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搜狐
美貿易保護損人不利己
今年以來,美國在貿易保護方麵表現的越來越激進。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美國商務部已發起近80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較去年同期增加60%以上。日前,美國商務部又對來自中國的通用鋁合金板自主發起“雙反”調查。此外,美國近日還正式向世貿組織(WTO)提交文件,反對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此,專家指出,如今,美國不斷強化貿易保護主義立場、采取更多貿易保護措施,這已威脅到了美國與中國等多個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關係。專家認為,美國貿易保護的激進做法是該收手的時候了,否則將損人不利己,整個全球貿易體係和秩序也都將受到危害。
自主調查失公允
對於此次美國非基於國內產業申請而由政府機關自主發起的“雙反”調查,長期從事國際貿易訴訟的美國世強律師事務所律師曹暉指出,美國商務部自行發起“雙反”調查的問題在於,本案中沒有原告,美國商務部作為調查執法機關,卻具有明顯“原告”色彩和傾向性,這種雙重身份使得案件調查缺乏公正性。
“美方此種做法在國際貿易的曆史上也是罕見的。中方對美方此舉表現出的貿易保護傾向表示強烈不滿。”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表示,中美兩國鋁業是互補的,中美之間的鋁產品貿易是雙向的,人為阻礙雙邊鋁產品貿易的正常秩序,將損害中美雙方的利益。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對本報記者分析,特朗普曾宣稱要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45%的高額關稅,但作為WTO 成員,這是不可能得到全球貿易規則支持的。對此,特朗普政府選擇采取更多的單邊行動,並依據其國內法開展有失公允的“雙反”調查,進而對中國對美出口施加壓力。
違背承諾搞歪曲
強化貿易救濟調查的同時,美國近日還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張建平指出,利用“市場經濟地位”與中國進行博弈,已是歐美等國的慣用伎倆,他們企圖將“非市場經濟國家”與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兩個不同的概念相混淆,利用其國內法,通過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來繼續對華使用“替代國”的做法,並希望借此征收高額反傾銷稅,這既不符合國際規定,也違背了其在中國加入世貿時做出的承諾。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必須終止。這一點是明確和不容置疑的。”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2月1日說,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嚴格遵守國際法的準則,切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
對此,歐美等國卻選擇“耍賴”,至今仍未停止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的“替代國”做法。11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公布對華膠合板產品“雙反”調查最終裁定,裁定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183.36%;補貼幅度為22.98%-194.90%。
王賀軍表示,在反傾銷調查中,美國商務部罔顧世貿組織義務和承諾,繼續適用歧視性的“替代國”做法;拒絕考慮企業提交的大量證據材料,完全歪曲企業實際生產流程,在終裁中不合理地大幅度提高了中國企業傾銷幅度。在反補貼調查中,美方無視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裁決,人為構造出低價提供原材料、出口買方信貸等補貼項目並裁出較高補貼幅度。
互利共贏需合作
“在貿易保護方麵,如今美國的表現不僅是有點過激了,更有將貿易問題政治化的傾向。現在,很多美國政客完全不是從客觀經濟現象來看待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如忽略中美貿易逆差是兩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所處位置和參與國際分工不同決定的這一事實,而是一再拿貿易不平衡說事,希望以此對中國施壓,進而從中獲得更多好處。”張建平說。
在張建平看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經貿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也是最複雜的。兩國之間競爭與合作並存,但主基調還是合作,對此,中美雙方都有清晰的認識。但在此過程中,美國卻依舊還有不少缺乏誠意的舉動,這顯然不利於兩國經貿合作的推進。
王賀軍日前強調,中美兩國元首剛剛達成“致力於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的共識,希望美方遵照共識,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促進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中方也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原標題:美貿易保護損人不利己(熱點聚焦))
最後更新:2017-12-05 0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