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11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前9月四川进出口额增长51.9% 蓉欧快铁成新动力

10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1-9月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36.9亿元,同比增长51.9%,超过2016年全年规模,增幅列西部首位,高于同期全国16.6%的增速。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外贸人士指出,四川省外贸形势好转得益于以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的增长,同时,运营日渐成熟的蓉欧快铁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据悉,四川省正考虑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在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达80%以上。

出口恢复性增长

多位受访人士称,2017年四川省出口的表现,为近三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四川省外贸数据在2012-2014年出现一波高速增长,但2015年后开始连续数个季度下滑。

2015年也被四川省喻为“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寒的一年”,当年,受世界经济低迷,全球货物贸易萎缩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四川进出口贸易大幅下降27.1%,仅实现3190亿元。

这一颓势在2016年第四季度获得扭转,当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值3263亿元,同比增长2.8%。而从2017年开始,四川省进出口数据出现明显回暖,其中1-3季度的增速分别为57.1%、59.5%和51.9%。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7年四川省外贸出口大幅度的回升,属于恢复性增长。“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外需拉动力不断减弱,外贸出口去年和前年下降的态势非常明显,2016年四川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受基数降低影响,今年表现出恢复性增长。”

具体而言,以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的恢复性增长,推动了四川省外贸的整体上涨。根据成都海关统计,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占同期四川进出口总值约60%,其中代表企业为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鸿富锦等高新技术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时注意到,2017年前三季度四川省3336.9亿元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也超过了2015年全年数据,若在第四季度继续保持同等增速,或推动四川2017年全年的数据重新回到2014年4314亿元的高位。

继续推动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将是四川省未来进出口的最关键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承接加工贸易的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方式方法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四川省上一轮对加工贸易产业的承接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川省承接了以电子元器件配套加工为主,包括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在内的五大类产业。而在“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希望从配套加工转为对高端产品、产业链的承接,尤其是重点承接电子终端产品和汽车及零部件,精密机械类产品等。

区域布局方面,“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的加工贸易产业承接地将出现两方面变化,第一是成都经济区将成为承接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的重要基地,目标是成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而一般加工贸易则将从成都经济区向川南、川东北经济区扩展,其目的不仅是带动整个四川省在外贸经济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成渝城市群的发展。

而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四川省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达80%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7年,蓉欧快铁成为推动四川省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据统计,2017年1-8月,蓉欧快铁货值达到86.3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690%,占四川省进出口总量的3%。而2016年1-8月,通过蓉欧快铁的进出口货值仅16.47亿元,占四川省进出口总量不足1%。2015年1-8月,蓉欧快铁的进出口货值仅2亿元,占同期四川省进出总量仅0.01%。

不过,在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形势持续好转的同时,四川省纺织服装、鞋靴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幅回暖较慢。

据统计,1-7月成都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4.8%,慢于成都市62%的整体出口增速,占同期成都出口总值的4.7%。而同期成都机电产品出口额913.2亿元,增长68.6%,占同期成都出口总值的83.3%。

四川省商务厅外贸发展处负责人认为,这是由于上述产业长期存在终端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弱、渠道拓展不畅、企业缺乏与国际对标的技术和管理体系等因素。

最后更新:2017-10-18 07:48:25

  上一篇:go 险资斥资逾7亿元新进3只个股
  下一篇:go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日上午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