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諸葛亮求情也不管用,劉備非殺此人不可,並留下一成語!

漢末三國乃大爭之世,不但英雄輩出,奇人異士也大放異彩。蜀郡有一異士,此人善觀天象,並曉相麵之術,在蜀地甚有名望。其不但算準了漢朝的滅亡之期,也能算到了自己會死於刑法,此人叫張裕。

據《三國誌》記載,張裕與周群,都為當時蜀地著名的圖讖學家,善卜吉凶。而張裕的才能要勝過周群。劉備得蜀之後,欲與曹操爭漢中,張裕勸諫道:"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劉備不聽張裕之言,結果卻如張裕所料,得地不得民,蜀軍攻入武都的吳蘭、雷銅等部,也皆為曹軍所滅。

然而,如此能人異士,卻最終死於以仁義寬厚著稱的劉備之手。史載:(張)裕又私語人曰:"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後,寅卯之間當失之。"人密白其言。劉備殺張裕,這一方麵是因為張裕的口不擇言,妄議朝代之更替。但這還不是劉備殺張裕的根本原因,兩人曾經還有一段過節。

當初,劉備與劉璋在涪地會麵,張裕為劉璋從事,侍坐。張裕為人饒須(絡腮胡),劉備就拿這開玩笑,說:"昔吾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而張裕隨即答道:"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劉備無須,故裕以此及之。

故而,史載:先主(劉備)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鉏(。"裕遂棄市。芳蘭生門也成為了成語,而使用至今,比喻即便是賢能之士,如果礙道、違命的話,也會將之除去。那麼,劉備為何對張裕諷刺其為'潞涿君'而耿耿於懷呢?這顯然不是嘴巴有毛還是無毛的低級玩笑。而是一段很汙的段子,從段子之中,就可以看出“涿”有“”的意思,諧音而這“涿”其實也可借喻女性私處。故而,劉備始終不能將此事忘懷,連諸葛亮求情都未能豁免其罪。

張裕雖被劉備所殺,但張裕預測卻絲毫不差,史載:後魏氏之立,先主之薨,皆如()裕所刻。又曉相術,每舉鏡視麵,自知刑死,未嚐不撲之於地也。

最後更新:2017-11-03 19:57:00

  上一篇:go 宋祖兒《九州縹緲錄》開機 黑照遮麵難掩精致麵容
  下一篇:go “新同誌”紮克伯格再臨中國,億萬富翁都能大膽講中文,所以你的英文還不“撿起來”