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
搜狐
新華社:治理金融亂象監管部門不能放鬆警惕
本周,備受關注的三季度金融數據悉數出爐。一係列數據顯示,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和強監管的環境下,潛在風險得到有序釋放,資金“脫虛向實”成效正逐漸顯現。
麵對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從今年一季度開始,一場治亂象的監管風暴在金融領域開展,各監管部門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檢查處罰力度,今年前9個月銀監會開出的罰單已經是2016年的2倍。
經過半年左右的治理,我們看到金融領域一些可喜的變化,一些金融機構開始進行自我調整,前期金融亂象集中的同業、理財、表外業務持續收縮:同業業務出現201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委托貸款自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理財產品增速連續七個月下降,與此同時製造業貸款連續8個月正增長。
金融業存在的風險,既有多年的老問題,也有隨著行業發展而衍生出的新隱患。治理亂象,既要加大監管力度,通過監管“長牙齒”讓機構“長記性”,又要標本兼治,防止風險和亂象死灰複燃。
麵對治理金融亂象取得的初步成果,監管部門不能放鬆警惕,要保持戰略定力,保持監管高壓態勢的同時,抓住有利時機,推進各項改革,真正提升行業的防風險能力。金融機構也要認識到,“脫虛向實”不是應對監管的權宜之計,隻有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正途,才是防範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
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既要堵住漏洞,也要正麵引導。本周央行超額續作MLF等操作體現了維護市場流動性的意圖,有利於為實體經濟營造穩健的貨幣金融環境。近期給普惠金融降準也有利於從結構上引導金融資源的流向和配置,增強“脫虛向實”政策的有效性。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防風險一直在路上。要從各個環節入手,持續鞏固金融治亂象取得的成果,提高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原標題:持續鞏固金融治亂象的階段性成果)
最後更新:2017-10-15 2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