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3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金融業股權“鬆綁” 中小行將迎“鯰魚”

在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之後,近日外交部、財政部都公開表示將進一步放開金融業市場準入,主要在持股比例、業務範圍、牌照等方麵。

其中,外資銀行入股中資行將再獲“鬆綁”。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將取消對中資銀行的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雖然近些年不乏出現外資機構撤資的動作,但隨著中資行的升值兌現,外資投資者也取得了可觀的利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境外機構逐步提高對中小型銀行持股力度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隨著外資股東的持股比例的進一步開放,或將形成新一波“造富”機會。

股權比例或內外一致

隨著金融機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金融業市場準入將放寬。

11月1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我國金融業將進一步對外開放情況,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各領域,其中提到銀行業將實施內涵豐富、公平競爭的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朱光耀表示,中方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製,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實際上,今年以來,我國在銀行、證券等金融行業對外開放上進一步推動。早在今年1月17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擴展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指出,服務業將重點放寬銀行類等金融機構的外資準入限製。

今年3月份,銀監會發布的《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表示:“外資銀行依法開展國債承銷業務、托管業務、財務顧問等谘詢服務業務,不需獲得銀監會的行政許可,采取事後報告製。”

今年7月份,銀監會發布修改《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決定,增加了規定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條件。

而根據近日外交部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中方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準入。

“今年以來以防控風險為政策底線,監管層尤其關注金融領域風險。官方采用‘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措辭,即意味著金融業市場準入的放寬,尤其是金融牌照的放開將是穩步的、有限的放寬。”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李鋒認為,金融業開放的節奏不會太快,基於風險可控前提穩步推進。

銀監會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底,外資銀行總資產達到2.93萬億元,占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1.29%。

中小行或成投資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外資行股東從中資行減持的信息也是頻頻見諸報端,而實際上投資中資行的收益頗豐。

據了解,在2001 年中國加入WTO 後,外資銀行開始大舉投資中資銀行,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銀行增長點轉型,監管不斷加強,多家外資行投資機構紛紛減持兌現以緩解外資行資本金的壓力。

這幾年,包括花旗、瑞銀、蘇格蘭皇家銀行美國銀行高盛、西班牙對外銀行等在內的外資銀行相繼減持所持中資行股份進行套現。

最近的是澳新銀行出售其持有的上海農商行20%股權。9月18日,寶鋼股份發布公告表示,擬收購澳新銀行持有的上海農商行10%股權,收購對價45.95億元。

澳新銀行總裁廖賢誌對清空股權表示:“將逐漸出售在亞洲銀行的股權,以彌補資本充足率和聚焦本身業務。”

太平洋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董春曉認為:“我國銀行體量大,增資所需的資金規模高,銀監會對股權變動監管嚴格,外資難以短期大幅度提高持股比例。”

目前,在A股以及新三板上市的中資銀行外資股東中,隻有新加坡華僑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分持有的比例最高,它們分別持有的寧波銀行、齊魯銀行的股份達到20%。

另外,匯豐銀行持有交通銀行19.03%股份,法國巴黎銀行 (含QFII)持有南京銀行18.85%的股份,澳洲聯邦銀行持有杭州銀行17.99%的股份以及荷蘭ING集團持有北京銀行13.64%的股份。

同時,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境外機構逐步提高對中小型銀行持股力度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對中小金融機構而言,未來麵臨被收購的機會大大提升。

而在有上市預期的中小銀行的股東名單中,出現了不少外資行“身影”。股份製銀行中,渤海銀行、恒豐銀行其第二大股東均為外資行,分別是渣打銀行和新加坡大華銀行;而在廈門銀行、成都銀行、營口銀行以及青島銀行的外資股東中,分別為富邦銀行、馬來西亞豐隆銀行、馬來西亞聯昌銀行以及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

“持股比例的突破,將可能導致部分中小銀行被收購兼並;放開市場準入,導致銀行牌照溢價降低,降低行業進入門檻,使得銀行板塊無法繼續保持高額的壟斷利潤,影響整個板塊尤其是大行的未來利潤預期。”川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楊歐雯點評道,“從宏觀角度看,更重要的是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讓金融業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降低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

“引入外資,雖然會增加競爭,但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外資銀行在財富管理、金融創新等方麵經驗豐富,一方麵可以激活中國市場,另一方麵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產品理念等。”董春曉表示。

(原標題:金融業股權“鬆綁” 中小行將迎“鯰魚”)

最後更新:2017-11-19 02:49:07

  上一篇:go 1.23浜胯偂閬徃娉曡疆鍊欏喕緇?鍚屾床鐢靛瓙鏄撲富涔嬩簨鎴栫敓鍙榑鎵嬫満涓滄柟璐㈠瘜緗?/title>
  下一篇:go 監管擬放大招:保本、可貸款買等資管產品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