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搜狐
非標意見“擊中”逾百份年報 兩公司事後更換審計機構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在已公布2016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共有105家。因2016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三維絲10月9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表決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蹊蹺更換審計機構值得警惕,而審計師專業能力也有待提高。
兩公司被非標後換審
金融大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月1日-4月30日,40家會計師事務所為313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在這些審計報告中,非標準財務報表審計報告105份,占3.34%。非標報告的數量較2015年度的104份增加1份,為近5年來新高。而且,2016年保留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在數量和占比方麵均創出新高。其中,保留意見的報告為20份,占本年非標意見的19.04%,相比2015年度的16份增幅為25%;無法表示意見的報告為10份,占本年非標意見的9.52%,相比2015年度的6份增幅為66.67%。
今年以來,兩家公司在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後,決定更換審計機構。
今年5月5日,*ST中安發布公告稱,鑒於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16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及相關專項報告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公司無法依據其審計意見要求相關方履行承諾並推進後續程序。為切實維護公司及股東利益,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不受侵害,公司擬聘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提供服務,對公司2016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及相關專項報告進行專項審計或複核。
無獨有偶,2016年年報被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後,三維絲9月18日公告稱,將於10月9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更換審計機構的議案。
針對更換審計機構,三維絲董事丘國強發表反對意見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已連續六年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在執業過程中能夠堅持獨立客觀的審計原則。因公司實際控製人羅祥波違規控製公司經營場所和財務期間公司財務報表混亂,且羅祥波作為北京洛卡董事和廈門洛卡董事長未勤勉盡職,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基於獨立客觀原則對公司2016年財務報告等出具非標意見。
蹊蹺換審值得警惕
“在成熟的市場,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審計機構服務期限較長,為了滿足監管層獨立性和客觀性要求,改聘其他審計機構。從目前情況看,A股上市公司換審原因複雜。2014年之前,更多係事務所的合並重組及業務團隊的換所,導致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一合夥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該合夥人指出,一般情況下,審計機構服務上市公司年限在5年-10年不等。如果非因會計所合並重組、業務團隊調整等被動換審及上市公司本身發生重組、借殼等事項引發換審外,上市公司多次主動換審值得警惕。
回顧近些年頻繁更換會計所的上市公司,已有部分公司曝出巨大的財務危機。此前曝出巨額債務危機的*ST超日,就曾兩次更換審計機構。
“相對兩次更換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來說,連續三次更換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更應該小心。”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一合夥人指出,多次換審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上市公司經營和財務風險較大,超過一些審計機構的風險承受範圍,於是自動請辭;其次則是上市公司涉嫌購買審計意見,主動換審。
比如,涉及造假上市的綠大地自2007年12月上市至2011年更換了三家審計機構。2008年10月,綠大地改聘中和正信替代鵬城所;2009年11月,綠大地將中和正信換為中審亞太;2011年1月,綠大地上市後第三次更換審計機構,將中審亞太改成中準。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一教授指出,部分處於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欲選擇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目的或是為了與審計機構串謀粉飾利潤,掩蓋虧損,防止觸碰退市紅線等。根據其統計分析,此類企業的後任會計師事務所86.6%出具的審計意見較之前更好。
審計師判斷能力待提高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2006年-2016年,會計師事務所發表的非標準審計意見報告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06年的10.3%降到2008年6.95%、2010年5.5%、2014年3.66%、2016年3.34%。這些年份均無否定意見的出具。
分析發現,導致非標審計意見的原因,61.94%是持續經營問題,37.22%是擔保、訴訟、審計範圍受限以及監管或司法機構介入、關聯方占用資金問題等。事實上,許多擔保、訴訟以及審計範圍受限及不確定事項等問題,也是持續經營問題所致。
2006年-2016年被證監會處以罰款、警告的上市公司共計107家。其中,證監會意見與審計意見不一致的公司有56家,占比接近50%。這顯示出審計師的判斷能力有待提高。這十年間,幾乎每年有一半以上被證監會查處的財務舞弊公司,其審計報告未予揭示出來。2014年,10家公司因財務舞弊被證監會查處,其中隻有兩家公司的財報被出具非標意見,其餘八家皆為標準無保留意見。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一教授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稱,通過與證監會的實際查處結果對比分析,近10年CPA的職業判斷的準確性明顯不夠。部分注冊會計師未嚴格保持應有職業謹慎,未遵循獨立審計原則,未謹慎履行必要審計程序,未取得充分、適當審計證據。
(原標題:非標意見“擊中”逾百份年報 兩公司事後更換審計機構)
最後更新:2017-10-10 0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