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7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用支付寶成就了電商,他們要用驗箱寶推動現代標準物流的互聯網化

【獵雲網(微信:ilieyun)上海】9月26日報道(文/元傑)

獵雲網此前報道過一位來自上海的創業者張軼駿。他在集裝箱物流行業從業近20年,先後創辦兩家公司,年營收1億,卻在最近又拉起團隊開始創業,想要實現集裝箱物流行業的互聯網化。

從19世紀初集裝箱雛形誕生,到20世紀中葉以集裝箱為載體的航運物流雛形出現,再到現在標準物流逐漸形成自己的體係,集裝箱物流始終在經濟全球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即便現在眾多的航運物流公司都在使用互聯網和計算機來提升自身的業務運轉效率,但擁有150多年曆史的集裝箱物流給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傳統層麵。畢竟無論互聯網技術如何滲透,一單航運物流貨物從貨主到貨代再到承運人(船公司),通過經紀人撮合達成交易的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層麵上。

如何用互聯網打通貨主-貨代-承運人之間的業務流程,實現互通有無的集裝箱物流信息匹配和更加高效的組織模式?這正是張軼駿推動集裝箱物流行業互聯網化的目的所在。

在獵雲網(微信:ilieyun)此前的報道中,張軼駿已經探討了他從業十多年來深切體會到的行業弊病——行業的運作效率、協同水平和資源利用率一直停滯不前,作為撮合經紀人的貨代投入越來越大大,但回報越來越低。

他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業內各角色之間難以建立普遍的信任關係,而作為中間人的貨代為了自身利益又排斥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所以改變的關鍵就是找到一個和大家都利益相關的點,並把它互聯網化。

張軼駿雖然很早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但是他也明白想要僅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行業是很難的一件事。於是他找來了行業內的另外兩個人——史俊彥和丁奕,成立了上海撬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想要撬動行業變革。

他們三個人是多年朋友也是同行。張軼駿做的是貨代和國際貿易,了解集裝箱物流上下遊參與者的現狀和需求,對行業的縱向把握深;史俊彥做的是貨代電商平台,嚐試過互聯網化,也接觸了很多貨代公司,對行業的橫向了解廣;而丁奕是航運物流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多年在船公司和外資物流企業中任職,目前在一家外資物流企業負責其中國區的業務,對整個行業特別是船公司的了解比較全麵。他們之前經常會在一起探討一些行業性的問題,久而久之就達成了一起改變行業的共識。

作為一名貨代老兵,史俊彥早就做過互聯網化的嚐試,也目睹了行業內許多同行的做法。

“目前大家看到集裝箱物流行業B2B模式清晰、痛點足夠痛、整合優化空間大、市場前景廣闊。因此,無論是貨代、船公司還是第三方都在嚐試。但是,大家隻看到了表象而沒認識到本質——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如何用互聯網從根本上協調貨代與貨代以及貨代與貨主和承運人的利益關係,通過對資源的整合,建立完整高效、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交易運行係統,幫助用戶提升效率並實現價值最大化才是關鍵。而不是把互聯網當成新的銷售渠道,簡單地將傳統的業務模式搬到互聯網上。”

張軼駿認為,現存平台大多存在缺陷。如果是船公司自己搭建的以承運方為主導的平台,往往缺乏對上遊渠道把控,在資源整合方麵存在缺陷;如果是貨代自己做的垂直型平台,由於同行競爭加之中心化引發的信息不對稱,會引起用戶反感,需要平台投入很大成本區教育和獲取用戶;而如果是行業外第三方主導的平台。雖然在整合資源和提升貨主效率方麵沒有問題,但行業公開報價會損害貨代利益,同樣缺乏用戶獲取能力。

由此的結果就是,一方麵創業者不斷湧入,通過各種營銷手段獲客,但效果不盡人意。另一方麵,無論貨主、貨到還是承運方都在創業者的營銷下對集裝箱貨運行業互聯網化失去信心。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他們的團隊一致認為想要改變這個行業,就必須像支付寶成就了互聯網電商一樣,先找到一個能夠把行業參與者串聯到一起的點,針對性地開發一款有互聯網基因的產品作為推動行業變革的抓手。

除了來自行業內,具有豐富經驗的三位創始人,撬動網絡也吸引了來自互聯網行業資深從業者李晨傑的加入。作為互聯網行業連續創業者,李晨傑一直從事營銷方麵的工作,他認同創始團隊對革新集裝箱物流行業的看法,認為在撬動科技可以有一番作為。

在張軼駿看來,他們四個人在各自的事業上都已小有成就,這個階段出來創業,賺錢已經不是目的,想要做的就是發揮自己在行業上的資源優勢和經驗優勢,把撬動科技做成現代標準物流的信用平台,用技術手段打破信任壁壘,為行業注入新思維,新血液,新氣象,推動現代標準物流的互聯網化。

最後更新:2017-10-08 20:49:08

  上一篇:go 謝霆鋒因兒子塗指甲油,欲花3億要回撫養權!張柏芝一句話頂回去
  下一篇:go 打造“東南亞淘寶”,馬雲能否將Lazada變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