土地資源,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資源,可以實現借力更可以實現資源互補。

授權這些大型的地方國有企業或是優秀的有能力的外部企業一同來進行開發和建設,形成一個依托本地資源,打造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物流載體,運營與經營與開放實現輕重的剝離,這些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更是一個非常好的再利用和發展的機會。

很多城市的地位已經是科技型、智慧型,但是資源還是能匹配,尤其是物流的資源匹配,物流也是一個綜合城市發展的衡量指標。

6、物流的社區經濟是可以推動某些區域的快速發展:很多城市都在講物流人多,車多,安全隱患多,當地管理難度太大,負麵的一籮筐,但是忘記了物流的人多車多已經成為了當下雙創的一個潛在的藍海。

多少優秀的企業創新圍繞著這四個字,多少平台型企業圍繞著這四個字成就了一番事業,吸引了多少資本源源不斷的湧入,吸引了多少跨界人士不斷的嚐試和前仆後繼,物流的魅力所在或許就是這四個字,如何圍繞這四個字進行挖潛,進行打磨絕對是需要智慧的,放棄了就是失去一個社區,失去一個足以改變一座城市的機會。

物理集聚,老鐵紮心了!在我們講物流降本增效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物流的物理成本距離成本,這是物流發展中非常關鍵的兩個不可控的變動成本,發揮物流的集聚效能。實現物流的無序到有序的範圍管理這是城市發展中的必然,千萬不要一個外移就以為解決了一了百了的問題,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物流的物理集聚,老鐵紮心了!

此文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 END —

最後更新:2017-10-08 17:36:49

  上一篇:go 房祖名太不爭氣,成龍花3.5億再次力捧!觀眾願意原諒嗎?
  下一篇:go 成龍為捧房祖名再投3.5億,但張國立的做法更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