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
搜狐
阿里巴巴“抄袭门”到底伤了谁?初创企业的信任值多少钱?
最近阿里巴巴“抄袭门”闹得沸沸扬扬,继“你今天真好看”APP作者吴亮爆料阿里巴巴旗下的手机淘宝抄袭其作品后,又曝出了一款名叫“小鲤鱼育儿“的小程序被抄袭的事件,虽然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要彻查此事,但无数创业者对阿里的扶持中小创业者效果图产生了的置疑。那么,对于互联网创新产品的创业者而言,一方面希望能够得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的扶持,但另一方面又怕自身创意很轻易的就被抄袭,最终做了巨头的嫁衣。
张建锋表示,“我们发现集团旗下有的业务部门,出现产品文案的抄袭行为。这对合作者是一种伤害。将彻查整个事件,并作出严肃处理。”那么,到底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部门为了业绩自作主张,还是阿里巴巴高层本身就对这样的行为放之任之,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不得而知。如果没有“今天真好看“和”小鲤鱼育儿“曝出的”抄袭门“事件,是否还有更多的创业者作品被抄袭呢?
对于互联网创业而言,这样的抄袭事件不是偶然,也是不第一次,不仅阿里巴巴有之,而在其他互联网巨头企业也有发生。笔者曾给一家做汽车智能硬件的创业公司做咨询顾问的时候,公司创始人就明确表示,刻意回避BAT的投资。360创始人周鸿祎曾经说过,“中国互联网巨头都是让小公司先去做,小公司做对了大公司更有实力和资源后发制人,一直到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很多互联网巨头就是这样逼得小公司无路可走。
那么对小公司如何在创新中求发展?如何保障在和巨头的合作中的利益不受侵害?笔者认为这是我们所有创业者在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很多创业者包括“今天真好看“APP作者吴亮完全基于对巨头的信任,认为他们对于这样的产品不屑,而在没有任何文字协议的前提下就把所有技术核心给到了对方。中国有句俗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正是基于对巨头们的信任,才导致了”你今天真好看“作品被抄袭的事件发生。先小人,后君子。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合作中创业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而在大数据、云计算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于产品的知识产权也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很多创业者有创新的特质,但对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我们在利用巨头们提供的云平台的时候,完全提交了核心代码后,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最终就只能哑巴吃黄莲。
创业不易,创新更不易,寄期望这些巨头们也给我们初创企业一点生存的空间。而我们作为初创企业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合作中相互信任是对的,但盲目的信任,却是商业运作的大忌。
本文为奇蚁网原创作品,未经书面允许禁止转载!
最后更新:2017-10-08 0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