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堅定推動落實《巴黎協定》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舉行之際,中國社科院與中國氣象局近日聯合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7)》。該報告主編之一、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出席報告發布會時指出,中國氣象局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性科技型部門,將進一步做好氣候變化各項基礎工作,為我國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要繼續支持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實驗室開展氣候變化與經濟係統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為黨中央、國務院、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提供更高質量的氣象科技支撐。

該報告由中國社科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組織編寫,主要回顧了《巴黎協定》後國際氣候治理坎坷向前的一年曆程,並創新量化評估氣候變化相關指標。指標顯示,在低碳領導力方麵,中國在G20成員國中躋身第一集團位列第四,其優勢主要表現在政治意願和政策行動上。

劉雅鳴表示,中國為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和落實作出巨大貢獻。在國級氣候治理麵臨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堅定表示將繼續履行《巴黎協定》承諾,並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增強國際社會的信心,樹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機製的建設中強調合作共贏,以負責任和建設性態度參與氣候變化談判;在生態文明理念的引導下,中國在國內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把氣候變化作為實現可持續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內在要求,實現了全球氣候治理和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相互促進、相互支持。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打破多項曆史紀錄,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不斷增強。2016年,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麵溫度連續第三年打破全球熱度紀錄,二氧化碳濃度80萬年來首次超過400ppm。世界氣象組織(WMO)11月6日在波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日發布聲明稱,2017年很有可能是有記錄以來三個最熱的年份之一;2013-2017年會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五年期。

報告指出,當前,多層麵、多領域、多行為體複合形成的全球氣候治理體係業已成型,其中,聯合國氣候談判及其成果(簡稱《公約》機製)位居主導地位,而聯合國氣候談判之外的各類多邊氣候能源合作平台不斷提升其製度性話語權。而G20在資源稟賦、成員代表性與合法性、經濟影響、運行機製等方麵具有其他氣候能源治理機製所不具備的雄厚實力和製度優勢,其具有潛力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機製之一,預計未來對《公約》機製提供互補性支持。

據悉,《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7)》是集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氣候外交與談判、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以及氣候變化經濟學分析於一體的前沿出版物。該係列叢書已連續出版9年,反映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不懈努力,也促進著我國氣候變化科學研究不斷發展。

最後更新:2017-11-09 19:03:40

  上一篇:go 多家公司可轉債、配股事宜將下周上會審核
  下一篇:go 祥源文化、龍薇傳媒、趙薇遭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