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薛之謙拒絕心理醫生的5個理由

文 / 陳禹霏 (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

職業的確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比如,作為一名心理谘詢師,我和陌生人之間的對話通常是這樣的。

“你做什麼的?”

“心理谘詢。”

“啊,你覺得我有病嗎?”

“你覺得我有病嗎?”已經超越“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你會催眠嗎?”,躋身經常被問的問題第一名。

誰心裏沒有隱藏菜單呢?但我不願意隨便把它叫作“病”。

況且,在公眾場合說出別人的問題,是一件很粗暴的事,對方也不一定受得了。就像最近一檔節目《我們的挑戰》,心理醫生用沙盤遊戲來分析明星的心理。薛之謙擺出來的沙盤是這樣的:

(沙盤這個工具,真的能猜到“你在想什麼”,通過選擇沙具和個性化的擺放,用非言語的方式將自己的內心展示出來。)

看了薛之謙的沙盤,心理醫生給他下了個定義:一個孤獨的奮鬥者。其實,為沙盤命名應該由薛之謙自己來做。

因為從沙盤看出薛之謙有一些未曾講出的東西,特別是對奶奶的,心理醫生試圖在鏡頭前,讓薛之謙把這些話說出來。

結果,薛之謙明顯抵抗了,一開始很警惕,後來覺得自己實在無法講出來,甚至覺得“我會發瘋的”。

說回今天的正題,“你覺得我有病嗎?”,真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可以感覺到大家為什麼會這麼問,但是絕不可能簡單的說,有或沒有。久而久之,總結出以下幾個可能性,為什麼會對第一次見麵的陌生人問這個問題?

01為什麼這麼問? 5個可能

創傷性事件——我真的受傷了

遭遇了記憶深刻的創傷,有的久遠,有的或許很近。久遠的創傷,例如童年被性虐待,經曆了家庭破裂,親人或密友去世,災難,長期生活在不被理解的家庭環境中等。

新近的創傷,例如失戀、事業受挫、離異等。

無法解釋的狀態——為什麼我會這樣?

對自己的某些狀態,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例如,明明悲傷為什麼哭不出來,為什麼我很怕某樣東西,為什麼我不敢當眾發言,甚至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很快樂沒有痛苦?

孤立態——沒有人懂我

處於一種溝通不能的狀態中,例如,我能說話的人不多,我覺得沒人能聽懂我說的東西,別人對我真正想說的可能不感興趣,我看得上的人不多。

特定行為——這樣算不算不正常?

有一些固化的行為,自己分不清正常和不正常的標準是什麼。例如會強迫性地整理東西,有囤積癖,對某件事過分執著,無法平息的焦慮感。

秘密——好需要一個樹洞啊

做了一些感覺上有違道德,卻又控製不住的事。例如,出軌,背叛朋友,非常規的幻想,性取向等。這些事,與社會的一般道德有所違背,可作為一個人真實的願望,也是需要被理解的。

02當這麼問時在期待什麼?4個期待

問出“你覺得我有病嗎”,會有各自的原因,也會有說出來後個人狀態變好的期待。當我們這麼問時,其實是在期待什麼呢?

期待如釋重負:說出來就輕鬆了

期待緩解情緒:焦慮可以被平息,抑鬱可以被振奮,悲傷可以被緩解

期待被顛覆:看看沒有人能說服我,有沒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

期待被接納:很想被人認同,看見真實的我,得到被照顧的感覺

03為什麼對著有的人卻沒法說出來?5個理由

倒不是說,一定要找心理谘詢師,才能把內心的隱藏菜單說出來。但生活裏經常發生的事是,對某個人講出來,事後感覺並沒什麼用;又或者,說到一半突然不想說了;再或者,幹脆想說的就被堵回去了。來看看讓人說不出來這件事,是怎麼做到的。

壓倒性的態度:你的問題我明白,不就是那個什麼什麼嗎?

轉移話題:這個事換成我,我會這麼做。

輕視問題:不要難過了,沒事的,別想了。

站在一起批鬥:不是你的問題,那個人就是很渣。

粗暴分析:這件事情,你在好幾個點上都沒做對。

(真是常有的事呐。對著無法建立信任感的人,或者在不安全的環境裏,就像薛之謙那樣,我們會本能地抗拒

04什麼人值得讓我們把“病”講出來?4個特點

我們相信一個人,才會願意把內心最沒有自信、最疑惑、最擔心的事情告訴ta。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信任,而打從心底覺得:我講出來是安全的。什麼樣的人能夠讓我們把這些事講出來呢?

一定會保守秘密:不會把聽到的事告訴別人。

同理能力強:不是同情你,而是設身處地和你產生了相同的感受。對於兩難的處境,選擇上的矛盾點,看上去不可解決的事,認同你正在經曆的掙紮。

不隨便給建議:不同的人,處境、難處、出發點、利益訴求都不同,隨便給建議,很容易讓信任感流失。

不會一味附和你:被動的聽、一味安慰,這種強度的傾聽是不夠的。會主動傾聽的人,能幫助別人發現內心衝突,發現一些有意義的思考點。

(遇到這樣的人,才可以問“你覺得我有病嗎”,知道了嗎,笨蛋)

PS:關於“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你會催眠嗎”,我想說,心理谘詢並不是一件應該被神奇化的事情。表麵上,是兩個人在麵對麵談話,實際上,是在找內心衝突的背後,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談及的內容,對話的方式,談話的氛圍,都和平時聊天不一樣,效果也就自然不同。找到了背後的推動力,真正的釋然就獲得了。一個人能猜中你在想什麼,能用催眠引導你,在信任關係之上,有時是很自然的事。心理谘詢不神秘,也不會很“玄”,就是一個專業技術活。(藍翔給我發個證吧!)

時刻hours :用心理學頭腦,看時時刻刻

最後更新:2017-10-08 19:00:11

  上一篇:go 張傑、謝娜被爆真有喜,選結婚紀念日公布重大喜訊
  下一篇:go 薛之謙力挺沈夢辰:希望大家理性對待,她沒有做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