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
搜狐
滬倫通指日可待 模式與滬港通完全不同
滬倫通“通車”指日可期。1月3日,接近倫敦證券交易所(下稱“倫交所”)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中英雙方都有強烈意願推動‘滬倫通’,模式將完全不同於‘滬港通’。”
據上述人士透露,此前耗時長主要因為有很多技術性難題需要解決,“包括時差問題、做市商的安排等等。倫交所英國總部的業務團隊一直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等方麵保持溝通,一起商討解決技術層麵的問題。”
2015年9月,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奧斯本(George Osborne)開啟訪華之旅,宣布對“滬倫通”,即倫交所和上交所的正式連通,展開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經曆了兩年多來在技術層麵上的攻堅克難,2018年“通車”指日可期。
記者也獲悉,雙方都會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質上市公司參與,“通車”後,中英兩方都會指定做市商撮合交易,可能允許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交易英國的股票,反之亦然。
早在2017年年初,倫敦金融城市長龐安竹(Andrew Parmley)到訪上海時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滬倫通’已經通過了第一階段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這一機製是可行的;第二階段則是深入的機製研究,如果完成,就可以啟動。”在他看來,“滬倫通”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包括,“例如兩地8小時的時差,中國是T+1而英國是T+0,以及是否要設立過渡性的中央交易機製。”不過,他預計時機成熟後,“滬倫通”就會正式啟動。
雙方合力破解技術難題
“至於具體的時點,我們尚無定數,主要還是取決於技術層麵的推進程度。”上述接近倫交所的人士告訴記者。
可以確定的是,中英雙方過去兩年在技術層麵上進行了持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記者也獲悉,目前雙方已在技術層麵取得較大進展。
2017年3月22日,上海清算所(下稱“上清所”)倫敦辦事處宣告成立,這是其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辦事機構,兼具標誌性與實踐性的重要意義。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郭凱提到,尚在探索之中的“滬倫通”需要一定的金融傳輸架構來支撐,上清所也將在上海與倫敦股票交易市場實現互聯互通中起到作用。
當時,上交所交易部副總監方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要解決A股市場與海外市場麵臨的交易機製上的差異,尤其以A股目前10%的漲跌停板以及T+1交易製度最為明顯,“歐美市場大多實行的是T+0製度,而國內采用T+1,在進行跨境連接時,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要在限價方麵進行改革,10%的漲跌停限製會影響價格發現,導致市場流動性下降。所以我們既要考慮改革的可行性,又要考慮根據市場流動性的不同做差異性交易的方法。”方芳稱。
倫交所首席執行官Xavier Rolet早前也對媒體表示,“‘滬倫通’對於中英兩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項目,兩國政府都非常支持,中國一些大型銀行和券商都對這個計劃很感興趣。”
就細節而言,他提及,“滬倫通”將會與“滬港通”完全不同,這將是一個跨境交易的“新概念”,“我們會設計一個特別的體係,來使得中國投資者可以在倫敦的非交易時段買賣英國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當“滬倫通”這一概念在2015年問世伊始,一眾券商和分析師都對該機製的可行性表示擔憂,因為實際的難題主要在於8小時的時差。倫敦開盤時,滬市正好收盤,因此交易時段基本沒有重疊。
Xavier Rolet也提及,英國會選擇一批頂級的上市公司提供給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交易,倫交所也會選派一些券商擔任做市商,而交易則會在上海進行清算、結算。
他同時提及,上交所同樣會選擇一批本地上市公司,讓英國投資者能夠在英國交易時間交易,同時也會指派做市商。
“‘滬倫通’有助於推動全球化,” Xavier Rolet表示,“這會為連接兩地市場架起一座橋梁,允許更多投資者交易上市公司股票,並為他們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從更長期來看,企業可以通過這一機製在不同市場融資。”
第三個年頭好事將近
其實,自從2015年奧斯本宣布對“滬倫通”展開可行性研究後,各界對“通車”的期待便逐日升溫。2018年,“滬倫通”的議題正式邁入了第三個年頭,各界也預計好事將近。
2016年6月,英國擔任上海陸家嘴論壇的主賓國。而在同年4月,就有媒體消息稱,倫交所與上交所將致力使兩地以最直接和快捷的發行環球預托證券(GDR)模式“通車”。
當時消息稱,屆時中國企業會發行GDR,在倫交所掛牌,英國富時指數成份股亦可能發行GDR,在上交所掛牌,最終方式會再商討。GDR隻是起步,要測試市場反應,所以中方發行GDR不會超過10隻,實際發行股份和數量要視乎企業需求而定,但保證是市值排前的滬市A股公司,例如內地銀行、保險公司及油企等權重板塊。而富時100指數中,市值居前的股份包括匯控、英美煙草、葛蘭素史克等。
此後,各界更多談論的主要是在突破技術障礙的層麵。作為2016年11月“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之一,中英聯合推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方麵的合作,落實到具體項目就是2017年3月22日上清所在倫敦設立代表處。上清所董事長許臻當時表示,倫敦代表處從籌建到開業,僅用了4個月時間。
到了2017年下半年,雙方推動“滬倫通”的決心似乎更加強烈。同年12月,上交所表示,中英雙方同意進一步深入研究兩地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以存托憑證的方式到對方市場掛牌上市,以實現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中英雙方將加快推進準備工作,適時審視啟動“滬倫通”的時間安排。
這是上交所在2017年12月16日於北京舉行的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下稱“對話”)之後作出的表態。中英雙方表示,歡迎“滬倫通”相關操作性製度與安排的研究和準備工作取得的進展。
上交所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話暗示了雙方要加速“滬倫通”進程,也提及了部分操作細節。
記者查閱了當時公布的共計72大項對話政策成果,其中第27~29項為關於資本市場的成果。第27項提及,“中方重申支持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繼續探索深化雙多邊資本流動渠道,並利用倫敦市場無可比擬的深度和流動性支持人民幣使用以及中國企業在倫敦融資。”
時任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Alderman Alan Yarrow)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滬倫通’,我們今後希望引入的是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人壽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它們的視野往往是30年,因此會深入分析公司的真實價值。一旦公司的價值確認,大型機構將會在股價便宜時買入,並在價高時拋出,這事實上可以降低波動性。”
(原標題:滬倫通指日可待,模式與滬港通完全不同)
最後更新:2018-01-04 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