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醫療健康行業空間巨大 創投機構掘金細分領域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體製機製深化改革,醫療健康已形成一個龐大體係。盡管從發展程度上而言,我國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比較落後,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益凸顯,醫療健康市場規模也日益龐大。

對於創投機構而言,這一點是他們堅信的:未來十年,醫療健康將是我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產業,從製藥、診斷、檢測、治療、康複、保健到預防等。麵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創投機構如何把握機會?

既有發展空間

也麵臨多重挑戰

在高特佳投資首席戰略官、主管合夥人曾小軍看來,從整體來說,全球的醫藥市場都在高速發展,增速在全球GDP平均增速的兩倍左右。但目前,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占GDP比重不到6%,與相對市場化的國家的10%到13%這一數據相比,說明國內該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醫療健康行業對很多創投機構而言,都是不能不布局的重點領域。從國家規劃層麵來說,2020年我國醫療健康行業產值將達到8萬億左右,比現在翻一倍。從行業投資情況來看,過去五年,醫療投資案例數量增長兩倍,並購增長速度更快,退出數量也比較多。

曾小軍認為,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有兩個。第一是市場化,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在他看來,中國醫藥的公益化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供需雙方都需要良性競爭。而在中間的支付環節,目前中國的醫療健康支付中,商業醫療保險的占比仍然很低。第二個是國際化,尤其是國家食藥監總局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後,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標準需要跟國際進一步接軌,對中國的醫療市場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曾小軍認為,醫療健康行業有三個特征:剛需、長牛、高門檻。盡管每一個細分領域發展都不一樣,但整體行業投資都有高回報和高門檻的特征,對政策、技術、人才、資金方麵的要求都很高。

這也意味著醫療健康行業同時麵臨著多重挑戰。在曾小軍看來,醫療健康行業是一個政策引導型的行業,除了加入ICH外,中國政府還推出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製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等係列政策,都意味著中國醫藥企業將直接麵對全球市場和跨國企業的激烈競爭。此外,醫療健康行業還經常需要麵臨合規性的問題,導致估值和IPO都有一定的難度。

諸多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在醫療健康行業投資中,曾小軍介紹,目前高特佳主要專注在眼科和高端醫美兩個細分領域。

生物藥方麵,曾小軍認為,重點需要看分類和市場格局。而國內的醫療器械發展水平目前跟國外仍然有差距,雖然總體規模雖然有兩三千家,但最終隻會留下一些有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這兩個領域的投資風格是不同的,前者類似於VC(風險投資),後者類似於PE(私募股權投資)。”

達晨創投醫療健康投資部總經理徐淵平表示,創新的方向和真正有顛覆性的技術或者原創技術是有區別的。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行業很好,是一個方向,就會去布局。“但是在我看來,其實門檻都不高,未來可能會產生紅海,所以達晨創投到現在為止還是傾向於會賺錢的公司,對於概念型或者預測未來的類型、特別是顛覆型的項目,達晨的項目會少一點,傾向於走穩健的路線,但是如果沒有原創性技術的話,我們也會比較謹慎。”

聯想創投集團聯想加速器總經理梁穎則表示,比較看重的是新技術去改變醫療行業的機會,所以偏重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目前,我們圍繞國內患者居多的領域,在全球範圍進行投資。配合當前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圍繞肝腎、糖尿病等疾病進行投資。還有包括新藥項目的投資。”投壺網總裁趙妍昱指出,盡管他們在全球範圍找項目,但並不是把國外的新技術拿回國內就能形成產業化,而是會基於產業平台做海外投資,通過資本聯合的方式進行催化和落地。

(原標題:醫療健康行業空間巨大 創投機構掘金細分領域)

最後更新:2017-11-20 06:33:57

  上一篇:go 資管新規設定流通股紅線:炒新炒重組套路受阻 舉牌入主門檻提高
  下一篇:go 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吳孝勇:穩步推動機構大宗衍生品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